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的嬗变及其社会文化动因

2024-04-22 20:04李恩慧张爱平
三角洲 2024年9期
关键词:著作英译领导人

李恩慧 张爱平

中国领导人著作的英译,通常是由国家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专业翻译行为。领导人著作的英译,及时准确地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治国理政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及其内在逻辑,阐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沿革、成就和方向。中国领导人著作的英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现实状况的了解,减少由于不了解造成的猜测和曲解,消除对立,促进国际交流,为“一带一路”等跨区域合作发展打下基础。领导人著作的英译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翻译上具有政治性、明确性、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特点。

领导人著作英译的特征

一、政治性

中国领导人著作是中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高度总结,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的记录和总结。领导人著作体现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权威性。领导人著作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长远规划。国家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各项政策的解析也是领导人讲话的重要内容。因此,领导人讲话的翻译必须由国家翻译和出版机构承担才具备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观点和立场对译文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对国家领导人讲话的英译中,往往需要广泛了解讲稿以外的政策背景,准确把握国家的政治立场,才能精准传达中国的治国理政方针及各项内政外交策略,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译者须要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志保持一致,在对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英译时,能够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准确地构建国家的对外政治话语翻译体系。国家领导人著作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仅仅是语义的传达者,更是国家对外宣传的参与者和国际形象的维护者。

二、明确性

领导人著作进行英译过程中,政治词汇由于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歪曲和误解,难以对等翻译。因此,必须依靠以源语为取向,“以我为主”的英译策略,发展政论英语翻译的新思维,构建中国特色的英译表达体系,才能确定国家政治话语表达的明确性。国家领导人著作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发展建设各个方面的行动指南。领导人著作原文中所体现的严肃性和政治性,要求译者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及英译专业素养。译者要充分了解领导人著作的政治立场及相关背景知识,熟悉著作文本内容及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保证译文的一致性和忠实性。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文本的多重语义,减少外语读者对文本语义的理解与源语作者及译者的偏差。译者应从国家立场的角度,建立以我为主的翻译新思维,善于在英文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表达形式,或者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选词及句式,使读者能从西方语境中顺利地迁移到中国的文化思维语境中来,消除译文的二义性和模糊性。

三、集体性

领导人著作通常由中国译者和西方译者组成的翻译团队进行集体合作翻译。这种翻译模式在中国政论著作翻译中较为常用,稳定的团队建制有利于系列著作的长期翻譯工作。国家领导人著作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和政治立场,翻译团队的合作模式有别于一般团队合作形式,会更加强调英译的政治性。翻译团队的领导者和主译通常都是由具有高度政治视野的党员干部担任,兼具过硬的翻译专业技能之外,同时具备极强的政治敏感性,能够把握国家和领导人的政治话语内涵,能够准确对著作进行翻译。团队内的中国译者也需要外国译者的协同合作,在语言层面对译文进行润色,使得其更符合英语的词法和文法习惯。考虑到中外文化表述上的差异,译稿还需团队中外译者进行集体讨论,最后再由中国专家及团队负责人定稿。

四、自主性

由于中外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同时,外文读者对中国的理解来自本国的译著,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理解偏差甚至误解。因此,中国的政治论著必须依靠中国译者主导。在英译领域,大多数是将国外英文作品引译为中文,而主动将中文译为英文向外推广的不多。同时,英文国家一般不会主动译介中文作品,导致优秀中文著作鲜少为世界所知,减弱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的世界影响力。为了消除这种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局面,提升文化输出和翻译的主动性,中国政论著作为此提供了突破口,其实践证明了自主进行中文英译大有可为。由国内译者主导,发挥翻译的主动性,运用翻译和异化策略,将中文语言特色主动融入英语言中成为新的热词和惯用法,将更好地输出中国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国领导人著作在英译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翻译风格,将中文语境在英文语言内进行了表达,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翻译规范和模式。这有效带动了中国文化进行外译,走向世界的主动传播进程。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外译需求旺盛,中文外译形式已经形成独特的语言现象。领导人著作的外译在其中地位特殊,译者在其中需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也需发挥主动性不断创新。

五、针对性

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及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领导人著作的翻译要对国外读者有针对性。我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外宣工作,领导人著作的外译是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外译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国外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差异。国外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不足,过于坚持中文语言习惯在英译中的延伸,容易造成外国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障碍。为了达到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在对领导人著作进行外译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读者是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应充分考虑到读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在翻译中创新融合不同文化,搭建作者和读者顺畅沟通的桥梁,针对不同地区和文化,构建国际互通的对外政治翻译体系,实现中国声音与国际政治之间的有效对话和链接。

