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2024-04-25 05:13陈冬梅
师道 2024年4期
关键词:关西鲁智深宋江

陈冬梅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曾短暂地官复原职,位居朝堂高处,面对激烈的党派之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不同时代的陶渊明在几乎同样的处境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世人不知从何而来,却总在寻归。而《水浒传》在打打杀杀的表象之下,其实探寻的还是一个“归”字。

《水浒传》108好汉之“归”,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归于尘土。宋江率军南征方腊后,兵折将损,战死72人,病死10人,自缢而死2人,梁山好汉一大半归于尘土了。

二、归隐江湖。不愿接受朝廷“封妻荫子”,归隐江湖4人:燕青、李俊、童威、童猛。

三、归返真我。只一人,鲁智深。

(一)是魔还是佛

智真长老是鲁智深的师父,说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正果非凡”之人。了身,是为了自己执着的,热烈去付出,然后通达命运禅机,修成正果,渡己成佛。

鲁智深是百零八将中“归”得最不寻常的一个,他于八月十五钱塘江潮势大涨时,坐化于浙江六和寺。书中写道:“(鲁智深、武松)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他想起来智真长老给他的偈语:“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知道自己要圆寂了,于是要来纸笔,自写一颂:“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个颂语让人迷惑:

1.如果“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那就是恶魔,为何却能坐化成佛?

2.“金枷”和“玉锁”又是什么?

3.为何今日才知我是我?今日有何特別?

4.以前的我又是谁?

鲁智深本名鲁达,出场身份是军汉提辖;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这算是他名扬江湖的“开山之作”,也坐实他的姓氏:“鲁”,鲁莽,打抱不平,不计后果。自此开启逃亡之路,受赵员外推荐上五台山剃发出家,得法号“智深”,身份为和尚;出家后因两度醉酒闹事,被赶下五台山,去往东京大相国寺,途经桃花村,计捉小霸王周通,救得刘太公父女;后又为救老和尚,打死假道人,火烧了瓦罐寺;在相国寺结识林冲,后林冲发配沧州,鲁智深在野猪林救林冲性命,因此被高俅赶出相国寺并通缉;遇杨志,巧计攻下二龙山,占山为王,成为“鲁大王”,身份为盗匪;入伙梁山跟随宋江南征北战,身份为朝廷臣子,活捉叛军头子方腊,助宋江完成王命。

他的命运,围绕“救”字轮转,是将“救人救彻、行侠仗义”践行到底的一生,也是唯一一个不因个人恩仇而上梁山的好汉——快意恩仇与行侠仗义在人格境界上有云泥之别,前者为私,后者为公。他前半生的“杀人放火”全是锄强扶弱,救孤苦无依之人,救软弱无能之人,救委曲求全之人,没有一点私欲掺杂,所以他虽不吃斋念佛,坐禅参道,但做的全是救人苦厄的好事,修的全是善果,这不就是佛家讲的“普渡众生”吗?所以在烧化他时,大惠禅师赞他:“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说他功德无量,使空中飞起纯净的白玉石,大地都变作黄金。

那他究竟有没有过想要追求过功名利禄呢?不然何来“金枷”“玉锁”一说?

上梁山之前,他每一次自报家门,都会说“洒家是关西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账前提辖官”,他骂郑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不配做“镇关西”,说自己“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叫做镇关西”,他愤怒至极的原因除了郑屠强占金翠莲之外,更是因为郑屠的身份,以低攀高,辱没了“镇关西”这个称号。可见,他是以自己的提辖身份为傲的,他的心里对社会阶层有着清晰的定义与划分。在相国寺长老要派他去管菜园子时,他不情愿,他要求要做“督寺”“监寺”,长老巧言诱骗他会一路升官,他见“也有出身时”,也就是有出头之日,才答应。这些都表明,鲁智深也曾被功名利禄牵缠,只是救人苦厄的佛心胜过了为己私心,但在他开悟之前,两种心是绞缠在一起的。

后来他跟随宋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造杀业无数,使万骨枯寂。退辽成功后,他们班师回京,路过五台山,鲁智深向宋江告假,要上山参礼师父智真长老。这是他第二次上山,距他第一次被迫上山出家已过数载。见到师父后,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书中写鲁智深“默默无言”。长老这句充满悲悯之情的话,应是拨动了他的心弦,让他开始回望自己这一生,杀人放火,刀口舔血,杀别人,也被别人追杀,造业无数,所求为何?此时的鲁智深,跟数年前那个醉打山门、大闹佛堂、放浪不羁、狂闹喧嚣的他判若两人,数载的经历让他的生命更为驳杂,包蕴更加丰厚,沉重。他对自己,对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体验。长老的这句话,是鲁智深的灵魂之钥,是他成长和蜕变的契机。所以他“默默无言”,在佛前变得深沉善思,宁静深邃。如果说初上五台山的他是一条愤怒奔腾的河流,那此刻的他就是幽深清冽的静潭。

