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对苏区精神的传播作用

2024-04-22 10:35张莹霞
三角洲 2024年9期
关键词:歌谣苏区穷人

苏区精神从孕育至今已经八十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老一辈革命家们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总体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结奋进、为人民服务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红色歌谣作为一种文艺宣传方式,在当时是比较活跃的形式,红四方面军和川陕人民在同敌人浴血奋战中产生了无数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与川陕地区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相结合就产生了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谣。在这些歌谣中我们可以听得出川陕人民对红军的信任和感恩,比如在《苦难之歌》中唱道:“如今世界上,有了共产党,把我们穷人来解放,大家有福享。革命有红军,幫助我穷人,打倒土豪和劣绅,消灭白匪军。”这些歌谣简单通俗却很押韵,在广泛的传唱中传播着革命真理和精神内涵。

红色歌谣是传播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

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作为苏区精神的传播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歌谣的形式方便人们传诵,再加上劳苦人民受土豪劣绅的压迫,歌谣也能便于人民情感的表达,从而成为记录当下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

一、川陕苏区红色歌谣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之所以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能够很好地宣传苏区精神,是因为在红色歌谣传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歌谣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极具有地方特色,朗朗上口并且通俗易懂,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不仅让人民能够认识到红军到来的目的,并在了解后能乐意加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增添力量。红四方面军进川之前提出了“打富人”的口号,还未与红军接触过的穷苦老百姓们,没有文化知识,再加上敌人的反动宣传,百姓们以为红军是“打妇人”,所以一直不敢和红军接触。这个时候歌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红军来了要翻身》和《红军来了救穷人》两首歌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首歌中唱道“富向富,贫向贫,天下红军向穷人。向阳花木早逢春,红军来了要翻身。”这让老百姓们意识到原来红军来不是给他们带来苦难,而是要带他们翻身的。第二首中“一场春雨满地新,来了亲人红四军,打倒土豪和劣绅,实行土改把田分”用七字一句的格式简简单单几句就把红军来的目的交代清楚了,所以人民慢慢接受了红军的到来,才有了之后工作的开展。

二、川陕苏区红色歌谣能表达人民心声

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里,处处展现着人民的心声,字里行间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诉苦谣》是一首在苏区广为传唱的歌谣,“什么苦,黄连苦,黄连没有穷人苦。打下粮,没饭吃,修下房,没屋住。种下棉花没衣服,养下娃娃没裤裤。这苦水,向谁吐?眼泪只有吞下肚。穷人哪天把身翻?穷人何地把苦诉?红军来,太阳出,倒出苦水装幸福。”言简意赅的一首歌谣,语言通俗易懂,把自己的生活与黄连作对比,竟然还比黄连苦,诉出了人民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苦楚,自己无法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反而被土豪劣绅夺取,深切地表达出了人民当时的处境。正因为人们苦不堪言,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燃起了革命的斗志,想要翻身过上好日子。在一首《穷人今天当家了》中道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奋勇杀敌后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和信任,以及人民翻身后的喜悦,“云开了,雾散了,金闪闪的太阳出来了,土豪劣绅打倒了,革命斗争胜利了,穷人今天当家了。”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但是在土豪劣绅的压迫下,人们感受到的只是乌云密布和无尽的黑暗,是中国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光明,这正是我们党的宗旨和使命。

三、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充满了豪情壮志

川陕苏区的歌谣在语言上充满了革命的豪情,表达出必胜的决心,激发了人们的斗志,老百姓听到后也会涌起战斗的欲望,纷纷想加入革命队伍,为更多的百姓们赢得幸福。一首广为传唱的《革命潮流高涨起》中,“革命潮流高涨起,工农兵士大联合。我们共产党领导工农来革命,工农就是主力军。不怕死,不爱钱,冲锋陷阵向前进。努力努力齐努力,斗争斗争齐斗争,卖国军阀、帝国主义消灭净!”人们不怕死的斗志以及军民一心的联合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三次重复的“努力”和“斗争”体现了我们工农红军的士气,而“齐”字则体现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在一首《跟上队伍打江山》中也体现了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其中唱到“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搞宣传,当上女兵翻大山,跟上队伍打江山。”一个“翻大山”和一个“打江山”两个“山”体现了女兵同志们不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勇于战胜困难的激情。

红色歌谣体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

苏区精神承载了无数劳苦人民以及革命家们的心血,因而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力量,只言片语自然无法将它表达,苏区精神不仅代表着革命家们坚定的信念,也代表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和永久不变的宗旨以及脚踏实地的品质。

