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整体历史观意识的培养

2024-04-22 09:54罗治业
科学导报 2024年20期

罗治业

关键词:整体历史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整体单元设计

整体历史观形成于二战以后,着重强调从全球的角度去考察世界历史,是一种宏观历史观。高中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要重点关注由分散到整体的历史,既应注重历史的纵向发展线索,又要加强各民族、各地区的横向联系,真正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可以说,整体历史观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主干。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在世界历史学习时尤其要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形成一种整体历史观。

  一、构建高中世界历史学习整体历史观概念的载体

我个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最好的知识载体。老师要讲清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总概念,由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与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治、经济等联系而构成的世界整体。这一世界体系以“资本主义”命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世界体系是以资本主义为核心和主导的。然后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是属概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总和,包括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个组成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确立,并成为落后地区政治革命和改革所效仿的对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分布格局。应该让学生牢牢掌握这四组概念,然后结合阶段特征落实各自的表现,就能很好地形成较完整的整体历史观了。整体历史观在二战后尤其是两极格局解体后明显表现为全球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全球化的起点还是可以追溯到新航路开辟。

  二、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是根本原因。在15、16世纪前的人类历史基本上是分散而彼此隔绝的。资本主义产生后,逐步通过其对外的扩张,加上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不断密切世界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和民族联系起来。其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人类逐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就伴随着人类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通过商业革命,使欧洲与亚非的贸易扩大,与美洲有了往来。加上早期的殖民扩张,一些地区开始被强行纳入世界殖民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大发展,进入了蒸汽时代。这一时期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的生产力超过了东方,东方一些故步自封的古老的文明古国终于被打开了他们的大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亚洲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同时,工业革命中发明的远洋轮船、飞机、通讯发明都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完全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源”即阶段性根源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全过程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两个“途径”即资本主义运动和殖民扩张;两个条件即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当然,这一过程,对资本主义以外的其他国家和民族而言,既有进步性,又有破坏性。但整体而言,世界联系加强了,人类社会也因此实现了整体进步。之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则破坏了人类这种联系的加强。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世界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强,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天甚至每个时刻都在联系。人类只有加强合作、协调,才可能更好地发展。在世界历史学习中,这一分散到整体的过程能否建立,还应该多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意识—从整体的高度去把握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尤其要善于把我国历史各阶段纳入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去考察才能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整体历史观。

  三、在世界历史知识学习中,要构建整体单元设计

在构建整体单元设计时,既要注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又要加强历史发展的横向联系,做到真正从全球的角度去认识人类历史。以“14~17世纪的歐洲”历史知识学习为例,在弄清楚了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两种途径—小生产者从属于商业资本和小生产者的简单分化和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后,就应该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比较学习,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相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有何特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在比较中得出认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局部地区、少数部门、发展缓慢,而欧洲则要深刻得多。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16世纪西欧与中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其经济、政治基础各是什么?导致什么后果?这就把西方此时那种张扬的殖民扩张政策和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地学习新航路的开辟。同时,这一时期的东西方政治、文化也是可以比较的,同时很好地融入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加能够理解新航路开辟人类历史开始由彼此隔绝的历史过渡到一部整体人类历史的结论。同理,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们又要善于把中国近代历史各阶段放在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下去考察。

在今天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的趋势中,在高考命题热捧历史新史观的形势下,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全球化无不是一个意思,就是要有全球视野,亦或是核心素养的国际理解。

(作者单位:利川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