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府对西汉西北部边疆的影响

2024-04-22 21:58窦炜皓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屯田西汉汉武帝

窦炜皓

秦朝建立时,匈奴势力趁机占领河套地区,对北部边疆安定造成严重威胁。秦始皇曾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主持修筑西起臨洮、东至辽东的长城,使得北部边疆防御能力大大增强。西汉初期,由于经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国力尚未恢复并经济凋敝。因此,此时期西汉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保证边疆稳定。汉武帝时期,随着帝国经历了70余年的恢复以及文景之治,西汉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因此汉武帝并不满足于与匈奴和亲,而是主动出击匈奴。经过从元朔二年(前127)的河南之战、元狩二年(前121)的河西之战再到元狩四年(前119)的漠北之战三大战役,西汉取得重大胜利,一度重创匈奴势力,使得其对西汉的威胁大大减弱。神爵二年(前60)设置的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西汉领土一部分,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发展。至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基本消失。通过对此前学者对西域都护府的研究,发现其大部分都是主要论述西域都护府建立时的过程以及建立后的意义等,对建立的背景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也重点论述了西域都护府设置前的西汉西北部边疆,对其建立的背景进行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有助于弥补此前学者对其建立背景的忽视导致的空白。本文还以时空为线索引出三大论题(设置前、设置时、设置后),为读者展现出清晰的线路。

西域都护府设置前的西汉西北部边疆

一、西汉初年的匈奴对西北边疆的侵扰

匈奴是一个崛起于战国后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为游牧民族,兴起于阴山山麓附近。在秦统一六国之际,匈奴趁着中原政权的更替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其势力也趁机侵入河套地区,“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对中原政权构成极大威胁。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后至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遂收复河南地,并在此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后又将3万户居民迁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为更有效抵御匈奴入侵,在赵、燕等国长城的基础上还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秦长城。但在秦汉之际,由于匈奴势力强大且中原政权无力顾及边疆,导致匈奴重新占领“河南地”的河套地区。另外,由于西汉建国之初经济凋敝、国力不足,因此,高祖、惠帝、文帝和景帝都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把皇族宗室之女嫁给匈奴单于以此换取和平,但效果有限。甚至在惠帝时,冒顿单于致书于寡居的吕后,并在书中对其调戏,但西汉对其呈容忍态度,由此可见匈奴的强大。除实行“和亲”政策外,文帝、景帝也注重北方军队和边塞建设,采用改革边防军轮换制度、加强粮食储备、大力提倡养马等措施加强北方防御。与此同时,匈奴还是不满足和亲,仍然屡屡入侵西汉,并对占领地区的人们实行杀戮与剥削。但由于西汉国力尚未强盛,其仍实行“和亲”政策,对其侵扰屯兵边境,严加备御,但并不主动出击。由此,我们看出秦朝虽对匈奴采取进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效果有限。后到西汉初年由于经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经济凋敝、国力尚未恢复,因此这一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战略基本都是以防守为主,也就是“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联姻关系以此换取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有利于西汉王朝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促进经济恢复。虽然西汉与匈奴诚意和亲,但匈奴却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趁此机会大肆骚扰西汉边境,导致双边也时有小规模战争爆发。

二、张骞出使西域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匈奴势力扩展到西域地区,“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击走了月氏并且占领了西域,致使“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都被乌孙所占”。这导致西域地区基本被匈奴所控,对西汉政权尤其是其西北部边疆构成严重威胁。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打击匈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以此联络月氏共同打击匈奴。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但在途中被匈奴抓住并扣留十余年。后逃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意归属西汉,张骞遂东归,但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于元朔三年(前126)返回长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与月氏合作共同打击匈奴的目的,但对西域六七个国家的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物产等事务进行了考察,使得西汉对西域的了解大大增加。

