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监理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策略探讨

2024-04-25 19:38安徽省涡阳县农机监理站曹军
河北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拖拉机驾驶员机械设备

安徽省涡阳县农机监理站 曹军

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规避责任重大,因此农机监理人员更应当将安全控制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与农村居民的衔接纽带,真正将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监理过程中坚持以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和溯源机制[1]。尤其是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的应用种类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加大,这也为农机应用的安全事故埋下了不同程度的隐患,每年农机事故爆发率仍然居高不下。在此基础上,监理人员更应当通过加大农机安全应用的生产检查以及安全宣传工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源头,通过不缺位监管机制的落实,从根源上遏制农机安全事故的爆发,为农业安全生产和发展提供保障。

1 农机设备的作用类型

1.1 道路运输类的农机车辆

在农村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运输类农机车辆就是拖拉机,在农田和村内到处都能够看到拖拉机的身影。目前,常见的运输类拖拉机包括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和大中型拖拉机,其中,三轮和四轮农用拖拉机主要为运输用车[2]。而农业安全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会依照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实施条例》以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两大法律,实现安全管理和安全事故规避的追本溯源,对部分车辆以及拖拉机驾驶员进行道路安全管理。拖拉机农机设备相比于普通的运输车辆来说,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转向性相对较差、制动能力弱和稳定性不足等特征,拖拉机路过的区域中很多居民抱怨车辆噪音较大,运输的安全系数较低,相较于其他的大型运输车辆来说,拖拉机运输发生的事故概率更高[3]。为此,国家也多次出台了关于交通运输拖拉机的安全管理法律,并且对载人型拖拉机和载物型拖拉机分别进行了限制以及规定。但是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考虑到道路交通路线不便捷,很多群众为了图一时方便,经常会随意搭乘拖拉机。在很多重型以及特大型的拖拉机事故中,大多数事故爆发都与拖拉机载人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拖拉机载人死亡事故屡见不鲜。除此之外,拖拉机在农村道路中超载运输,也是造成农机交通事故最关键的原因之一,载货量过大容易导致拖拉机方向失控,尤其是在爬坡或较为颠簸的区域,车轮还容易后移或滑动,极易引发其他类型的安全事故。

1.2 农田作业类的农机

农田作业类的农机不仅包含农业生产类型的农机设备,更涵盖了农业副产品加工过程中应用的农机设备,而在作业过程中农机使用的安全性往往会被人们忽视。有很多管理者认为,在农机操作过程中,周边的环境不具备复杂的空间结构和电力线路,在环境简洁的前提条件下,只要农村居民会操作手中的机械设备就行,并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4]。但事实上,这种想法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从事农田种植操作的机械设备与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发生安全事故的严重性相对较低,但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数量却远远超过了道路运输农机。尤其是考虑到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收割本身就具有季节性的特征,在收割季节发生事故的概率极高。例如,河北省农村地区每年都会爆发多种农田操作类型的农机事故,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引起警惕。

2 农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种类繁多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地区都开始引入了各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这也导致农业机械设备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种类和生产的厂家复杂多样,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维护技术更是种类不同。目前,以单纯的交通运输致富农村道路的发展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大量拖拉机被应用在农村生产建设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拖拉机几乎走进了农村地区的千家万户。但考虑到拖拉机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本身的性能、不同厂家出品的生产质量以及应用的种类千差万别,很多拖拉机本身的安全水平和状况难以得到根源上的保证,这也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2 农机设备的应用和驾驶员专业素质不足

农村地区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在拖拉机和现代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农机设备应用过程中,对于操作人员和驾驶人员的技术素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农村地区的拖拉机以及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机应用驾驶员中,小学文凭的驾驶员总数量占比高达63%以上,而初中文凭的驾驶员数量高达30%,高中及高中文化以上的驾驶员仅占6.4%,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的农机应用人员和驾驶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农机设备的维护管理意识相对较低,在不规范操作的前提条件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再加上我国农村机械设备的应用面相对较大,应用辐射范围也相对较广,很多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农民的居住分布过于分散,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导致农村地区的农民对于农机的安全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农机应用过程中的违章现象屡见不鲜。

2.3 农村道路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虽然也有部分农村通过新乡村建设铺平了道路,但很多乡村地区的道路仍然属于混合类型的道路,这类型道路普遍宽度相对较窄,两侧还有居民住房、农村学校等等,拖拉机以及其他农机在行驶过程中的交通标志线等相关的基础安全设施较为匮乏,由于安全设施不健全,所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更是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道路本身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有大量的私人用车违停占道,甚至还有很多乡村道路的沿路有人随意建设违章建筑,随意堆放垃圾或物品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道路农机的正常通行,整体路况较差,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不到位。

2.4 农机驾驶员的培训以及考试体系不健全

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和应用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而教育和培训也是保障农业机械设备操作安全性的前提条件[5]。近年来,随着广大农村地区农机设备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工作中,会应用到种类不同的农机设备,而农村地区的驾驶员在应用之前也需要通过专业性的培训和学习,才能规范操作,避免由于个人操作不到位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在农机培训办学方面,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只收费不培训的怪象,这也导致很多农机驾驶员的学习不到位,对于农机设备运行的交通法规以及基本的安全维护知识极为匮乏,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经常引发安全事故。

