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影视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2024-04-22 10:35丁露露
三角洲 2024年9期
关键词:影视剧红色精神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中“不断增强师生特别是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作为工作成效的根本指标”的提出,获得感一词真正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来,强调要满足学生的期待与需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網络化、社交手机化的今天,传媒载体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主要方式和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传媒载体中的红色影视剧以内容跌宕起伏、人物代表性强、构思新颖独特等特点烘托出剧中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更容易令大学生群体产生共鸣,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本文基于红色影视剧,以热播红色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红色影视剧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中的价值

红色影视剧承载了太多过去峥嵘岁月的记忆,其政治色彩鲜明。学界对红色影视剧的内涵目前并没有比较权威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对于红色影视剧所涉及的时间跨度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红色影视剧内涵界定研究有相通之处。红色影视剧是指具有普遍影响力,蕴含红色价值、展现红色精神的影视作品。

一、红色影视剧扮演着有效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有效提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红色影视剧作为备受大学生喜爱的传媒载体,其以文字、图像、声音表达出来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人际传播和课堂教学,对处在认知发育较强阶段的青年学生产生很大吸引力,发挥着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有效途径。红色影视剧以影像的模式,依靠真实的历史史实为依据,以生动的人物描写和形象刻画为主体,传递着先进的思想,从而产生感染和激励作用,会使青年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所反映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的复兴不断奋斗的历史内容,在观剧的同时不断接受着党的思想洗礼,它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宣扬的有效载体,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获得感的载体。

二、红色影视剧承载着重要内容

红色影视剧所承载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得以提升的重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其主要内容教育广大群众,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红色影视剧承载着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它与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传播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呼应。因此,将红色影视剧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社会发展及高校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其承载着的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的内容是完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任务的巨大促进力量。

三、红色影视剧发挥着独特功能

红色影视剧蕴含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精神,在观影过程中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剧中情景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一方面,红色影视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保证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新时代不断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影片播放过程中使得党和国家政治导向得到了正面的传输,在夯实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的同时宣扬其中的价值底蕴,实现了价值的正向输出。另一方面,红色影视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精神家园的构建。红色影视剧中所体现的民族团结、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引导观众在观剧的同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对剧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和继承,以增强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构建牢固的精神家园。

《觉醒年代》蕴含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元素

《觉醒年代》是一部高质量红色影视剧,剧中所讲述的年代、故事与人物都是“青年”叙事,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因此,要充分挖掘《觉醒年代》中的红色人物、重要事件、革命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染,获得文化认同,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

一、红色人物:展现的中华儿女形象

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觉醒年代》采用细腻的手法,让受众更有代入感的同时,能够更加自然地传递价值理念,让大学生能够自觉受到影响,从内心深处有所收获,产生积极正向的体验与感受,提升获得感。剧中的主要人物都以青年人的样貌出场,这让大学生群体在同龄人的影响下更具代入感。26岁的李大钊沉稳厚重;22岁的毛泽东激情洋溢;17岁的周恩来不拘小节……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青春活力与斗志充满号召力与感染力的同时又令人倍感亲切,那股积极向上、不服输的劲儿让青年学生更容易从同龄人视角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与崇拜之情,也给当代青年带来一种自发的亲切与信任。辜鸿铭的历史评价是复杂的,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更显慧心。肯定了他对于文化的尊重的同时也促使荧幕外的观众进行反思,更让人明白那个年代存在的纠结与不易,理解他立场上的爱国和他内心的惆怅。

二、重要事件:凸显的历史文化

《觉醒时代》这部剧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实现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第一,新文化运动打破了思想禁锢。新文化运动的新旧转换迎来了思想的巨变,谓之“觉醒”。无论是确认并肯定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还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剧中对于历史的演绎都让我们能够清楚明了地感受到革命的不易。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五四运动打开了新民主主义大门。《觉醒年代》开篇以民族精神为灵魂,唤醒民族的精神自觉和精神独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抒写爱国情怀。第三,中国共产党创立开创了划时代意义。《觉醒年代》以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史实,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进行了立体化的描写。剧中当李大钊用刚劲的书法在纸上写下“中国共产党”五个字时,观众的情绪完全被带入了百年前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整部剧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抒写成了爱国情怀。