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的嬗变

一、从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导发展到多元互补的新规范

从早期的《毛选》,到最近《治国理政》的领导人著作的英译中,翻译策略发生了从异化为主导,到多元互补的历史性变化。《毛选》遵从原文的忠实性,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实现译文的对等性。译者对原文语义和表达意图多采用直译的方式,很少根据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对译文进行额外的调整,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比较单一,国外读者需要学习中国文化,才能对译文有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治国理政》的翻译风格更为成熟,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方面保持了异化翻译的特征,以中国文化为归宿,同时在话语风格上力求简洁易懂,向读者习惯靠拢,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同时,也保持了译文的欣赏性和可读性。

国家领导人著作的翻译规范,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借鉴其他领域的翻译方法和理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的规律逐步形成体系的。领导人著作翻译的目的是客观真实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历史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传达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

二、从以我为主的策略发展为融通中外的翻译规范

领导人著作的翻译,目的是确保中国的政治话语能够准确地对外传播,因此必须由国家组织翻译团队进行相关工作,坚持“以我为主”的翻译规范。这种翻译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文本转译,而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语言服务。新时期下,领导人著作译者的任务是通过翻译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维护中国形象。翻译规范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一定的调整,不断调和与弥补读者和原文作者之间在文本理解和语义表达之间的不对称。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译者和读者对翻译忠实性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遵循原作的内容及其思想的前提下,对译文的地道性、简洁性和可接受性的多样化需求在提升。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通常要采取一些变通的策略,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可接受性。对比研究《毛选》《邓选》和《治国理政》的译文,分析领导人著作英译策略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持续演进的。翻译规范从注重严格的充分性逐渐过渡到关注译文的可接受性的方向上,在翻译上也发展为多元化的策略,而不是过去比较单一的异化翻译策略。这些变化是国家领导人翻译政策与时俱进和译者适应时代不断创新的结果。

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嬗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社会文化的变化推动翻译思想和翻译文化的发展,成为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嬗变的动因。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对领导人著作都有深刻影响,其翻译规范则必然受到特定时代文化的限定。任何翻译活动与当时的社会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文化作为翻译的外部环境,是翻译理念形成和策略制定的土壤。从社会文化视域的角度,社会文化的演进推动语言转换的机制变化,是领导人著作翻译规范发展的宏观动因。

一、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变迁的影响

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的演进对著作翻译的作用不可忽视,社会文化语境制约着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深刻影响了译者的翻譯习惯。翻译行为所发生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国家与国际各国的关系和形势,形成了著作翻译的目的和政策决定的重要来源。领导人著作英译作为重要的政论翻译文体,与历史的脉动紧密相关,历史格局和社会语境的发展变化必然牵动领导人著作翻译的规范。著作翻译活动随着历史时代的社会语境的发展不断演进,研究社会文化语境的发展脉络,可以深刻认识领导人著作翻译规范的形成规律。

二、翻译史的演进和政治对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的影响

在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上,翻译策略,特别是关于意译和直译的侧重和平衡一直都在讨论之中。翻译的本质在于跨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环境的演进推动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使得翻译在天然上具有开放性,但同时对于领导人著作英译而言,政治性必然要求翻译具有严格的准确性和忠实性。缺乏政治敏感性的政论翻译,可能会给国家和政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权力因素对翻译规范的影响

当今翻译行为不再单纯是不同语言间的静态转换,而是已经成为社会空间的文化转向行为,其中体现了各种权利关系的博弈。翻译行为在社会文化交流中一直受到多种权力关系的调控和支配。翻译行为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转向的介入下日益紧密。翻译与各种文化因素的融合互动逐渐加强,翻译已然成为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研究已经从单纯的文本转换的语言学领域,拓展到了更宏大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范畴。西方文化转向主导的翻译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文化语境和现实,但有助于打破传统的翻译研究范式,在翻译理论中提供创新动力。中西方政治经济的发展差距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在翻译交流中产生了权力的不平衡,这对领导人著作翻译策略和规范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翻译行为在根本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语言转换行为,在复杂社会文化背景中,受到文化语境、翻译目的、时政因素、权力关系、意识形态、读者和作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译文的意义时常处于源语和译语二者的居间状态。译者必须在文本语义的忠实和灵活间取得平衡。领导人著作的翻译由国家组织和领导,译者必须在政治上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翻译规范和策略必须服务于翻译目的,强调保持译文的准确性。同时,译者还需充分认识外部文化环境的复杂性,适应中外文化发展的差异性,跟进不同时期领导人英译习惯的变迁,推动政论翻译规范的发展。

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语境下国家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项目编号: 21C1592)成果。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著作英译领导人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