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江西:风景这边独好

2024-04-22 06:33深海水草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4年3期
关键词:两湖江西

深海水草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诗人王勃在赣江之畔登临滕王阁,为江西写下了一句流傳至今的经典好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江西就是一块宝地,它看似低调不张扬,其实有着非常绚丽的山川风物和人文蕴藏。当人们踏入江西,走进赣文化的世界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王勃这八个字的好评到底有多精准。

●江西,居然不是长江以西?

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靠名字的字面意思来推测方位,比如山东是太行山以东,河北是黄河以北。但是,这个法则到了江西这儿可就不适用了,因为江西还真不是长江以西,它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之所以带个“西”字,是源于唐朝的“江南西道”。所以,江西其实是正儿八经的长江以南。

不以江南为名的江西,却有着很多种与江南有关的打开方式。

比如“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比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再比如“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

在整个江南地区的版图上,江西就像是长在了长江的黄金分割点,它以鄱阳湖为核心与六省交界,东邻浙闽,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望鄂皖,不仅是山水环绕的富庶之地,也是四通八达的东南枢纽。小桥流水、水墨古镇这些经典的江南元素,江西是样样不缺,同时又凭借底蕴深厚的赣鄱文化发展出了自己的江南特色。

江西的江南气韵,既有三江五湖滋养出的温婉,又有崇山峻岭雕刻出的英丽,它也许并不经常被人想起,但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场景反复与它相遇。庐山瀑布的壮观,婺源篁岭的秀丽,景德镇瓷器的润,鄱阳湖藜蒿的鲜,浮梁茗茶的香,赣南脐橙的甜……都是最具本色的江西风貌。

●江西印象:混搭风和反差萌

江西是一个处处充满了反差的地方。多元融合的文化特性,使得这里的风物人文经常出现一些有趣的混搭和碰撞。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江西的代表色。

关于最能代表江西的颜色,曾经有这样一个巧妙的答案:江西是红色省份里最绿的,绿色省份里最红的。因为江西首先是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瑞金、南昌都是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同时,江西又拥有看不完的绿水青山,在绿色生态方面的建设非常出色。这个“红配绿”的混搭,可以说是全国很特别的省份底色了。

除了颜色的大胆碰撞,江西还有味道的强烈对比。

如果你在江西品一杯茶,那你的身心会被清香和风雅反复熏染。“色香幽细比兰花”的,是庐山云雾茶;纤细如仕女秀眉的,是婺源茗眉绿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的,是资溪白茶。

但如果你在江西吃一顿饭,印象就得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极致的辣味会瞬间夺取味觉的高地,将茶意里所有的温婉淡泊统统赶跑。对于江西来说,没有辣的食物就没有灵魂。这里是一个连熬粥和蒸蛋都必须放辣椒的地方,甚至发明出了一个叫“辣椒炒辣椒”的菜式,足见江西人的口味有多生猛!

●“高质量人类”培养基地

江西最厉害的特产是什么?不是茶叶,也不是瓷器,而是——人才!

在江西地区,至今都流传着一句古老的家训: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耕读传家,早在几千年前就是这片土地不变的传统,江西人也真的用这样的信念创造出了群星闪耀的人才盛况。

江西的人才之盛,究竟是什么水平?

唐宋八大家里面,江西人独占三位:庐陵人欧阳修,临川人王安石,南丰人曾巩。除了这三位,江西出的文化名人还有陶渊明、晏殊、黄庭坚、朱熹、文天祥、杨万里、朱耷、汤显祖……毫不夸张地说,从科举兴起以来,江西才子就是考场里醒目的存在。

这样的人才大丰收,在明朝达到了巅峰。当时有一句话叫“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来自江西的人才几乎占据了大明内阁的半壁江山。吉安这个地方更是逆天,进士和状元都是量产,当地对人才培养的总结是“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

虽然有点儿凡尔赛,但实力确实出众,夸江西一句高质量人类培养基地可以算是实至名归了!

●省内“语言不通”,省外却能四海皆兄弟?

一个冷知识:江西人说江西话,连他们自己都听不懂。

这是因为,江西一个省有六种方言: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严格来说,江西压根儿就不存在能够全省通用的“江西话”。哪怕两个地方仅仅相隔几十公里,也有可能完全听不懂彼此的方言。

所以,当一群江西人聚在一起讲自己的本地话时,各自的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

说赣语的南昌人觉得赣州人有点儿奇怪:明明家乡叫赣州,但他们没有人说赣语,有七成的人说的是客家话,剩下三成的人说的是西南官话。

此时的赣州人看着说江淮官话的九江人,心里想的是:我从头到尾只听懂了他的儿化音。

说吴语的上饶人觉得说徽语的婺源人有点儿亲切:还是柔一点儿的口音听起来舒服。

然而当所有人面对上饶人,内心都只有一个感受:他来自哪里?他在说什么?咱也听不懂,咱也不敢问。

对于江西人来说,有时候听外省人说话真心比听本省人的“外语”容易理解多了,说到这儿,就得提到一张专属于江西的名片:老表。

江西的“老表”相当于东北的“老铁”,意思是很亲密的朋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人民都和江西人达成了一种默契,见了江西人,互叫一声老表,关系立马就能亲近三分。

这个称呼的由来,和江西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直接关系。元末明初时,作为主要战场的两湖地区经受了长期的兵荒马乱,人口急剧减少,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下令从江西迁移出一部分人口到两湖,也就是史上著名的“洪武赶散”。

到了明末清初,四川面临了和当年的两湖类似的情况,清廷遂将湖南湖北的人口迁移到四川,同时把江西的人口迁移到两湖,也就是“湖广填四川,江西填两湖”。

经历了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江西,在全国各地的“浓度”都增加了。江西人在外省碰上江西老乡,会觉得格外亲切。而许多外省人觉得自己祖上都和江西有关联,见了江西人也觉得格外亲切。

就这样,江西人形成了一种“普天之下皆表亲”的认知,虽然大家都掰扯不清双方祖上到底是什么关系,但叫一声“老表”总不会错。这种独特的历史印记,也是南北交融、兼容并蓄的赣文化形成的根源。

大江大湖,尽揽入怀。青山秀岭,翠色如茵。物华天宝的江西,人杰地灵的江西,曾在旧时光里惊艳了王勃,也会在沧海桑田中蜕变出新的盛景。

猜你喜欢
两湖江西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6.江西卷
1959年毛泽东的“两湖”之行(一)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两湖”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3.换装
1959年毛泽东的“两湖”之行(二)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