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22 20:28官柯安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声乐红色思政

官柯安

课程思政是推进高校教育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点。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声乐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尝试将红色歌曲引入声乐教学中,让学生能在声乐学习中得到相对应的精神、道德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显著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并且能推进美育、德育的良好开展,对于学生综合成长十分有利。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丰富多样的红色歌曲,红色歌曲自身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及革命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过红色歌曲的引入,不仅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引领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还能让大学生对我国伟大的革命进程有更深的了解,更容易激励学生的发展。

课程思政理念下                                         红色歌曲融入声乐课堂的意义

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将红色歌曲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从思想层面认同核心价值观。红色歌曲形象地将中国百年艰难革命及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壮大的场景展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看红色歌曲就是我国当地人民群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高校声乐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红色歌曲,更容易坚定学生的奋斗信念,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借助红色歌曲还可以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使得学生能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得到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具体来说,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声乐课堂上引入红色歌曲的意义在于:

一、丰富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就目前而言,我国所具备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多样,多种多样的红色歌曲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历史价值观念。所以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红色歌曲可以为声乐课堂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素材,红色歌曲中蕴含的意识观念、道德品质、革命精神等都可以增强声乐课堂的思政效果,对于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良好提升,全面增强了声乐课程的育人价值。红色歌曲中本身蕴含的精神财富,也是提升高校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点,其可以促进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转变,能提升声乐教学的影响力,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欲望提升。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引入红色歌曲,还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政意识的引导,实现了课程思政观念的全面落实,对于学生弘扬红色理念、继承红色精神有良好帮助。学生通过感受、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过程,更容易形成顽强拼搏的价值观念,这才是高校育人的关键所在。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还要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中,声乐课堂上教师指引学生学习红色歌曲,可以指引学生领悟红色精神,并在实践中践行红色品质,能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声乐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在以往的高校聲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手段,其教学内容也停留在单纯的声乐理论、发声技巧等方面,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主动性差,难以深层次地进入声乐课堂学习中。将红色歌曲引入声乐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全面丰富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构建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结合歌曲的特征旋律,感受相对应的历史实践,增强了声乐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体验性,学生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更容易领悟红色歌曲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正确思政观念的形成,促进了声乐课堂思政教育效果的提高。

课程思政理念下                                       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校教育中,声乐课程已经开设了相对比较长的时间,经过多年的实践,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就需要积极推进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培育。

从当前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看,还存在不太乐观的状况,对声乐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难以满足新课改要求,不利于学生自我创造、自我发展,从而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现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案都无法满足时代特征。声乐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自身掌握声乐技巧,提高自身的声乐方法。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造成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课程思想理念下                                              高校声乐教学引入红色歌曲的路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各种文化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了多元化、丰富化的文化格局。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观念也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高校大学生本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没有彻底成型,思想认知水平相对比较差,很容易受到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出现自身认知偏差的状况。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通过红色歌曲的引入,可以在指引学生掌握声乐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歌曲中具有坚定的价值观念、情感感染力,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红色歌曲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本身的思想认知水平,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声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红色歌曲传承着优秀的革命精神,同时其中还蕴含着有序的传统文化内容,借助红色歌曲能让高校大学生对我国的艰辛发展历程有更深刻认知,促进了学生的理想抱负树立,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思维观念的形成。

一、引导红色歌曲作品题材价值

在实践中,不同的声乐作品本身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而红色歌曲主要是以红色革命价值为核心,歌颂革命先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理念实施,保证红色歌曲可以很好地融入声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在平常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借助红色歌曲中的文化观念、精神价值、道德品质等,指引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红色歌曲的历史背景,深化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学生的爱国之情,为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思政的推进打下良好基础。高校声乐教师应该认真剖析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認知能力,红色歌曲的选择应该契合学生的真实状况,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本身的心理接受状况、情感认同度,确保学生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红色歌曲学习中。在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表演等方式来完成红色歌曲演绎活动,深化学生的感知。如教师引入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典红色歌曲《十送红军》《映山红》等,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拼搏精神;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红色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引入课堂上,指引学生感受先辈们为国家富强而拼搏的奋斗精神等,在强化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促进声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领悟红色歌曲情感

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红色歌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声乐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形式,能构建更加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领学生通过演唱、鉴赏红色歌曲中的革命价值,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提升,将学生培养成有信念、有理想的优秀青年。高校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红色歌曲时,可以选择那些情感充沛、价值理念突出的歌曲,尤其是歌颂先进人物、歌颂人民群众及祖国的红色曲目,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十分丰富,可以获得思政引导效果。如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需求,引入《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曲目,这些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节奏也比较快,爱国情感比较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红色歌曲让学生对曲目中的文化内涵、情感价值有深度感知,以此激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热情,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深化红色歌曲道德体验

高校声乐教学中演唱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嗓音训练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红色歌曲,指引学生感悟其中的道德价值,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在歌唱训练中,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全面深化学生对红色歌曲的道德体验,让学生能在自我感受、合作分享的过程中领悟到作品中的价值感受,使得学生能实现歌曲与情感、价值观念之间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德育引导,从而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课程思政理念的全面落实。

在高校声乐课堂上引入红色歌曲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的红色影视剧进行教学,如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主题曲是《映山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引出主题曲,从而体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歌曲中的歌词内容更是充满深意,在优美的旋律下,歌曲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们的内心,带给人光明,从而体现出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葫芦丝给学生伴奏,从而突出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领悟作品中的道德价值,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

四、构建导向性评价体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有很大影响。通过教学评价能更好地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教学改革推进也有良好的指向作用。在实践中,开展高校声乐课程教学评价时,还应该结合具体的状况,构建导向性的演唱评价体系,根据教师、学生的特征推进教学评价活动。在教师评价中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多个环节进行,保持评价维度的多元性,如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学校评价等,实现多种评价的融合。而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评价时,也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效,保持评价的多元性、客观性、全面性。高校声乐教师在平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达成状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肯定,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红色歌曲后,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层面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政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十分有利。而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政状况,要通过评价,引领学生能深度追求红色歌曲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充分意识到红色歌曲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彻的重要影响,结合学生的成长所需,采取现代化、多元化、趣味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歌曲合理地引入声乐课堂上,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良好结合,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声乐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追忆红色浪漫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