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伴奏中音乐要素

2024-04-22 20:04李智
三角洲 2024年8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歌唱旋律

李智

声乐伴奏长期处于声乐表演中的次要地位,即便在儿童音乐教育过程中,也被人忽视已久,在儿童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中,贯穿儿童歌唱始终的声乐伴奏具备提高儿童音乐感知与审美的作用,不仅作为歌曲的衬托。

目前对声乐伴奏的研究方向,大致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提高伴奏水平对人声部分的烘托,二是如何教授师范专业的学生弹好儿童歌曲伴奏,前者专注于在二次创作中,提高声乐伴奏在严肃音乐中的表现水平,以追求更高的艺术表演价值,多集中于歌剧和艺术歌曲的表演范畴,后者则以如何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综合能力,声乐伴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能型工具进行教授与培养,弱化声乐伴奏本身对歌唱者的教育性影响,音乐要素成为影响儿童歌曲伴奏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声乐伴奏形式在儿童歌曲演唱中的分类

固定音频伴奏。儿童的声乐演唱离不开声乐伴奏,从伴奏形式上来看,有钢琴和乐队的现场伴奏,也有运用已录制好的音频进行伴奏,如果作为娱乐来说,已录制好的音频作为伴奏具有方便性,但灵活发挥的余地很少,只能让儿童一遍遍适应伴奏,这对儿童提高整体音乐水平、丰富音乐感知、激发创造性和即兴处理音乐的能力培养,有一定不足。

现场器乐伴奏。儿童心灵丰富,对变化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伴奏的选择要有灵活性和丰富性。作为教学,或者现场正式的表演来说,钢琴和乐队的伴奏更生动,也更能配合儿童的临场发挥,开发儿童丰富的表现能力,与乐器的现场配合,也能更敏锐地捕捉儿童当下的情感特点,用音乐艺术性的感染,进一步丰富儿童歌唱时的情绪,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更深入地感受歌曲的乐趣,钢琴又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广泛的伴奏乐器,讨论钢琴伴奏儿童歌曲,具有现实意义。

钢琴伴奏的特点与优势

钢琴的表现力。儿童接触声乐歌唱的早期,除了家庭环境的因素,更多接触的是学校环境,学校提供的音乐教育,多用钢琴为儿童伴奏,这是由于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能够对歌曲的伴奏演绎有更丰富和多样的表现形式。钢琴具有模仿其他乐器的能力,如巴托克在1926年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其重复性和强烈的节奏性,使钢琴更像是一件打击乐器。

钢琴的拟人性。钢琴宽广的音域,色彩丰富多样的声响效果,能够演繹出多变的风格,让钢琴对歌曲伴奏,有较大的优势和更多可能性。钢琴在歌唱方面的拟人性,能够促进儿童的语言系统发展,丰富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语感,同时也对情感的丰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钢琴色彩的丰富不光来源于音域的宽广,还源于它作为和声乐器,能够提供大量的和声组合,激发儿童聆听不同声部的能力,多声部听觉,是未来理解更复杂音乐意义的基石,儿童接受多种音乐类型的开阔思维,激发儿童的创造和创新能力,钢琴具有模仿多种自然界、动物界声响,以及其他乐器的强大能力,对拓展儿童的想象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钢琴伴奏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优势。同时在钢琴伴奏的情况下,练习歌曲的演唱,能够让儿童观察别人的动作,培养儿童仔细聆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在歌唱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儿童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从短短的1到2分钟的儿歌演唱中,得到良好的身心培养。可见,声乐伴奏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有一个伴奏”,也不仅是“衬托儿童歌声”,而是通过现场的合作,达到培养儿童素质的目的,具有启发儿童智慧的重要作用,对儿童的语言、专注力、想象力、情感表达,以及纪律性培养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亚发达国家的儿童歌曲伴奏。在东亚的发达国家中,日本非常重视儿童歌曲钢琴伴奏的编写,日本童谣协会所编的《日本の童謡200選》,汇集了1918年至1982年间精选的儿童歌曲,每首曲子均为钢琴伴奏,不仅如此,即便是日本童谣协会每年举办的儿童歌曲比赛中,组委会均要求对参赛儿童个人,或者参赛家庭,使用钢琴进行伴奏,没有使用伴奏带的情况。可见早在20世纪初,西洋键盘乐器进入东亚后,钢琴儿童歌曲的伴奏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并在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得到肯定。

