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的教育思想

2024-04-22 20:35韩婷婷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尔顿安德森尼尔

韩婷婷

《死亡诗社》讲述了发生在1959年美国威尔顿学校的教育故事,同时也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一部优秀的教育题材影片。基延老师拥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他的到来使这所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基延老师的影响下,学生尼尔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由于父亲强烈的反对,最终选择自杀,造成了悲剧。影片教育思想深刻,文章主要对影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解析。

威尔顿预备学院是一所以“传统、荣誉、纪律与优秀”为校训的大学预备学校。但是,学生私下会戏谑地用“滑稽、恐怖、堕落和污秽”来替代学校的基本理念,以表达不满。基延老师的到来使这所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拥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影片教育思想深刻,影片中有关教育思想的分析,让作品更具意蕴,具有探究意义。

学校教育

学生在学校里面的时间占大多数,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死亡诗社》这部影片中学校教育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学生。

一、传统的制度化教育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传统、荣誉、纪律、优秀为基本宗旨,并把这作为大多数学生进入名牌大学的主要原因。学校内秩序森严,教学风格沉稳凝重,是一个古老、保守的学院。校内大多数学生可以进入名牌大学,学校升学率高,家长十分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虽然这所学校被许多美国父母尊崇,但学生们却把学校称作是地狱,学校严格地控制学生,在这里学生所需要做的只是顺从。

这所学校管理严格,十分重视仪式、秩序和成绩,学生们课下也会组成学习小组,以提高成绩,为升入大学做准备。上课期间,当基延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时候,学生虽然不理解画的是什么,但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了下来,可以看出在这所学校里,学生的思维是有所限制的。在学校,遵循着制度化教育,重视讲解、内化与吸收,不追求主观化的理解。学校教学方法传统单调,课程内容一成不变,任何事情都被提出规定性的要求,学生的个性被压抑。

二、基延老师的教育

基延老师也毕业于威尔顿学院,更能与学生产生共情。但是,在这所学校里,基延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并没有得到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认同。基延老师的到来,使这所学校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与学校原本的制度化教育是冲突的。

独特的教育思想。基延老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希望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成长”是他基本的教育思想。基延老师的行为与常规不一致,他敢于打破规则和传统。第一次进入教室的时候,基延老师就吹着口哨在教室内环绕了一圈,把学生带到外面。作自我介绍的时候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允许学生称呼自己为“船长”。基延老师通过让学生撕书的行为来打破常规,要学生们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欣赏文字和语言。通过站到讲台桌子上的行为,提醒学生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要想想自己怎么看,寻找自己的声音。通过走路的方式,希望学生们找到自己的步伐、方向,不要求一致的步调。在基延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唤醒了自己真正的灵魂。

蕴含埃里克森的思想。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性发展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埃里克森虽然仍强调潜意识的重要作用,但与弗洛伊德不同,他不是简单地把自我看成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而是强调自我的作用,把自我看成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部分。他认为当人缺乏自我认同感时会感到混乱和失望,从而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中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关键时期,威尔顿学院是大学预备学院,在这个阶段中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基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刚开始安德森认为自己不会写诗,也不敢念诗,基延老师逐步进行引导,帮助安德森学会作诗,克服思想上的局限。在基延老师的引导下,尼尔充满了激情,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体现维果茨基的理论。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包括活动论、符号中介论和内化论。符号中介论强调,人的心理活动和生产活动都是以工具为中介的,包括物质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工具,精神生产工具也就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系统。基延老师注重语言的作用,鼓励学生念自己写的诗,用声音去表达自我情绪和意识,体现了维果茨基的符号中介论。当学生念完自己的诗之后,基延老师都是给予鼓励的。安德森说自己没有完成作诗的任务,基延老师没有采取惩罚的措施,而是通过喊叫、引导的方式,让安德森逐渐放开自己。活动论强调,个体主要的观念、概念,对世界的观点以及沟通方式都受到该文化下的活动形式影响,注重实践活动。基延老师让学生抓住每一天,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读完诗踢球、走路等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功利性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父母不要树立自己绝对的权威,要学会尊重孩子。

一、父亲权威之下的逼迫

尼尔的父亲是比较严格的,不希望儿子顶撞、反对自己。尼尔的父亲想让尼尔上哈佛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他觉得尼尔的课外活动太多了,就要求尼尔取消校史年鉴的活动,尼尔虽无奈,也不敢反抗,只好退出自己的校刊编辑工作。在威严的父亲面前,尼尔总是表现得唯唯诺诺,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连一点点不满都不敢表露出来。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参加假期补习,加入各种学习小组,不敢在父亲面前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尼尔的内心也是被压抑的,甚至比安德森压抑得更深、更强,这也是他最后反抗最为激烈的一个原因。

