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省农村社会治理现状

2024-04-22 23:38付金香席祖英陈美洁郑治成彭田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垃圾村民

付金香 席祖英 陈美洁 郑治成 彭田

农村社会治理可以促进农村整体风貌和经济发展。文章对贵州省进行了1033份问卷调查。首先对调查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作了相关介绍,其次对被调查地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现状分析中发现以下存在问题:一、垃圾处理不合理,实际执行率低;二、干部服务意识不足,群众参政意识低;三、素质教育活动单一,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发展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要紧跟新时代环境治理步伐、二、提高干部的服务与自主意识以及群众的参政意识、三、加大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对策。在新时代贵州省农村地区中,通过农民的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用新时代技术引领农民,做新时代农民,走好路、开新局,让农村社会治理在环境、政治、教育上进一步发展。

研究背景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共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生态文明发展势态良好,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3%,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猛提高,各项制度也排在全国前列,这不仅对贵州省社会发展有益,更为国家现代化治理添砖加瓦。生态、经济、政治齐发展,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不断提升治理效能,用数字带动农村治理,从生态发展到政治环境,再到农村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基层创造与上层推动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特色社会治理之路,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农村现代化发展。在这一大环境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基于之前的成果经验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调查地点基本情况概述

为了解实际情况,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顾家村、石阡县花桥乡、德江县煎茶乡、遵义市汇川区山盆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大河乡和龙里县湾滩河乡、毕节市威宁县东风乡7个地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发放105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3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0%。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中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1-45岁(占35.9%)和46-60岁(占43.7%),可以看出本村的劳动力比较富庶;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及以下占79.7%,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在村民健康状况一栏中“一般以下”仅占总数的6.4%,说明本村的群众受疾病困扰的问题较少;在婚姻状况上,已婚人数达到909,占比88.0%;调查对象大多是农民,占78.0%,学生仅占总数的0.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贵州省整体情况相吻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合做样本分析。

新时代贵州省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文章对于农村社会治理的分析主要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村庄整体政治环境、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现状三方面来呈现说明。

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文章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主要从卫生厕所家庭数量、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水质情况三方面来比对分析。

首先,厕所革命的稳步实施。表1是调查对象对家乡环境污染发展趋势的见解,从2015年就提出来要改善农村群众生活品质,不仅是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更是农村群众对于新事物接受的意识不断变化的过程,96.5%的家庭已经完成旱厕改水厕。其次,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倒在路边和空地或者直接填埋占6.4%,有92.9%的人家倒在垃圾箱内或者回收利用,有816人家(79.0%)是倒在垃圾箱内,说明农民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最后,农村水质也得到改善,73.0%的人认为家乡水质污染较轻甚至无污染,饮用水的污染程度较轻。

表1家乡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家乡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整体在由坏变好,已经超过50.0%。针对现行的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我们对调查对象对各自家乡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也做了一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一直不好和由好变坏占比10.4%,认为没有变化的占24.8%,觉得家乡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没有变化的占24.8%,有256人;有524人认为由坏变好,最后认为发展趋势一直较好的有146人,占14.1%。

从总体上来看,被调查村的环境污染程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村没有产业发展,不是说产业一定会带来污染,只是如果有产业进入农村的话,大多数农村产业对环境会有影响。

二、村庄整体政治环境现状

从村内各项事务的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与干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干部在村内的作风与实干能力,以下从村中是否存在村民参与一事一议制度、驻村干部与村民的关系、村干部的满意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村内政治现状。

表2对驻村干部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

村民参与一事一议能够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反映出村民的参政意识,从表2中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来看,44.4%的人认为与驻村干部的关系一般,不满意及以下的占14.0%,由此可以看出村干部与群众关系融洽。从村民的参与度和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村中的组织力以及团结力:村民对村干部非常不满意的占总数的1.9%,比较不满意的占12.4%,两项累计不到总数的20.0%,说明大多数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还是满意的。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谁这一问题中可以知道,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只有17.2%的人覺得依靠农民,将自身抽离出来,82.0%的人觉得乡村振兴靠的是国家政府、乡镇政府、乡村带头人,对于农村发展极为不利,这方面亟待解决。

三、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现状

文章主要从村民对家乡教育发展现状和家乡的素质教育普及活动两个方面来了解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图1家乡的素质教育普及活动

从图1中可以看出,家乡的素质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宣传栏、广播、文化广场三项,分别占总数的30.1%、30.0%、29.1%;其主要是因为宣传栏、广播、文化广场的方式对于农村村民来说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能够在闲暇时间参与。但从图1数据可知,政府对于群众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高,一味侧重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对思想层面的建设,所以在今后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农村村民的思想文化建设。

