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背景下,基于守正创新理念的车辆类专业“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04-22 14:12龚星全
时代汽车 2024年4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改革

龚星全

摘 要:“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产教融合则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车辆类专业知识实践性强,需要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多管齐下,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随着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调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5G技术等成为改革热点,车辆类专业逐步向智能化发展。文章立足新职业教育背景,以守正创新理念为理论指导,对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展开了探索,从车辆类专业教材建设、专业课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视角进行研究,以此提升工程机械人才质量,助力“三教”改革。守正创新开展“三教”改革,旨在解决职业教育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根本性问题。教师、教材与教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三大要素,对于教学改革最终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当前中职车辆类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存在教材内容滞后、教师能力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这也是本次研究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新职业教育 守正创新 “三教”改革

1 引言

教育部2021年3月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部分专业因为撤并或者变更,导致专业定位、建设和改革发生重大改变,如何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1],以下简称“三教”。借助现阶段的“三教”改革思路,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探索专业“三教”改革中的教材开发,并以此为基点推进教师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法的研究,达到专业在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背景下,守正创新推进“三教”改革的目的,我们通过运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守正创新”理论,以中职车辆类专业建设为例,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2 新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车辆类专业“三教”改革的意义

2.1 “三教改革”落实职业引领政策

为深化“三教”改革内涵,“职教二十条”横空出世,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双元育人机制、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其中提到了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革新教材内容,同时还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项目式教学等,以此助力课堂改革,打造优质课堂。“三教”改革的提出和实施,是对现有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也是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依据。教育部有关司局就职业教育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三教改革”作了部署……要守正创新推进“三教”改革[2]。根据职业教育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车辆类专业“三教”改革的意义、现状和改革路径,以期为中职车辆类专业办学增添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2 专业目录变革有利于促进专业变革

职教发展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了7次重大的变更,分别是:1963 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1993 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2000 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10 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是5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调整也很大,例如车辆类专业中原隶属于土木水利大类的“041800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归口到专业交通运输大类并更名为“交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对应的高职类专业为交通运输大类道路运输类“600206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更名为“500203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实现中高职同专业在专业大类上的衔接。不仅符合现在中高职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也更加契合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解决了专业发展中专业学习内容与专业大类其它专业不相关、不匹配的尴尬。

2.3 “守正创新”有助于展现职业教育本质,实现中高衔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不仅针对党的建设,还将该理论用在文化和教育的改革建设上。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产教融合,以新职业教育为背景,是加快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守正创新”的理念指导下,中职学校要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坚持根据我们国情、校情、学情和疫情防控的可适用理论,即守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底线、学校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制度特色,创造性地将各种教育理论运用到“三教”改革的统筹中,指导专业建设革新使其成为“三教”改革的生命线,就此体现职业教育的多元化特点,同时也为车辆类专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2.4 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颁布以来,产教融合在職业院校中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方式,整合企业与学校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对专业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在车辆类专业中的渗透,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远程挖掘机、AGV自行导引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电动重型卡车、锂电池叉车、天然气叉车等教学内容,为校企合作指明了新方向。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联合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做好岗位技能和专业课教学对接,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构建“双元”育人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负责实训教学,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3 新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车辆类专业教学现状

3.1 教师队伍难以满足人才建设

中职学校在深化“三教”改革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教师队伍的力量。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相较以往明显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师资队伍的匮乏,这个问题日渐凸显。因为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强度较大,不但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注重学生管理,这就大幅缩减了教师丰富理论知识的时间,对于后续的教育工作极为不利。笔者结合实际,发现当前中职车辆类专业师资队伍出现了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师资结构不均衡的问题,针对重卡、挖掘机、起重机等车辆对应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人才缺失,新教师需要进行二次培养,造成非汽车专业的车辆类“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这些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3.2 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课堂知识都来源于教材,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教材内容是否新颖、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对教育成效有着巨大作用。不过从实际的教材内容设定来看,车辆类专业教材与职业教育特点并不完全贴切,如学生实操训练比例较少、教材内容滞后,造成中不能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载体教材的开发上,如何坚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的初心,确保教材的服务性;如何创新性地吸收交通运输行业的标准和技术,破解专业目录调整的需要;吸收工程机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持续更新,破解教材陈旧化问题。

