立德树人,以美化人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024-04-21 01:0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小学姚成凤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传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小学 姚成凤

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强调“立德树人,以美化人”。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具体策略包括挖掘传统文化、结合主题节日和磨炼学生毅力,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培养道德品质和抗挫能力,同时提高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是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前提,“以美化人”是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目标。这意味着,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美术教学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体验生活。然而,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核心是强调美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不仅意味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让美术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学校的课程。

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生活中处处都是美,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观察美和体验美,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这对于他们的美术学习和创作都是极为有益的。只有在观察力和感知力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是一种将美术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时,他们会感到更加亲切和好奇,从而更容易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这有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中。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的内涵和价值。

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问题,这些情境和问题可能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方面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加善于解决问题。在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

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接触和了解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些事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道德观念,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欣赏这些美好事物,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美的魅力,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塑造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当深入探讨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时,不能忘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中,使其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呢?接下来,将会探索这个重要的问题。

(一)挖掘传统文化,实施爱国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一是传统色彩。中国的传统色彩丰富多样,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色彩,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色,象征着幸福、吉祥和喜庆;绿色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寓意着新生和活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传统色彩进行创作,体验色彩的魅力。

二是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在剪纸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包括如何运用剪刀、如何掌握纸张的力度和角度等。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是风筝制作。风筝是中国传统的玩具,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风筝绘画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风筝的形态、色彩和图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通过绘画风筝,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风筝的特点,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四是民族服饰。中国的民族服饰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每一套服饰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它们不仅是衣服,更是传承。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索这些历史和文化宝库。在画笔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领略那份独特的美。而创作民族服饰图案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文化修养。这不仅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也让他们更加珍视和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结合主题节日,渗透感恩教育

节日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各种主题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这些节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通过创作与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表达对家人、师长和朋友的感激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这些美术作品可以包括年画、春联、剪纸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例如,在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教学生制作窗花,以增添节日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了解了窗花的起源和含义。窗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中国人民的农耕文化。在古代,农民们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剪裁出各种图案贴在窗户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窗花是中国人民传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既能增加节日的氛围,又能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窗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制作粽子形状的彩泥作品,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端午节的习俗。彩泥这种材料既安全又易于操作,适合小学生使用。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粽子的形状和特点,让他们用彩泥塑造出立体的粽子形象。除了制作粽子,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创作与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画龙舟竞渡的场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与团队合作相结合,让学生分组完成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例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教学生制作月饼模具和彩绘灯笼。通过月饼模具的制作,学生了解了月饼的制作过程和中秋节的习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月饼的制作技巧和细节,深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月饼模具,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地区和口味的月饼制作方法。同时,教师通过彩绘灯笼的制作,教给学生中秋节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彩绘技巧,将中秋节的传统图案和象征意义绘制在灯笼上,让学生们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中秋彩绘灯笼。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磨炼学生毅力,强化抗挫能力

美术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因为艺术创作需要经过反复的尝试和修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抗挫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一是设定挑战性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美术任务,如创作一幅复杂的画作或完成一个需要多次修改和完善的项目。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尝试和练习。

二是鼓励尝试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颜料或创作工具,探索如何创造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三是培养耐心和毅力。艺术创作需要耐心和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长时间完成的创作任务,鼓励学生耐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同时强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四是强调从失败中学习。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此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直至最终成功。

五是注重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克服不足之处。

六是组织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创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七是设置合适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应当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并且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调整。评价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进步程度,而非仅仅关注最终成果的完美程度。

八是提供积极反馈鼓励。教师应当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这种正面的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同时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前提,“以美化人”是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目标。实施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生活化美术传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