新时代贵州省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垃圾处理不合理,实际执行率低

农村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人不以为意,对垃圾污染给生活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担子不仅在农民和村干部身上,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垃圾处理低,90.0%及以上占8.6%,实际执行率较低在垃圾处理不及时和村民对垃圾分类意识不足两个方面:一是垃圾的处理不及时,一村多寨现象普遍,但只有一个人处理垃圾,一周只有一次,不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包括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主要指菜叶子、树枝、剩菜剩饭等易腐烂的垃圾,干垃圾主要指废电池、废纸、金属等,这些垃圾数量多且杂,如不妥善处理不仅危害环境且可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二是村民对垃圾分类的作用不了解,对垃圾的处理只是在农村随处设置一个桶,并未按照分类将其设置,更大程度上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二、干部服务意识不足,群众参政意识低

干部要从“管理”走向“服务”,首先需要摆正思想意识,大多数干部存在“我是官”“民不可与官斗”的思想,这让老百姓与干部之间距离只会更远。其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谁这一问题的调查中,1033人中只有499人认为农民也在发挥着作用,但其实不管是建设者还是享有者都是农民,主体对自身定位的错误认知,就会导致群众对个人的基本民主权利不重视,对乡村振兴的发展造成阻碍。现行农村拓展需要外源式发展与内生式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而内生式发展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需要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参与进来,干部和群众都是农村建设的关键人才,所以需要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群众的参与意识。

三、素质教育活动单一,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发展

家乡素质教育普及活动调查情况中,素质教育活动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宣传栏的方式受众少,大多数村民只是知道有宣传栏,一般都不会去看其中的内容,所以这种方式对于素质教育普及收效甚微。文化广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空闲的,这样就只剩下村内广播这一单一的普及方式,村委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只是偶有组织,村民并不能完全参与其中。但三种方式占89.2%,讲座的方式仅2.9%,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去听讲座,认为是耽搁。但新形势下需要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创业就业知识,培养自身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因为要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需要群众自身努力奋斗,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

解决新时代贵州省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设立村内监督机制,提高垃圾实际执行率

“人居环境”对我们农村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更高标准,需要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来帮助家乡污染治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垃圾已成习惯,因为一直没有固定的垃圾池,也没有固定的清运人,所以不习惯对垃圾进行分类,但为了村民健康以及农村环境,必须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建立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及监督机制,干部们要以身作则,让群众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进而村民之间可以相互监督,针对垃圾没有及时处理的现象,干部们就需要在垃圾处理方面落实监督职责,尽到提醒义务,爱护大家共同的“家”。

二、提高干部服务意识和群众政治参与度,促进新时代贵州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的事情要放在第一位,对人民的意见要牢记于心并改正,干部要做的就是以真心换真心,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发挥群众的有效参与也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课,包括公共事务、个人发展,要从被动到主动,要意识到农村建设不是个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未来成果的享有者,农村建设中的各类问题都需要大家商讨解决,干部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让其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法制宣传等方面的建设中,从村民参与一事一议制度开始,到村民自治程度的提高,是一个量到质的转变,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表明国家的贫困治理重心逐渐转变,干部也要顺势而为,紧跟国家政策,对农村事务更上心,向群众多宣传、多支持。

三、素质教育普及方式多元化,营造新时代文化氛围

新时代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的支持,所以农民也要学习各类现代农村农业技术知识,将农民培养出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教育普及活动也要考虑好内容和时间规划,从生活细节上深入农民生活,从教育、就业、医疗方面入手,立足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有选择性、分层次设置教育内容。新时代人才培养也需要干部的不断优化,新时代的干部逐渐年轻化,基层要留住人才突破人才瓶颈从而助推振兴发展之路。新时代要抓住教育的实用性、时效性、准确性,培养农民的职业教育知识、干部的创新教育知识,为满足现阶段农村居民素养变化的诉求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国农村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农村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人文素养和人口结构,使农村发生极大的变化。当然,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垃圾处理不合理、干部群众政治意识较低、素质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给我国乡村治理带来了诸多困境和麻烦。因而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大背景,探讨新时代我国农村治理的实际情况,实现发展与治理并举,不断构建合理的体制机制,以不断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本文系基金项目:贵州省兴义市兴义民族師范学院2021年度科学研究大学生项目“新时代贵州农村内生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120666061)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垃圾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倒垃圾
倒垃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