2.5 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不到位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所处的工作场景和环境较为复杂,很多农机设备经常由于个人操作不规范、地面道路颠簸等问题出现安全隐患或故障问题。此时,农机的维修网点建设就显得意义重大。考虑到很多农村地区具有地广人稀的特征,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网点的构建远远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理念以及人员配备方面,都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规定所进行,在维修过程中存在维修设备老旧、维修环境狭窄、维修工专业素质不足等多种现象,有些维修人员甚至没有上岗操作的资质凭证,就盲目从事到了农机维修工作中,这也导致农机设备经常带病工作,容易引发各类型安全事故,维修服务的质量也无法从根源上得到保障。

3 农机监理安全管理助推农机安全应用和生产的有效对策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在农机监理和应用过程中,应当坚决落实以市、镇和村为基础的三级农机安全目标责任管理体系,而各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员以及村委会主任,也应当肩负起农机事故的第一安全责任义务,通过层层落实并签订农机安全生产和管理责任书,将农机安全生产以及应用工作落实到不同环节中,并建立起乡镇以及村级有效联动的全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以政府作为主抓手,以下设农机部门支持和社会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3.2 提升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农民规范性使用的意识

农机的安全宣传普及教育工作,能够从意识层面上提升驾驶员和操作员的规范性意识,通过不断强化个人操作的安全水平,能够从根源上规避或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因此,各级农机监管部门也要注重对于农村地区常见农机设备,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让农民能够在日常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增强安全使用和规范使用的意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违规操作引发故障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机培训学校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价值,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安全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农民群众认真学习关于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或短视频等各种媒介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政府出台的农机安全生产和应用方针以及总策略,从多个维度提升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机安全村的示范性基地,利用示范基地的典范作用,树立起榜样精神,采用多措并举的宣传形式,保障农民群众都能够了解日常生产过程中农机的安全应用常识。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推进农机监理与农机驾驶员或操作员之间签订安全生产协议,让农机操作员和驾驶员了解自身肩负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及义务,建立起联动性的农机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也要加强对于周边村民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嘱咐学生或其他家属不要随意搭乘拖拉机,也要避免日常应用时出现拖拉机超载的现象,通过在转弯路段或重要的交通枢纽张贴农机安全宣传标语、设置警惕性的标识、日常网络推送等形式,加大农机安全宣传的力度,避免农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问题。

3.3 建立长效执法机制,强化对农机驾驶员的管理力度

农机管理的安全执法应当从源头抓起,安全执法是倒逼农机驾驶员和操作员规范性使用的基础条件和硬性条件。想要真正从源头上建立起农机安全执法的管理机制,就必须以不同的任务作为切入点和总抓手,通过实践管理吸取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完善一边提升管理实力,以创新管理机制为原则,以农机安全操作和管理法律作为溯源基础,找到农机安全管理的新方法,通过安全教育制度化以及专项整治等行动,做好农机安全的溯源管理工作。第一,加强对农机驾驶员和操作员的牌照管理机制。在日常抽查管理或定期管理中,严格禁止对于农机设备的非法改装、非法拼接或变形拖拉机等问题,确保农机设备在办理入户登记手续时与使用现状一致,并且对于已发牌证的农机设备还应当再次核实,如果发现农机设备出现非法改装或非法拼接等问题,应当严肃处理,坚决予以收回处罚制度。第二,加大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力度。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当强化驾驶员的考核以及审查制度,保障驾驶员能够在日常操作和驾驶过程中遵纪守法,通过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对于驾驶员的个人技能进行严格的年审。尤其是对于超龄或身体条件已无法适应驾驶农机作业的操作人员来说,在发现后应当立即吊销其执照。第三,注重加强驾驶员日常的培训工作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提升驾驶员以及操作员的安全水平和防范意识,为农机的安全生产和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条件。

3.4 大力开展定点安全检测工作,从事故根源防范

农机安全生产的定点检测以及抽查工作,是严厉防范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的基础条件,也是避免农机安全事故发生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考虑到农机监理工作开展所处的农村环境有所差异,因此,在监察工作中,更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机械分布面积、作业分散点的具体范围以及农机工作量等多方面要素,组织精干的管理团队和检查团队,深入到农村田间、院落以及乡村道路上,严格打击各类型违规行为,尤其要避免非驾驶员上路、农机非法改装等问题,通过加大安全检查的频率和力度,倒逼农机操作员以及驾驶员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并熟知相关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法规,掌握安全工作以及农机应用的常识,进一步熟悉常用农机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从根源上防止重大以及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爆发。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是带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农村发展最为关键的技术支持。考虑到农村地区诸多应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农机安全事故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这也对农业活动的安全生产和开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规避这一问题,更应当通过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注意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健全和完善管理法律体系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助推农机设备的安全应用。

猜你喜欢
拖拉机驾驶员机械设备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飞上天的“拖拉机”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牛哄哄的拖拉机
拖拉机闯祸了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