音乐要素在儿童歌曲伴奏中

的规律以及教育影响

音乐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的色彩等,这些要素的组合,形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儿童歌曲音乐要素的组成较为简单,但也是通往理解复杂音乐的基础,根据音乐性格的不同,以及上课表现目的的不同,儿歌应配以合适、丰富、灵活的伴奏,需要对音乐要素间不同组合的知识水平、审美水平,以及教学经验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熟练运用,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形象简单的歌曲伴奏。不同于一般成人歌曲的伴奏,儿童歌曲伴奏的基本特点是:旋律曲调突出,音乐形象鲜明,乐句较短,歌曲速度、强度、复杂程度较低,根据这样的特点,儿童歌曲的伴奏分为旋律型伴奏、和声与旋律混合型伴奏,以及无主旋律的和声性伴奏。儿童的接受能力水平不一,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在学习儿童歌曲的初期,作为熟悉旋律的开始,伴奏部分应具有调性鲜明、节奏型规整、低声部密度性较低等特点,比如儿歌《小蜜蜂》。

这种伴奏类型,在儿童学习一首歌曲的初期,符合易听、易学、易接受的特点,稳定的柱式和弦在儿童的歌曲演唱中,具有均衡明确的音响,符合说话声区的旋律,更符合此阶段的儿童,在歌唱中,借用声乐技术,起到发展儿童语言功能的作用;柱式和弦不光只是给旋律配上伴奏,在潜移默化中,将音乐逻辑重音,以及韵律感带入儿童的感受,使儿童的歌声更张弛有度,提高感知强弱关系的敏锐度。

情感与音乐形象的融合与丰富。进行到学习的中期阶段时,旋律线部分不用拘泥于完整再现歌唱部分的旋律,根据歌曲本身的特点,对主旋律线进行处理,以提高儿童在歌唱中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积极的歌唱状态,如《小毛驴》。

对比旋律与钢琴右手伴奏部分,钢琴的右手旋律线提高了八度,从音响效果上来说,更加清脆,在歌唱过程中,对儿童积极状态下的歌唱,高位置发声,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强于同样音区伴奏下的演唱效果,左手的伴奏音型是有弹性的跳音,衬托出曲调的轻盈,儿童在口腔发育过程中,提高儿童唇部肌肉发育,以及唇齿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喉部发声器官的训练要在变声期之后进行,此处儿童时期暂且不予论述),提高发音的灵活性清晰性,这种伴奏方式方法的出现,配合歌词中i母音较为紧张的发声特点,提高儿童歌唱中呼吸的弹性,吐字咬字的精确性。

情感与音乐形象的呼应。声乐和钢琴在合作表达一件具体事物或情感状态时,声乐部分因为有歌词的语义成分要素,一般情况下更容易被人关注,诚然,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娱乐、教化等功能性作用不容忽视,而在歌唱教学中,应该强调运用音乐的要素来表达情感,丰富儿童用不完全依赖语义的方式,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感受和描绘世界,儿童声乐教育中需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树立以感受音乐要素为主体的音乐课堂,儿童歌曲在高级阶段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声乐伴奏要素与声乐部分做到能够共同完成艺术形象的目的,如《癞蛤蟆和小青蛙》。

从歌曲的开头能够发现,声乐伴奏部分已经不在重复主旋律的材料,不依赖声乐部分的旋律素材,声乐伴奏和儿童声乐部分,均成为这首歌的故事讲述者之一。音乐素材中弱拍的进入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专注力。开头第一乐句第五小节的歌唱,主和弦的参与,附以跳音的演奏手法,描绘出这两种动物在野外不容易被人接近的特性,當发现这两种动物时,激发儿童特有的好奇心,在实际伴奏中,儿童能够通过感受声乐伴奏中富有动力的部分,来体会这种好奇心,将这种好奇心带到歌曲的演唱中,这种移情展现在音乐活动中,继而产生移情记忆的效果,同时,也就将热爱和好奇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刻在心灵深处。

这首歌曲的旋律本身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活泼的特性,在活泼和抒情之间,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音乐形象可以进行再创作,但就是因为钢琴伴奏部分的设计,让这首歌的音乐形象朝着一个活泼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这时的声乐伴奏作为情感上的定调,是先于童声部分的,儿童受到了伴奏的感染,在接下来的音乐中投入歌唱,这首歌曲所要求的互动性,在此刻得到了实现,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乐趣。

儿童声乐伴奏或许在与严肃音乐的对比之下,没有复杂的意义和深邃的哲理,但儿童音乐的教育意义不在于音乐的复杂程度,而是在用简单的音乐要素、简洁的音乐手法引导儿童在音乐中获得快乐、得到成长、丰富情感,能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儿童歌唱学习的过程中,声乐伴奏远不及“如何教儿童唱好歌”更为教师所重视,但儿童声乐伴奏具有一种隐性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组织音乐课堂教学的技能工具,还能够体现出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认知水平上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决定了教学手法和角度的多样性,只有认识到声乐伴奏在儿童声乐中也同样具有教育性的价值,才能用更纯粹的音乐方式,引导儿童获得真善美的体验。

本文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重点课题“儿童声乐伴奏中音乐要素问题探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号:hyjyzd202207。作者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歌唱旋律
春天的旋律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歌唱十月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