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机制视域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2024-04-22 12:27许斯南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作业设计初中语文

摘 要:“双减”政策对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既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化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传统的作业形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结构失调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且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业设计过分关注学科教学的工具化表达,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内在机制。因此,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重新审视、思考和优化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机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许斯南(1995—),男,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

一、作业心理机制内涵解读

学生作业心理机制是指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业动机、作业情绪和作业行为。

(一)作业动机

学生的作业动机主要涉及自我效能感、任务的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作业的难度和学生个体的能力及外在情绪唤醒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数量较多、难度较大的作业超出了部分学生的个体能力,降低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预期,其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作业动机也因此而下降。积极而丰富的作业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完成作业。

任务的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即作业设计质量与学习成绩是否成正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因此,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显得尤为必要。教师不仅要精心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也要持续地诊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与学习困难点,并通过补救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作业情绪

作业情绪就是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情绪体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如高兴、兴奋、自豪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如抓狂、焦虑、抑郁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多由作业压力引起,作业量、作业时间和作业难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情绪。学生作业情绪和作业动机相辅相成,受内因和外因的双重影响。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作业情绪,既要有趣合理,又要契合初中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在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三)作业行为

作业行为包括了适应性作业行为与非适应性作业行为,当学生呈现出适应性作业行为时,会有较高的作业完成效率,较积极的作业完成态度,较多的主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较高的作业认知参与度。而非适应性作业行为则相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关注学生个性思维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业布置不仅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基础和能力差异,还要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语文作业,体现个体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从作业主体上看,学生可以是作业的完成者,也可以是作业的设计者。在厘清重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作业形式,做到自出、自改、自分析。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作业形式,评选“优秀作业设计师”,提升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从作业层次上看,可分为必做和选做,选做可根据学生主观意愿和基础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教师要强化作业的显性分层,避免因作业分层给学生贴上标签,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强选做作业的动态调整,积极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增加自我效能感。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为例,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分层作业。首先要结合文本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明确重难点。学生根据《春》的课文内容明确了本课的三个重难点:一是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二是揣摩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三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根据主观愿望以及学习能力将作业划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结合了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如: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者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读出感情;或者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抓住典型事物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这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将重难点落实到位。选做作业为三选一:一是体会明喻和暗喻的区别,依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例句;二是查找相关资料,找一找描写春天的诗,比一比谁的积累最多;三是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语言风格。学生自主设计的作业立足于选文重难点,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可根据师评、自评、互评等方式对作业设计进行评价,优化作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作业设计内驱力。

(二)优化任务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

1.单元作业:在统整中建构与融通

单元作业是打破学科内容章节之间的界限,基于对某一知识、能力学习应完成的基础训练与后续发展的分析,从课前、课堂、课后三类作业的职能出发综合设计的一类作业。但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一课一课地教、一课一课地布置作业,从而忽视了单元内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因此,单元作业需要我们去“统整”。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单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和综合性,以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可以使单元作业整体目标更清晰,内容更趋于结构化,推进更具有连续性。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站在单元统整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为感受士人风貌。本单元的人物已距我们千百年之遥,斯人已矣,何从追寻?古人云,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让我们一起诵读文辞,感受士人风貌。针对本单元所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编辑自己的“文言知识卡片”,可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参加班级的“文言达人秀”积分赛。古代士人阅历丰富,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论说能力。也可以安排学生从论说观点、论说方式、论说效果这三个方面对孟子、唐雎等人进行排行,制作一张“论说”实力排行榜,在排行的过程中必须以文本内容为依据。

本次单元作业设计以“士人精神”这一大概念为旨归,以情景式任务为驱动,旨在加强学生文言文思维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思维的递进。总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立足语文要素,准确把握单元知识系统,通过项目化的统整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构建起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单元知识的逐步深入和关联应用。

2.学科融合:在突破中认知与思索

学科融合作业是指打破学科边界,让各学科的知识融汇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尽可能关注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达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浅层融合,也要达到不同学科素养的内在融合[1]。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尝试用英语翻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一比哪位同学的翻译更有意蕴。语文和英语的学科交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学精粹。也可以“家乡的中秋习俗”为主题,让学生自主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了解不同地域的中秋风俗,着重探究特色风俗的精神内核,形成系统化、个性化的调查报告,这是与地理和综合实践学科的交叉融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关注中秋节的历史演变和与此有关的神话传说。

学科融合作业是跨学科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核心是解决分科学习以知识为本位、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机械无趣等问题,是对学生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复杂问题的积极回应。《水调歌头》的学科融合作业设计实现了历史事实、数学数据统计和英语语言能力等多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从多个维度帮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总之,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科交叉,也要实现学科素养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科融合作业中提高语文表达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升作业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真正实现作业全面育人目标。

3.问题驱动:在探索中研究与思考

中学生的作业心理机制表明,学生的适应性作业行为来自他们积极的动机、信念以及情感体验,学生对作业的认知参与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行为指标。固化的单一作业模式难以长期维持学生高水平的作业认知参与度[2]。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问题驱动为手段设计探究性作业,提升作业的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与实践性,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驱动贯穿语文预习、学习、探究、作业等多个学习环节,是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内容,是整个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灵魂,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串,不断拓宽学生的学科认知领域。

4.项目研究:在坚持中探究与表达

项目研究是长作业的载体,指向知识的综合运用。长作业不仅是指学生要花费较长时间完成的作业,还是指以项目、问题、设计为载体,以学用结合为核心,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3]。但长作业往往因为内容多、过程长、期间挫折和考验不少,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倦怠情绪,因此,长作业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实现“坚持”。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就是很好的长作业载体。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驱动学生有效地完成长作业。首先,可以由教师提出长作业项目的驱动性问题:针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何发挥联想和想象?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尝试运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方法拓宽想象渠道。以诗人刘大白的《秋江的晚上》为例,分析其想象的妙处,以生活中的奇妙世界发挥想象,总结提炼适合自己的想象方式。

接着,引导学生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分步骤进行深入研究:第一步,自选主题,引导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确定研究思路和方向;第二步,自立小组,根据学生第一阶段自选的主题,将想要研究同一篇文章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小組取名字、设计活动口号、进行活动设计和分工等;第三步,自由探究,引导各项目小组运用多种方法积极探索,搜集各自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第四步,自主创造,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表达对“联想和想象”的认知与理解;第五步,自媒发表,为学生提供一场成果发布会,引导学生在发布会上多形式进行现场成果展示,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渠道发布成果,实现成果的共享与共学。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长作业中与同学一起走过一段深度学习之旅。

(三)加强作业科学设计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经历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语文学科的顶层作业设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科学合理、难度适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作业数量,积极协调学生作业行为与作业数量的关系,建立作业管理的动态监测机制,既要避免“放羊式”的作业管理,又要避免“题海战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语文教师要统筹多门学科的作业管理,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宜过多或过少。

科学的作业设计不仅要合理安排作业数量,同时要关注作业难度。“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分为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两者存在的差异区域即为最近发展区。语文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初中生发展区的认知水平,通过综合性、统整性、实践型的作业设计,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作业难度,调动学生探索挑战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实现从最近发展区到下一发展阶段的跨越,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总结

作业管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育成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树立正确的作业观,通过多种方式优化作业的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促进学生作业情绪和作业行为的和谐统一,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张松元.学科融合视域下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J].湖南教育(B版),2022(7):54-55.

吴志明.心理机制架构下的物理作业设计与研究[J].江苏教育,2017(11):36-38.

商英英.初中语文单元作业有效设计探索[J].山东教育,2022(合刊2):41-43.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作业设计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