3.3 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职学校不仅教材上出现滞后,教学方法上同样如此。尽管中职学校现在也致力于教学手段的革新,但依然有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在实操性方面明显不足,这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相对扎实,实操能力却不能满足要求。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上,大部分教师都已将互联网技术融合进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效是极为显著的。不过,由于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就造成很多学生的实操性较弱,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难以表现出与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技能水准。这种现状也真切体现出了中职车辆类专业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落后,亟待中职学校进行革新。

4 新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车辆类专业“三教”改革策略

4.1 构建“双元”育人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师

产教融合离不开职业院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职业技能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首先,中职学校要和车辆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建由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分为教学岗、科研岗和管理岗,把企业岗位技能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例如企业技术人员可以负责实训教学,为学生讲解区域内主流车辆的结构知识、装配技术和维修技能,规范他们操作步骤,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工作室,把校内外教学衔接起来,促进专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定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学习岗位技能,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增加车辆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内教研工作,听取企业技术人员意见,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4.2 积极开发活页式教材,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飞速发展,AGV自行导引车、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远程挖掘机、电动重卡等成为交通行业发展热点,为中职院校车辆类专业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有利于加快“三教”改革步伐。第一,学校可以结合交通行业典型工作任务、行业标准等开发活页教材,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远程挖掘机、电动重卡等车辆结合通信技术来编写活页式教材案例,明确不同工作岗位技能编写操作手册,根据学生岗位技能掌握情况来灵活增减活页式教材内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岗位实践能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及时查漏补缺,发挥活页教材优势。第二,校企联合开发数字化教材,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录制操作视频,根据交通行业和制造行业标准、企业岗位标准来录制实训视频,多活页式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便于学生课下回看实训视频,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把教学视频二维码嵌入活页式教材内,便于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下载电子版活页式教材,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分享活页式教材,为学生提供在线实训教学服务,实现教材内容与企业技术“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中职车辆类专业教材质量,践行“三教”改革理念。

4.3 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要以产教融合为平台,进一步加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线上直播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根据专业课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加快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进“课堂革命”,围绕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真实生产场景,融入企业典型生产案例,并把案例转化为项目式教学主题,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让他们自主对项目主题进行探究,引导他们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上进行练习,等他们掌握实操技能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提升项目式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企业典型案例设计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案例,让学生先进行线上虚拟操作,便于他们进行重复性练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职教云等APP开展线上直播教学,把企业典型案例、活页式教材视频等素材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并把班級课程码下发给学生,便于他们进行线上预习,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4.4 推进“1+X”证书制度,深化“三教”改革

“1+X”证书制度是推动“三教”改革的新动力,也是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新举措,中职学校要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落实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复合型职业人才。第一,例如车辆类专业中的交通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机械机种种类多,工程机械服务范围广,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比较多,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最佳专业之一;第二,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生产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合作较为紧密,让学生提前熟悉考试内容,激励他们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和企业、培训机构构建合作平台,由企业和培训机构及时上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题目、实训手册等素材,并把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衔接起来,让学生掌握考试热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第三,教师可以联合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拟考试,将“X”证书标准与岗位能力、专业技能、工作实践等要求有机融合,实现岗位、课程、“X”证书的融合互通。例如:车辆类专业中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结合本地区工程机械人才需求,扩展机种模块,如起重机、水泥泵车、压路机等;可以搜集近三年叉车、挖掘机、装载机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题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考试,及时发现学生备考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他们的弱点进行讲解,帮助他们顺利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5 结语

中职学校要全面了解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秉持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围绕全新的专业目录开展“三教”改革,积极推动车辆类专业教材、教法和教师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学校要全面落实产教融合战略,拓展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和数字化教材,推广“1+X”证书制度,做好岗位技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课教学的衔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中职教师还要积极开展智慧教学,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科学指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

基金项目: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背景下,守正创新推进“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LZJ2021C070)。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0-06-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 content_5365341.htm.

[2]统筹推进“三教”改革联动 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举行[EB/OL].[2020-12-14]. http://www.zjzcj.com/ show.php?id=49355.

[3]石雅琦,王莉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演变特征与展望[J].职业教育研究.2021:11.

4]黄庭满.深入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4-1.

[5]江敏.以“三教”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2):81-84.

[6]任远林,曹子沛.产教融合背景下促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探索[J].山西青年,2022,No.635(22):15-17.

[7]潘菊,兰晓红.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5(05):74-77.

[8]鄒宏秋,王玉龙.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No.195(04):169-175.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改革
改革之路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守正创新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