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建议

2024-04-22 00:09任萍魏鹏举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思维能力

任萍,魏鹏举

(桐乡技师学院,浙江 桐乡 314500)

0 引言

创新能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这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企业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尤为重要[1]。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核心环节,其创意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然而,目前中职院校在创意思维培养方面仍有不足,使得中职服装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强化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

1 问卷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不足的原因,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系统调研了来自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调研旨在全面把握学生能力状况和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程度,并进行深入的原因剖析和总结。

调研过程分为三阶段: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并收集原始数据,以及统计分析数据以揭示问题实质。调研分为两轮:第一轮验证数据可靠性,第二轮获取最终数据资料。

于2023年10月20日至26日,本研究对两个年级的中职服装专业学生进行了实地与线上相结合的调查,确保数据多样性和全面性。原计划收集300份样本,实际回收285份,回收率95%。经过克隆巴赫α系数信度分析,确认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8%。

问卷设计围绕洞察力、重组力和想象力三个维度,对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1 学生洞察力问卷结果

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来自中考失利者,他们在文化课上的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导致职业教育常被误解为偏重于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思考。然而,这种观念忽略了思维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性。如图1所示,学生在服装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洞察力掌握情况较差,而在服装结构制图方面相对较好。这提醒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需平衡理论与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1 学生洞察力问卷结果

1.2 学生重组力问卷调查结果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对创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学生的重组能力和技能实操能力的重要性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需先行一步。二者应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如图2所示,在服装制图和服装工艺领域的重组能力调查中,多数学生选择“不一定”,显示出这两方面的表现较为一般。而在服装设计上,选择“同意”的学生较多,表明他们在该领域的重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并提升学生的重组能力,特别是在服装制图和服装工艺上,以确保他们满足社会需求,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取得卓越成就。

图2 学生重组能力问卷结果

1.3 学生创意思维能力问卷结果

经过长期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方能得到显著提升。如图3所示,在最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关于服装制图方面的创意思维能力评价,多数学生选择了“不一定”。这反映出该课程中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普遍处于一般水平。而在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方面,选择“同意”的学生占比较高,这充分证明了在这两门课程中,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相对较强。

图3 学生创意思维能力问卷结果

2 创意思维能力培养不受重视的原因

知识传授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为了追求短期的教学成果,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仍坚持传统的实操教学为主旨。在他们看来,实操技能是中职服装专业的核心要素,而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显得不那么重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源于过去中国服装生产产业的观念,将服装专业等同于裁缝行业,认为学习服装专业主要是掌握车工缝纫技术,而忽视了设计的参与度和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然而,服装设计师与裁缝之间的关系并非仅仅是包含关系。服装设计师的任务与职业素养远超过简单的“裁”与“缝”。这种狭隘的认知主要源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转型的不敏感。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意大国的转变,经济结构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创意、信息等产业的整合升级成为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这一转变在服装设计领域表现为从流水线机械化生产向品牌的企业文化自主创新发展转变[2]。这种转变使得国家和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更加注重创新技能。因此,对于中职类毕业生而言,想要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与服装专业本科毕业生竞争,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表达能力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3 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过精心策划的调研,我们对9所中职服装院校的12位关键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旨在全方位解析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成因。访谈触及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及成绩评价等多个核心领域,力求多角度透视当前中职服装专业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挑战。综合访谈结果及先前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发现:60%的受访教师认为当前中职课程连贯性与系统性亟待加强,课程间衔接问题明显;超过90%的教师坦言,在中职教学中,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重视明显不足,体现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训设施配置及成绩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这些发现为优化中职服装专业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1 课程设置孤立失衡

我国中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划分为设计、结构和工艺三大独立模块,由不同教师各自教授,缺乏交叉与联系。这种设置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专业认知,所学知识碎片化,难以应用于实际项目。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因缺乏连贯性而难以灵活应变,限制了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此外,课程设置存在“重技术轻思考”的误区,偏向于机械化技术型课程,忽视了创造性思维课程的传授。这与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创意型人才[3]的要求相悖。因此,有必要优化调整现有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对创意型服装人才的需求。

3.2 教授内容固化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程内容僵化、滞后,未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方面,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技法训练,缺乏设计思维方法和实践的核心要素。此外,结构与工艺课程也主要围绕基础版型和零部件制作,忽略了现代工业化生产背景下已淘汰的复杂制图与工艺方法,未能充分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同时,结构与工艺技术与服装造型设计密切相关,对于服装造型设计的最终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当前的教学内容在应对市场中日益复杂的服装造型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与行业发展不匹配,难以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提供实质性帮助。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3 教学设施局限落后

教学设施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辅助工具和环境,对于确保教学顺利高效至关重要。尤其在硬件设施方面,其要求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业纷纷升级技术设施,服装设计领域亦不例外。目前,服装CLO 3D技术为设计带来直观与便捷,但需求i5及以上电脑软件系统。遗憾的是,多数中职院校的电脑设施老化,系统版本低,无法满足此技术需求,限制了其在院校的实施。

3.4 成绩评估方式不当

成绩评估作为教学反馈的核心环节,直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深刻影响教学方向。若评估失当,将可能背离服装设计教育的初衷。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评估主要侧重绘画技巧、制图准确性和工艺平整度等基础技能,但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弊端。它过于简单和表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天赋,未能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仅停留在表面。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改进评估方式,以更全面、公正和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4 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建议

笔者深入剖析了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笔者还详细分析了这些改进建议的具体实施方法。

4.1 联动持衡化的课程设置

服装行业日新月异,学生需广泛涉猎多元化专业课程知识。单一课程或某一方面知识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教学中应优化整合课程,加强内在联系。如图4所示,通过紧密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框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和灵活性。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具备全面能力的服装行业人才。

图4 各科目互为辅助、相互关联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应兼顾专业技能与创意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服装专业中,增设创意思维课程至关重要。这些课程包括服装创意思维训练、设计美学、创意结构、面料改造等,旨在通过系统训练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与审美观念。期望借此培养出既专业又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4.2 市场导向化的课程内容

中职服装课程多偏传统,与市场需求脱节。为缩小差距,教育者需更新知识,改革内容,调整方法,紧跟市场潮流。同时,教育者应深入企业,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符合行业标准。加强校企合作也至关重要。应摒弃灌输式教学,鼓励学生到一线企业探索学习,增强兴趣,深入了解行业技术。

4.3 科技前沿化的教学配置

教学配置是高效教学的核心要素,优质资源对教学成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服装设计专业中,视觉与实用性并存,因此,学生需要广泛的教学资源来拓展视野和激发创意。为此,中职院校应着力优化教学硬件设施,提升多媒体使用效率,并引入行业科技产品,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加强与时尚网站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时尚信息,培养他们的时尚洞察力和敏感度,为培养原创设计思维打下坚实基础,从而积累设计素材,推动创意思维的发展。

4.4 综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中职院校,单一教学评价限制学生创意思维。学生为求“合格”,追求表面完美,如绘图或缝直线,这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应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化,如表1所示,增加创意想法评估和实践考核,采纳学生作品社会评价法,通过网络投票检验市场接受度,培养市场敏感度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评价方式。

表1 多元成绩评估量表

5 结语

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面临的问题是多维度、综合性的。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和策略。中职服装专业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对构建服装产业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思维能力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