一、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在革命根据地失守时,国内革命形势陷入低潮,而全国各地的苏区都是在革命处于低潮之时陆续建立的,苏区的革命斗争和发展在敌人的“围剿”下艰难进行。当时革命队伍中也存在质疑的声音,甚至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惑,但是我们的红军队伍和苏区的老百姓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从而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动力,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首红色歌谣《老子本姓犟》中,唱道:“老子本姓犟,住在巴山上,要我不革命,西方出太阳。”一个“犟”字唱出了广大革命队伍的倔强和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革命的胜利是集体力量的凝聚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红军战士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团结,才加速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为革命取得胜利。在歌谣《工农团结闹革命》中,就有团结奋进精神的体现,歌谣中唱道“镰割野草斧砍柴,脚板走出大路来。工农团结闹革命,恶霸地主滚下台”,唱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有了坚定的信念再加上军民一心的气势,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二、体现了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苏区的浴血奋战中,广大军民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了苏维埃政府的建立,苏区人民也勇往直前积极参军,积极地投入革命队伍中,为革命增添力量。就有歌谣中唱道“山高不怕炸雷催,船大不怕恶浪推,革命不怕头落地,屠刀面前敢发威。”这是出自歌谣《革命不怕头落地》,还有一首同样体现无私奉献精神的歌谣《革命不怕把头杀》,唱道“造反不怕雷公打,革命不怕把头杀,苦瓜藤上结苦瓜,老子死了还有娃。”字字句句都渲染着革命的激情,是无数英勇的红军战士和广大群众义无反顾的战斗才有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中多处都有体现。红军不是为了战斗而战斗,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而战斗,为人民服务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以前如此,将来如此,以后依然如此。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红军同志们还是把人民放在首位,一首歌谣《红军一心为穷人》中唱道:“人说世上海洋深,海洋难比红军恩。爹娘一心为儿女,红军一心为穷人。”这是对红军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最好的体现了。

三、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品质

革命的胜利少不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品质,不光是要了解川陕苏区老百姓的苦楚,还要在战略上下功夫,而这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敌人的力量哪里薄弱打哪里,抓关键和主要矛盾,高效取得胜利。当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听到老百姓唱《川北穷人真可怜》这样的歌谣,便会对他们的处境深有体会,歌谣中唱道:“缴不完的税,纳不完的捐。空把苍天怨,两眼泪不干。压迫剥削都受尽,穷人实在难熬煎。只有联合起来造反,穷人起来掌政权。”川陕人民被地主的剥削压得苦不堪言,当红军听到穷苦老百姓们的呐喊时,冲锋向前,为百姓们主持公道。

红色歌谣对苏区精神传播的历史作用

红色歌谣的传唱为苏区精神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阵地,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坚实基础,由此形成一种一齐向上的力量,推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苏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提供了苏区精神传播的最佳路径

川陕苏区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的大山区,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而文化反映着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川陕革命根据地不是依靠工农武装斗争产生红军的地方,而是通过土地革命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依靠红军白手起家初步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老百姓对革命的认知相对比较淡薄,而红军在短短两年之内就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发生了变化,革命的热情逐渐高涨,革命屡屡取得胜利,红色歌谣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一首歌谣让人们口口相传,在愉悦的氛围里传播了苏区精神,焕发了精神力量,宣传工作是川陕苏区建立发展以及巩固的重要工作,而红色歌谣是宣传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精神食粮

起初老百姓面对官僚、军阀、地主豪绅还有土匪的敲诈勒索,心中只有仇恨,虽然不懂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共产党,但是他们渴望摆脱穷困,这个时候红军的大力宣传就会迅速充斥着穷苦人民的大脑,从而占据思想领域,一心想跟着共产党求得解放。红色歌谣作为苏区精神的一种宣传形式,利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唤醒了川陕苏区的劳苦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带着满腔热血欢迎红军的到来,红军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作为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除了红军和老百姓以外的群体,在耳濡目染下白色士兵也纷纷投奔红军,受红军的影响,农民开始自己起来杀地主豪绅、开仓放粮,取得更多的成果,川陕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

三、有利于苏区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蘇区精神是革命传统的法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就应该继承这种精神的本质和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是对苏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进入新时代依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起来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不变,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要落到实处,将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它融入我们的血液中。红色歌谣作为苏区精神的一种载体,将苏区精神很好地记载并保存,目前有很多与川陕苏区红色歌谣相关的选编和书籍都有保留,方便学者们研究和挖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苏区精神这笔财富发扬光大,传唱红色歌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希望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可以关注红色歌谣的发展,一同将这种红色文化以及蕴含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张莹霞,女,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歌谣苏区穷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苏区创业致富人
你是时间的穷人吗?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穷人的尊严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