三、革命精神:凝聚的中华民族魂

通过发掘新时代的红色影视剧中呈现的教育素材以及其凝聚的民族精神,结合教师对其的有效分析和运用,将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深刻詮释了宝贵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觉醒年代》整部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似乎很少提到爱国,却时刻展现着爱国情怀。那个年代的每一个人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国家。家国情怀是他们身上共同拥有并一贯坚持的价值共识,是一种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深刻诠释。第二,生动体现了深刻的理想信念,弘扬奋斗精神。《觉醒年代》不仅以典型艺术化的历史叙事颂扬了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与理想,也集中展现了一些先进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奋斗精神。从中可以探寻到革命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之源,弘扬革命精神谱系的奋斗精神,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华民族复兴的壮丽诗篇。第三,全面展现了坚定的探寻精神,弘扬创新精神。《觉醒年代》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先进分子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寻求救国之道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启示着我们要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弘扬和传承这些面向未来、勇于进取的精神,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革命精神的诠释将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将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实实在在的收获,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红色影视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耦合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贯穿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将红色影视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政工作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的有效融合,有利于丰富其教育的内容,拓宽其教育的载体,创新其教育的方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

一、将红色影视剧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育内容,提升获得感

红色影视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课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对历史材料进行解析、文化素材深度理解、政治导向明确引导,而这些在红色影视剧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案例,从而给予深入探析。大量鲜活的英雄事迹、真实的历史事件等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提供了庞大的教学库,同时能切实改变传统思政课上一味的说教方式,倡导沉浸式教学,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让历史变得鲜活立体。红色影视剧融入课堂教学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改善了理论存在的抽象特点,让学生在红色影视剧的情境中强化理论学习,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里得以具化,使学生的情感不再空洞,而是产生更直接的心灵震撼引发共鸣。给学生们带来更真切的感受,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二、将红色影视剧融入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方法,提升获得感

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它往往需要对基本理论有着全面的了解,而社会实践的成功开展,能够更加深化对理论的掌握。因此,应开展红色影视剧融入社会实践,学生在行动中更能产生深刻印象,有利于保证红色文化的入眼入耳从而入心入行。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红色影视剧社会实践要利用好节假日或者寒暑假,要嵌入社区服务。甚至是短短的课余时间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观赏经典红色影片重温红色历史,体验红军生活进而开展主题演讲等。同时也可以将地方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如重庆地区高校的《红岩》《重庆谈判》等,宁夏地区高校的《为了明天升起的太阳》《从将军到士兵》等极具本地红色文化特色的优秀红色影视剧融入包括日常的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中,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实现,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指明方向。

三、将红色影视剧融入校园文化拓宽教育载体,提升获得感

新时代红色影视剧具有时代性、教育性等特点,红色影视剧中文化的输出是对国家主流社会文化的倡导与宣扬,与目前社会发展的潮流相符合。传承红色文化要依托校园文化,要将红色文化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利用好红色影视剧,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红色影视剧对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学生更容易消化理解,同时使得学生的收获得到明显提高,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需求。为此要不断丰富和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开发好学校的课程体系、环境布局、建筑设施以及总体的规划,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宣传栏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艺活动、竞赛活动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进行宣传学习,真正做到红色文化的现实传播,做到获得感的提升,实现红色文化的应有价值。

红色影视剧中所呈现的历史脉络和革命精神是当代青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贯穿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高校应该将红色影视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把握其当代价值,发挥其精神力量,深刻挖掘教育元素,使其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作者简介:

丁露露,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宁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研究”(YCX23048)的阶段成果。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影视剧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