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织物宽度对乘员保护效果的影响

2024-04-22 14:12高峰韩啸刘雪姣刘昕耀
时代汽车 2024年4期
关键词:仿真分析安全带

高峰 韩啸 刘雪姣 刘昕耀

摘 要:文章讲述了安全带织物宽度对乘员保护效果的影响。通过使用特殊编织方法,可以在碰撞事故发生时,使安全带在拉伸过程中变宽,增大和乘员的接触面积。通过仿真调整织带宽度,验证对假人主要伤害指标的影响,评价设计思路实际保护效果,为安全带实现更好的约束效果提供参考。研究基于仿真软件的THOR假人进行分析,对不同位置的肋骨位移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织带变宽对假人伤害指标有空间位置上的分摊作用,对胸部变形量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仿真分析 安全带 乘员保护 THOR假人

1 引言

车辆被动安全中的乘员保护,主要是指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使用约束系统限制车内乘员运动,避免其受伤或降低伤害程度。其中,安全带是约束系统重要的一個组成部分,安全带的约束性能对整个安全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约束系统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整体来说是个吸收能量的分配过程。首先应尽量使乘员碰撞能量被车身和约束系统吸收。而剩下必须由乘员吸收的部分,则应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平均分配,避免最严重的伤害。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型都会配备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其预紧和限力等功能可以在时间上对能量吸收过程进行平均分配。而能量吸收在空间上的平均分配策略还会复杂一些,一方面,载荷加载一般只能集中在一定区域,另一方面,乘员身体各部位可承载载荷的强度,受伤时的致命性都有差别。在空间上分配约束加载,是希望对载荷相对较小或者承受力相对较强的部位增大载荷,降低载荷集中或者伤害情况最恶劣位置所受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乘员保护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改进的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合理。出现了新的法规、标准和配套设施。THOR假人就是最近几年开发的一款新型碰撞假人,目前在C-NCAP中用于MPDB工况前排驾驶员的伤害值评价。其特点之一就是分解了胸部伤害的整体变形量评价,改为四个不同位置的肋骨变形量,考察假人不同位置的伤害情况。这种分解的评价方式更好地关注乘员局部伤害的情况,有助于降低乘员受到的实际伤害。而应对这种评价方法的变化,也需要我们为约束系统找到更好的保护方法。

2 产品设计思路

从设计思路上讲,增大载荷受力面积,有助于降低局部所受的集中载荷,更大的织带宽度对分摊载荷能量有帮助。但是,国标对安全带宽度有明确要求。同时,安全带是一种相对成熟,平台化的产品,出于成本考虑,也应尽量沿用原有的配件规格,所以难以直接增加织带宽度。目前可以通过特别的织带编织方法使织带受拉伸作用力时宽度变大,在碰撞过程中临时增加宽度和假人受力面积。

按照上述思路,建立仿真模型对假人保护效果进行验证。由于在仿真分析过程中,可以对织带周边的零部件进行抽象化处理,不会因宽度变化产生运动阻碍。所以理想情况下,可以直接增大织带的宽度进行分析,忽略织带受力变宽过程。

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织带宽度可以在假人不同身体位置上分摊伤害,并起到降低最大伤害的作用。从这个结果看来,使用更宽的织带,对于改善假人伤害是有好处的,碰撞时变宽的织带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

3 仿真验证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安全带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仿真模型使用加速度滑台试验工况进行搭建,加速度滑台是对碰撞工况的一种简化试验方式,经坐标变换后可以看作等效于实车碰撞工况。参数设置参照GB14166-2013标准要求进行,使用THOR 50th男性假人、刚性座椅,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卷收器,某知名主机厂某车型的坐标点和碰撞波形。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安全带织带、假人、座椅等零部件系统,其中安全带织带宽度原方案为47.5mm,优化方案胸部附近织带宽度增加到60mm。

仿照实际试验假人佩戴安全带的情况生成安全带织带有限元模型,假人姿态、安全带固定点位置等决定了织带和假人相对位置。织带和肋骨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对其变形量大小影响很大。如图1所示,仿真模型中织带与右下肋骨传感器位置最近,左上和右上传感器距离稍远一点,离左下传感器位置很远。

3.2 仿真分析结果

3.2.1 假人运动趋势

根据GB14166-2013标准选取参考点,在滑台仿真结果动画中测量骨盆/躯干位移曲线。如图所示,织带宽度变化前后假人运动趋势大致相同,没有明显差异。安全带拉出量也变化不大。

3.2.2 安全带力值曲线

由于安全带织带和滑环、假人等有摩擦作用,各段之间其内部张力有很大差异。如图3所示为仿真分析得到的安全带各位置力值曲线对比。如图所示,安全带织带宽度增加后,织带各位置处张力基本没有变化。

刚座椅滑台车身不吸能,安全带吸收能量和织带张力和拉出量有关。由于二者都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安全带吸能总量大致不变,假人吸能总量也可以认为基本不变,宽度变化仅影响局部位置载荷分布。

3.2.3 假人伤害值(肋骨变形量)

肋骨变形量是假人伤害值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通常最常见的一个失分指标。其评价对象包括假人胸腔内不同位置的四个肋骨变形量(传感器位置见图1),最终评分取决于伤害值最高(评分最低)的一个位置。

分析结果显示,织带宽度变化前后,都是右下肋骨伤害值最高。如图4所示,相比基础方案(带宽47.5mm),织带加宽后(带宽60mm)假人右下肋骨变形量有所降低,可以有效改善总体评分。

基础方案左上肋骨伤害值仅次于右下,虽然对评分没有贡献,但也可以看出一定变化趋势。

如图5所示,织带加宽后左上肋骨伤害值也有所降低,降低幅度相对于右下位置更加明显。

图6为右上肋骨伤害值对比,基础方案右上肋骨伤害值低于左上,位居第三,属于较小的一个。但织带加宽后,伤害值有所升高,说明其承受了更多载荷。右上位置伤害值升高后超过了左上位置,小于最大的右下位置,伤害值上升到第二位。

如图7,左下位置肋骨伤害值远远低于其它三根,加宽后变化不明显,无实际意义。

仿真结果显示,在假人佩戴的安全带织带附近区域,安全带的变化对局部假人伤害值变化有一定影响。织带宽度增大时,原来伤害值较大位置的局部伤害有所减小,而较小的局部伤害有所增大。总体来说,有将较大伤害向较小位置转移的分摊作用,对降低局部集中载荷有积极作用。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使用不同宽度安全带织带,对碰撞过程中假人身体局部载荷空间分配的影响。通过使用更宽的织带,增加安全带和假人的接触面积的方法,将局部较大的载荷分配到更大的区域,由原来伤害值较小的区域分担一部分伤害,从而降低最恶劣位置的伤害值。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织带宽度改变的结果可以影响到相应位置的伤害值大小,变化规律和设计思路基本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摊载荷和降低最大伤害值的作用。

猜你喜欢
仿真分析安全带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能救命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Let’s Go for a Ride
最甜蜜的安全带
DYNA在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
半挂汽车列车直角转弯仿真分析
民用飞机直流开关电弧效应仿真分析
安全带测试装置
2010款宝马X5车无安全带警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