而在此期间,由于西汉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强大,对匈奴的政策从被动和亲转变为了主动进攻。在西汉对匈奴的作战中,有三次战役最为有名。从元朔二年(前127)的河南之战到元狩二年(前121)的河西之战再到元狩四年(前119)的漠北之战,西汉均取得了重大胜利。河南之战中,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汉武帝遂派卫青北伐匈奴,并收复了河套地区,同时也向此地区移民,巩固了该地区的安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奉命出陇西西击匈奴,攻克焉支、祁连二山,重创匈奴。此次战役使得西汉大获全胜,将陇西地区的匈奴基本消灭。于是,汉武帝设立了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打通了汉王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加强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漠北之战中,汉武帝为彻底击败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前去战场。此次战役汉军作战勇猛,消灭匈奴将近十万人。“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将匈奴基本赶出中原及河西走廊等地,从而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在河西走廊打通的基础上,汉武帝为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遂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间张骞派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等国,“后来每年,张骞所派副使通往大夏等国,于是西域地区国家开始与汉朝联系了”。张骞此次出访西域,促进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来往,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不断传进西域,对促进西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西域的特产也传到了中原,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这一阶段由于西汉经过7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文景之治时期实行的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西汉初年以来的政局不稳、经济凋敝等问题,使得西汉国力逐渐强盛。因此,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年以来的和亲政策,而是采取主动出击匈奴的做法。后经过一系列征战,河西走廊打通,使汉族人民同西域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双方之间进行技术、物种等的交流,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社会生活。

三、汉武帝对西域的经营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往,“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但匈奴此时仍控制着楼兰、车师等国,汉武帝为了保证贸易的畅通,也为削弱匈奴和宣扬国威,随即在酒泉至玉门关等地设立供应粮草的驿站和用于防守的哨所后又设立了校尉管理屯田,这便是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军事机构和行政机构,为此后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汉武帝对西域的经营虽然意义重大,但也因此担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战争连年爆发,天下人民非常辛劳。后战争越来越多,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乱”。由此可见,西汉不但对匈奴的反击战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还在对西域的经营上消耗巨大财力。因此,总的来说,汉武帝对西域的经营进一步消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其在西域地区也实行了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把西域和中原在行政管理、文化融合中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也对此后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奠定了行政管理的“模板”。但由于两地之间距离甚远且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汉武帝对西域的经营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西汉王朝负担沉重。

西域都護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西汉领土的一部分

一、西汉政府通过派兵屯田等方式加强对西域的军事管理

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标志着西汉彻底控制西域,因此,其设立西域都护府来正式管理西域各国。都护府是西汉设立的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地位相当于西汉时郡这一级别。其长官为都护,由皇帝任命,三年一替,也有延期的。另有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关于西域都护的职能,在《汉书·西域传》中有一段概括的说明“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国外之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西域都护府的职能是维护西域稳定、监察西域各国、开发西域进行屯田等。虽然西域都护府是中央派到西域的管理机构,但其和中原地区的郡县制不同。郡县制所掌管的地方可以被中央直接管辖,但西域都护府作为监察机构更大职能上只是监察地方,以防叛乱,无法直接管辖地方各国。而西域各国多为“自管”,只不过是名义上臣服西汉,具有很大不稳定性。因此,西汉政府向西域派兵屯田,对西域的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此前文章的分析,因为乌垒(今新疆轮台县东北)位置适中,向西北可到龟兹、姑墨、疏勒,向西可到大宛、康居等地,另向西南可走到且末、莎车等地,因此,西汉还向这些地方派兵屯田进行军事管理。由此可见,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基本位于居中地位,向各个方向都能连通其他地区。这无疑可以让西域都护府更好地控制西域其他地区,同时也方便给予当地人力、物力支援,对稳定地区安定、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除西域都护及属官外,汉朝派驻西域的官吏还有依循校尉和戊己校尉。依循校尉主要负责驻军和屯田事务,戊己校尉主要负责屯田事务。屯田可以说是发展西域生产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其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屯田,居车师故地。乌孙传,汉徙己校尉屯姑墨”,由此可见屯田制度在西域地区已开始普遍传播。其二位官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域地区的治安。因此,对西域的派兵屯田,既是西汉政府对抗外部势力入侵的措施,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结果。综上所知,西汉对西域也进行驻军和屯田,这种渊源可以上溯到汉武帝对西域的经营。此外,这种做法把生产与战争合二为一,也就是“兵民合一”,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也加强了地方的防御能力。

二、西汉政府通过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等方式加强对西域的治理

“西域地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打通,开始有三十六过去,后分化出五十余国,都在匈奴以西,乌孙以南”。由此可见,西域地区诸国众多且分布范围广大。且这些国家间语言不通、经济生活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天山以南和帕米尔以西的大宛地区主要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畜牧业次之;而帕米尔及天山以北的乌孙等地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和手工业次之;且各国都设置‘译长等官职,说明这些国家间语言不通,需要翻译”。因此,西汉政府想要管理好西域地区仅仅依靠派兵屯田等军事措施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以行政手段等方式来对西域进行管理。如果说军事管理只能保障地区安定,那么,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确保地区发展,让当地人民彻底归附中央政府。

