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

2024-04-24 07:38马彬刘振博童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6期
关键词:校训智能网内涵

马彬 刘振博 童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 100192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1]。因此,研究生课程思政是从“大思政”格局出发,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1 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意义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研究生的成长需求,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研究生[2]。总体而言,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本科课程思政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上均有较大区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育只有一年时间,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同时,多数研究生都是通过考研从另一所学校考取的,对本校文化接触较少。因此,需要立足研究生课程结构体系及研究生本身的特殊性质,加强研究生对学校的内涵认知,将校规校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重新审视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专业课程独特内涵挖掘不到位、形式欠丰富、导师培养角色定位不清晰、立德树人宗旨不突出等问题[3]。其中理工类研究生专业理论课程时间紧凑、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难度大、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更新、校园文化理解薄弱等都是一些关键共性问题。研究生课程思政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校训文化是在校园中普遍存在而又言简意赅的内容,随处可见的校训石、校训标语,如果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则学生便会身处思政元素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接收课堂教学知识[4]。因此,课程思政需要与校训核心思政元素、课程教学内容关键知识点形成共鸣,才能起到有效的传递效果。

此外,研究生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还有很大空间,与此相关的课堂制度、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等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在发挥第一课堂作用的同时,向研究生实践、日常科研环境、小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学术讲座等第二课堂延伸,成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热点问题。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实现“精准滴灌”是解决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5]。因此,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与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功能[6],是当下研究生专业课程改革探索的应有之义[7],是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最重要的落实环节。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智能车、自动驾驶车辆方向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集复杂传感器感知技术、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导航与定位、车辆系统动力学/运动学、现代智能决策与控制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关键课程。课程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创造性人才。将智能网联汽车课程融入研究生关键课程体系,是适应社会对相关智能车辆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实现汽车工业换道超车具有重要意义[8-9]。而受限于课时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使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学达到相应的效果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思政建设

2.1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研究生课程智能网联汽车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和思路如图1所示。遵循教学设计与创新、思政教育元素勤信内涵融合和“融—传”交互式理论教学模型构建流程,根据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研究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授课环节及考核机制的设计与创新,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

图1 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及思路

首先,分析智能网联汽车课程关键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元素的归纳和总结;其次,分析“勤信”文化内涵关键及与专业课知识点的映射关系,实现课程关键内容、思政教育元素、“勤信”内涵三者相融合;最后,“融”合基本理念、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在课程讲授时开展思政教育,潜移默化“传”送关键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提升课堂效果,实现“融—传”交互式理论教学模式构建。

2.2 勤信文化思政内涵挖掘

勤:做事尽力,不偷懒。信:真者,精诚之至也。“勤信”文化是学校的文化基础,“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是学校的校训精神。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十四五”的重大挑战。其间,学校涌现出多名切实践行“勤信”精神,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典型案例,是“勤信”精神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石。

勤信文化思政内涵挖掘要分析“勤信”文化与思政元素、智能网联汽车课程内容的关联特征;以课程思政建设元素为前提,明确“勤信”文化与智能网联汽车课程及思政元素交互映射关键内容,进行“勤信”文化内涵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最终实现课程关键内容、思政教育元素、“勤信”内涵三者的融合。

2.3 思政元素融入智能网联汽车课程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典型如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组合导航等先进车载传感设备)和通信信息终端实现与车、路、人等的信息交换,具备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的新一代汽车,能够替代人来做驾驶决策及操作。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包含车辆智能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关键内容。前期的工作中对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整合、控制理论基础算法基本原理、智能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基于Matlab的编程能力培养等四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同时给出建议教学学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思政元素库的整体建设,进行思政元素和勤信文化的融合。

进行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思政元素建设,首先要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元素,梳理出关键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其次要整理挖掘出的德育元素,找出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和映射点。所开发的具体思政元素案例如下。

【案例1】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过程,与学生个人的发展过程类似

首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实现汽车工业换道超车的重要一环,我国汽车行业通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在2020年基本实现了换道超车。学生应该学习我国汽车行业不畏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换道超车,提升自己的水平。其次,车辆网联化,是通过吸取外界的信息,使车辆更加智能、安全和高效,应该多听、多看、多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知识。最后,车辆通过电动化和网联化实现了智能化,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吾日三省吾身”并付诸行动,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智能网联汽车内涵与人生价值实现关联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网联汽车与人生价值实现内涵关联

图3 路径规划与人生价值实现内涵关联

【案例2】智能网联汽车路径规划,与学生人生发展同向同行,融合融通

汽车的路径规划中,会遇到一些障碍物,要绕过这些障碍物行驶。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预期目标达成,总会遇到一些困难,选择克服它们,也可以绕过一些浪费时间的障碍。路径控制中,需要采用预测控制,进行在线优化,滚动更新,达到最优控制。成长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时滚动优化,才能保证发展的最优路径。最后,进行路径跟随时,车辆通过预测控制,进行车辆运动的控制,进而使运动轨迹尽可能地跟随规划路径。每个人都有人生目标,只有通过不断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依据上述案例原则,进行思政元素与勤信文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库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库

3 “融—传”交互式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思政内容的重要环节。构建交互式理论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向研究生传递思政内容。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在将课程思政基本理念、专业课程新技术、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时改进教学内容;优化案例分析、设计小组讨论和学生参与问答等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教学过程,变被动传授为主动学习。为传递思政元素提供传播环境。

在课程讲授时潜移默化“传”送关键思政元素。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库,对学生的价值理解充分进行延伸,从课堂内到平时生活中,从专业学习、课内外实践、论文撰写到日常科研,培养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到观念的养成;为充分评价传递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专业、行业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融—传”交互式理论教学模式构建,真正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4 结论

研究生课程思政是进行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融合高校校训、课程内容开展相应的课程思政教育,对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研究生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为例,首先进行校训核心思政元素整理及归纳总结;其次,挖掘、提炼智能网联汽车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并实现教学内容、校规校训和思政要素的融合;最后,开发“融—传”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实现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的高效传送。研究结果对高校结合自身条件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校训智能网内涵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挖掘习题的内涵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