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历史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2024-04-22 12:27张瑞
求知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大单元设计、小要素设计和专项式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唯物史观;指导学生通过走访调查、课题研究、研学旅行等方法展开拓展研究,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思想;通过文史连通、史地连接、史政贯穿的方法促使学生展开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能更好地构建项目式学习课堂,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

作者简介:张瑞(1992—),女,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注度、自主思考能力尤为重要。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领会更深层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是一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一、主题式推进,形成唯物史观

(一)大单元设计,生成社会意识

《课程标准》提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学习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中看透历史的本质,这是历史项目化学习的重要主题。教师要采用大主题带动小要素的方法,设计项目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唯物史观。在设置大单元主题时,教师要找到符合教材单元核心内容的问题,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生成社会意识。

如在学习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生成社会意识,认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将大单元主题设置为“了解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唐朝盛衰变化的原因”。对于这个大单元主题,学生可从各个方面入手,探究唐朝社会的全貌,并认识到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逐步生成社会意识。通过大单元主题的引导,学生能从整体上梳理教材内容,认识到本单元的关键内容,进而形成宏观学习格局。

(二)小要素设计,辨析生产关系

小要素设计指在大主题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等基本要素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深入探究、辨析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使学生形成唯物史观[1]。

以唐朝大单元主题学习为例,主问题为“唐朝盛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要素则可以围绕“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围绕生产关系展开一系列探究。小要素一:辨析社会生产关系是永恒不变的,还是发展变化的。对此,学生可以分析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小要素二:辨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思考谁决定谁。学生可以分析安史之乱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分析它的发展变化是否造成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小要素三:辨析新生产关系如何取代旧生产关系。学生要分析安史之乱阶段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阶层,它们给生产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引发了哪些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结果,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围绕小要素展开探究,学生可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出发,探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问题,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产关系会取代旧的生产关系。

(三)专项式设计,思考人生价值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不断增加,能逐渐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此时,教师可以安排专项式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横向或纵向的角度出发,展开深入探究。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复盘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反思自我,思考人生价值,升华历史课堂学习[2]。

在唐朝大單元主题学习中,在学生通过主题推进生成了社会意识,了解了生产关系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从历史知识中能获取什么样的人生感悟,这有助于他们通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唯物史观。教师可以设计“唐朝历史人物的功过”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选择武则天、李世民、安禄山等历史人物展开深度探究,辩证分析他们的功过,之后再反思自我,说说他们的人生对自己有什么启迪。例如,学生可以分析安禄山在安史之乱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说说该如何以史为鉴,反思自我,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在进行专题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借古思今,借助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思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这样能让他们的思维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状态,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拓展式研究,加强史料实证

(一)走访调查,探寻人物踪迹

史料实证能力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要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学生要以课本为基础,拓展学习,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搜索更多的史料,然后展开拓展式历史探究。走访调查是搜索史料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探访历史人物的踪迹,搜索历史图片,参观历史遗迹,从中获得资料,展开历史论证。

结合“科技文化成就”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走访调查活动,了解当地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了解他们的生平。该活动可以分成“网络寻踪”“遗址探访”“调查采访”三个环节。在“网络寻踪”环节,学生主要搜索人物资料,了解网友对其的评价,初步掌握相关信息。在“遗址探访”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等方式了解目标人物,接触各种实物型历史资料,以此获得更真切的感受。在“调查采访”环节,根据条件,学生可以采访目标人物,或者采访研究该人物的学者,获取相关信息。