由于上述存在的西域距离中原较远且面积广阔,西域地区民族、语言复杂和各地间的生产方式不同等原因,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与中原地区的郡县制不同的西域都护府,以此维护西域的安全与稳定以及促进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说到西汉对西域的治理,我们不得不说到西域都护府的职能:

西域都护府有权对西域地区的国家官吏进行任免:“全国上下,从翻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各种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到侯、王,都佩带汉印缓,所有共三百七十六人”。如汉成帝鸿嘉四年(前17),因乌孙难栖平乱有功,封其为“坚守都尉”。对在平乱中失职的乌孙大吏、大监等官员进行处罚”。由此可见,西域地区国家的大小官吏种类甚多,且他们的升迁离调基本都掌握在西域都护府手中。

西域都护府对府内官吏进行任免:“都护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为都护副职,由中央派遣。有丞一人,管理文书;有司马、侯、千人,均为武官”。由此可见,府内的官吏由西域都护府任免,且数量众多、各司其职。

西域都护府有权命令各国调查其国政治制度、经济情况、人文文化、山川湖泊等的情况并作出详细记录:“从宣帝以后,西域服从中央管理,其山川地貌、各诸侯国数量与实况等都有翔实记录”。因此,西域都护主要通过各国对其地区的记载来了解大致情况。

综上所述,西汉政府对西域的行政管理是基于地区特殊性、民族语言多元化、生产方式多样性等各种复杂因素来综合考量的。这些因素促使了西汉对西域管理的新模式—西域都护府。因此,我们可以说,西域都护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据当时历史特殊因素促进形成的。且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手段也具有创新性,不但对府内官吏进行任免,同时也对西域诸国官吏进行任免,这对西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地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西域都护府设置后的中原与西域

一、有效维护了西域地区的安全稳定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西汉领土的一部分。汉初以来西域地区诸国林立,时常发生混战并饱受匈奴的入侵。西域都护府建立后,西汉政府在西域实行派兵屯田政策,不但加强了边疆地区的国防建设,也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为有效稳定西域安定且配合派兵屯田的政策,西汉政府还积极开辟当地交通路线。“由于汉初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两侧的道路已经不能适应中原与西域有效交流的现状,因此,西汉政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修建联系天山南北各地的大道”,其道路主要为“阳关,不经鄯善,西至若羌、小宛、戒卢,以至渠勒”。由此可见,这是修建的大道的主要路线,其跨度非常之广。正是因为“大道”的修建,才使得中原向西域运兵、运粮便捷许多,提升了中原与西域的通勤效率。此外,西汉政府在“大道”的沿线也设置了许多哨卡和驿站,并派兵进行管理,以保证运兵、运粮以及商队的安全。综上所知,西汉对西域也进行驻军和屯田,这种渊源可以上溯到汉武帝对西域的经营。此外,这种做法便利了西汉向西域派兵以及运粮,更重要的是也保障了商人及商队的安全,对两地经济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二、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早在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间的商贸交易—“丝绸之路”就已初步形成。西域都护府设置后随着“大道”的修建,“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由此可见,商人、使臣等来往频繁。随着两地间的不断交流,西域的特产如“汗血马”,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带“胡”字的物种以及中亚、西亚地区的音乐、美术、宗教传入中原地区,如佛教。另外,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算术和中医等也通过这条“大道”传入了西域以及更远地区。“如汉武帝时期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其国少锥刀,表明其缺乏金属工具。‘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铁锄、铁犁等农具和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入当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除了我们熟知的广义的这条“丝绸之路”外,还有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西行经咸海、里海通往小亚细亚及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和从关中平原入蜀往并跨过横断山脉到缅甸、印度等地的“西南丝绸之路”以及从南海出发至西亚波斯湾附近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无疑促进了中原与北方草原地区、东南亚、南亚与西亚等地区的交流,同时也彰显了西汉强大的国力。

本文以时间轴为线索,系统性地论述了西域都护府的来龙去脉,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比较清晰的信息。其次,本文在论述方面也借阅了一定的史料,为论述语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证据。另外,本文也重点论述了西域都护府建立前的歷史背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学者对背景的忽视。

虽然本文把西域都护府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一遍,但受到篇幅限制,也存在其他细节没有具体阐释等问题,比如屯田制的产生以及西域与中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展开详细的论述,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更加优化细节部分,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细节(如小事件的前因后果、小事件的具体经过等),以此更加全面地把握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况。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猜你喜欢
屯田西汉汉武帝
晏福生:“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念战友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古老的皮影戏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