尼尔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他热爱戏剧与文学,对此充满着激情。尼尔想成为演员,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但是尼尔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尼尔本身就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一直是被压制的。他从基延老师那里受到了启发,看到了希望与阳光。尼尔瞒着父亲偷偷报名参加戏剧演出,想要追寻自己的梦想。尼尔邀请父亲来看自己演出话剧,希望得到认可。但是,最终还是得不到父亲的支持与理解,造成了尼尔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尼尔的自杀是对家庭教育的反抗。这是一种悲剧,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要加强沟通交流,不要选择极端的方式去解决。

二、哥哥光环之下的压力

陶德·安德森的哥哥十分优秀,是威尔顿学院的毕业生代表、全国优秀学生,这无形之中也给安德森带来了许多压力。安德森是一个不自信的学生,在公开场合不敢发言,在新的环境里面适应得比较慢,比较恐惧。在第一次见到诺兰博士的时候,他跟安德森打招呼的用语就是“你的前途很光明,令兄是我们学校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当尼尔问安德森为什么换到这所学校,安德森回答说:“我的哥哥就来的这儿。”安德森不敢念诗,性格上有一定的懦弱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哥哥光环的影响。安德森并不想承認自己有这么优秀的哥哥,哥哥的光环使他本身变得黯淡,给他带来许多压力。安德森生日的时候收到和去年同样的生日礼物—文具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父母的忽视。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有自己的特长,不要去跟其他学生进行比较。

教育意义

教育,不仅包括教书,也包括育人。在学校内,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学生心灵的培育。《死亡诗社》这部影片也让我们对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反思,追求更加完美的教育。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是思想的进化、灵魂的唤醒。通过教育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打破思维的局限,发展学生个性与创造力。基延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威尔顿这所学校原本沉闷的氛围,他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找回自我,感受生命的真谛。基延老师鼓励学生正视自我,勇于表达自我,寻找自己的声音。基延老师让学生们在校园里按自己的步伐去走,不要求整齐统一的步伐。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明白坚持自我的个性的重要性。在基延老师的影响下,尼尔自我意识不断觉醒,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

安德森比较内向,并且有些敏感、自卑,不敢大胆发言。基延老师看出了安德森的怯懦,并积极地鼓励他。基延老师让他走上讲台,大声咆哮,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引导他克服内心的恐惧,释放内心真实的情感。最后,安德森面对了自己的内心,走出了内心困境,创作出了一首精彩的诗歌,得到了大家的掌声。安德森自己都不可置信,他克服了自卑,战胜了自我。影片最后,安德森站在桌子上向基延老师敬礼,这里可以看出安德森的变化。他真正地摆脱了恐惧,战胜了自我,找到了自信。这也是基延老师教育的意义。

二、悲剧结尾的警醒

《死亡诗社》以悲剧结尾,但是基延老师的教育价值仍不可磨灭。尼尔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抗争,同时也让影片的悲剧意味达到高潮。尼尔以自杀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反抗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学生的悲剧,这也警示着家长和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在严厉的父亲面前,尼尔只能不断妥协,死亡是他最后选择的自我救赎。自我的强烈需求与外在的强烈反对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最终使尼尔走向了灭亡。倾听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教师等都应该去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处理好矛盾,减少悲剧的出现。

基延老师最后被学校开除,这也是教育者的悲剧。在威尔顿这所学校里,基延老师的教育思想似乎“不合时宜”,必然会产生冲突。学校要求对学生控制,要求优秀、纪律,而基延老师追求自由,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希望学生寻找真正的自我。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之下,在威尔顿这所拥有绝对权威的学校之内,基延老师的生存空间是狭小的,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基延老师的理想与现实的世界之间是有矛盾的,最终被学校赶走。但是,影片最后,学生们不顾现任老师的阻止,站在桌子上面向基延老师致敬。可以看出基延老师的教育深入了学生们的内心,他的教育是有成果的。

基延老师的教学方法挑战了威尔顿学院传统教学方式的权威,所以,基延老师最终也被这所学校排斥。基延老师是传统教育的挑战者,也是新式教育的促进者,对于学生灵魂的唤醒产生了重大意义。刻板守旧的教育制度是不可取的,高压的教育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发展,适当的变革是可取的。

作者简介:

韩婷婷,1998年7月出生,女,河南省周口市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本文系塔里木大学校级科研创新项目“核心素养下高中文言文对话教学研究—以XXX中学为例”(项目编号:TDGRI202272)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尔顿安德森尼尔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外一首)
机智的斯克尔顿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