(二)建设课题,分析文物真伪

组织学生开展特色历史课题研究是开展拓展式学习的好方法。在项目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课题,规划项目,展开合作探究,拓展、深化教材内容,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的过程中,学生欣赏了不少唐朝的历史文物,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辨析唐朝文物真伪”的课题,并展示若干文物图片,让学生试着从质地、铭文、造型、纹饰、工艺技术、作品风格等诸多方面入手分析,说出这些文物中哪些是真正的唐朝文物。在规划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不少合作探究的方法:第一,采用比较分析法,去博物馆参观,看看真正的唐朝文物在形貌风格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对照分析图片中的文物,找出不符合时代特点的物品;第二,采用文献搜索法,查阅历史典籍,看看历史资料如何介绍、评价唐朝文物的风格,然后对照图片,找出风格不同的作品。在辨析文物真伪的主题活动中,学生认识到可以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掌握该文物的风格和特点,然后展开分析。

(三)研学旅行,鉴赏遗址遗迹

研学旅行也是开展拓展式项目学习的好方法。研学旅行以真实的问题为引导,以完成探究项目为目标,是一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参观、鉴赏遗址遗迹,思考某些历史问题。

在探究“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的项目为“了解当地有关抗日战争的具体史实,提升自己的家国情怀”,并展开研学旅行活动。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制订研学旅行计划。学生要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当地在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然后拟定探访计划,预设探访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环节为研学实践。学生要走访相关的遗址遗迹,并解决相关的历史问题。第三个环节为总结归纳。学生要将拍摄内容、采访内容和搜索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撰写报告,总结史实,并说说通过该活动,自己在思想品德上有什么提升,获得了哪些感悟。研学旅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向外拓展,展开深度学习。

三、跨越式发展,培养家国情怀

(一)文史连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跨越式课堂,将历史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家国情怀。采用文史连通的方法,能让学生从古诗文鉴赏中获得灵感,进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唐朝大单元主题学习活动十分适合开展文史连通活动,教师可以设置“透过唐诗看唐朝历史”的探究项目。该活动分为两个小项目:一是从诗歌的角度入手,了解盛唐气象。学生可以找出诗歌中展现唐朝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句子,感受唐朝的繁盛,并体会盛唐诗人的自豪之情。二是从杜甫的诗句中了解安史之乱的状况。学生可以阅读“三吏”“三别”等作品,对照唐朝历史文献,思考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并体会诗人爱国忧国的高尚情操。例如,有一名学生整理了杜甫的诗歌,发现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辗转各地,从他的行程中能看到社会现状。从内容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杜甫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民众的痛苦经历,而且表达了自己对民众的同情。文史连通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史地连接,深化科学精神

史地连接指将历史和地理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研究历史发展和地理区域空间的问题。这样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深化科学精神,尝试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论证历史问题。

如在“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个探究项目中,学生要探究的项目之一是“思考该时期多国并立、对峙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该项目有不少探究方向,其中,有一个探究方向就是采用史地连接的方法。学生要搜索当时的历史地图,着重分析各个国家边境地区的地理状况,探索各国的交通情况。之后,学生要分析地理和交通状况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事发展,分析在古代社会,高山、河流等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分析多国并立、对峙的局面是否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史地连接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其他历史问题上,进一步感受此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史政贯穿,塑造健全人格

史政贯穿也是构建跨越式课堂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从中得到启迪,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探索社会未来的发展情况,思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样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要担负什么社会责任,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项目,让学生调查当地的社会生活变迁情况,并分析自己能为社会的发展做什么贡献。该活动分两个小项目展开:一是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学生要搜索史料,了解家乡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对照如今的情况,看看有什么变化,思考这种变化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二是探索家乡的未来发展。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思考自己將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分析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建设家乡,如何让家乡获得更好的发展,并尝试写一份小提案,将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和对家乡的爱融入其中。比如,有一名学生在思考后发现,创新和信息技术对家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将来要研究人工智能,思考如何将这种技术运用到家乡的建设中。采用史政贯穿的方法能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加强其辨析时事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提升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结语

在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主题设置、拓展研究、跨越式发展这三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从单一走向多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陈飞.以项目化学习为依托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途径[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1):58-59.

蔡婷婷.“慢”教学促“真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3(1):75-78.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初中历史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