南征方腊后,好汉们“十亭去七”,一百零八好汉,只剩二十多个。宋江要他回京“图个封妻荫子”,他说“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宋江说要么去主持一个名山大刹,为僧首,光显宗风,他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数载之前,他在相国寺也要求做“监寺”“督寺”,此刻“有出身时”,却说“心以成灰”“不愿为官”“多也无用”。他终于从一个以身份为傲、追求攀升的鲁提辖,变成了参透世事、放下一切的鲁智深,“顿开金枷,扯断玉锁”。

他这一生,起势陡峭,几乎是一路逃亡,一路打杀,如潮来时的汹涌澎湃、声浪滔天;南征北战多年后,旧日兄弟半成鬼,大梦醒来各分散,恰如潮去了无痕。他得到什么?又剩下什么?今夜天心月圆,江潮起起落落,鲁智深看着这潮,突然顿悟了。苏轼有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人的执念,功名、利禄、恩仇,名号、头衔、身份,你所有追求的外在事功,是“千般恨”。到头来,人生之潮滚滚退去,所有牵缠羁绊斩断,一切纷扰平息,才发现整个过程如梦似幻,什么都抓不住,你只得到你自己而已,其他都“别无事”。但正因为用尽全力去红尘中摔磨过一遭,才能欣然释怀,了身达命。

佛家讲“离执禅定”,破除“我执”,明心见性,发现真我、归于真我。从而得见“江上一犁春雨”,见“悠然南山”,渡己成佛,这是最大的善果,最深的智慧,佛家讲“般若”,一念智及般若生,至此,“智深”,终于修成。

鲁智深圆寂前把自己写的这份颂子放在禅定的床边,他让人去请宋江来看自己,其意应该也是要给班师回京的宋江一个警示。

(二) 迷途不返 归于洪荒

宋江与鲁智深互为映照,是人生不同境界的象征。鲁智深最后的离执禅定,归返真我——升华,映照出的是宋江的执念不悟,毁掉真我,归于尘土——寂灭。宋江作为梁山泊的主心骨,精神领袖,他的人生轨迹与鲁智深有重合,又有分离,可以说是牵缠最多的一个,功名(押司),利益(晁盖送金),女色(阎婆惜),亲情(宋太公),声名(及时雨)。牵缠越多,负累越大。他自上梁山一起,图谋的就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泊的打法是杀小贪官污吏,存大奸佞权臣,保赵姓官家,俗称“反贪官不反朝廷”。所以他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并没有杀这两个大奸佞。因为他要壮大声势,待价而沽,等朝廷招安。

招安后,宋江领兵退辽,等的不是皇帝登坛拜将,而是封了一个听起来不像正式头衔的“宋先锋”,他和梁山好汉们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尊重。大军开拔前,有一个小插曲,朝廷送来践行的酒肉被克扣了,一个弟兄不服杀了使者,宋江为了树立归顺者的形象,挥泪斩了那个弟兄。这件事隐喻着宋江完成了從精神到行为对梁山的背叛,但竟也没有换来朝廷的尊重与信任。他攻破蓟州后,面对大辽的“崇拜式”策反,不是没有动摇的,他跟随公孙胜,去找罗真人“问行藏”,就是问自己的官运如何,会不会得到重用。罗真人给他的偈子是“吴头楚尾,官禄同归”,追求权和利的你们,会埋骨在吴头楚尾,一切成空,凄凉收场。他没有参悟,或者说,他不愿意醒来——这是第一劝。

后来南征方腊,损失掉了一大半兄弟,宋江潸然泪落,心中感伤。班师回朝途中,他提出要跟随鲁智深去拜访智真长老,也是问命运。长老给他的偈子是:“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六根束缚,四大牵缠,说的无非就是宋江的执念:功、名、利、禄。你只是在刀光剑影中翻了几个跟头而已,掀不起大浪,你让梁山泊兄弟深陷于功名利禄的泥潭中,挣扎喘息,只会窒息而亡。宋江还是不愿领悟——这是二劝。

从罗真人一劝,到智真长老二劝,最后鲁智深三劝,都在劝宋江迷途知返,不要执着于功名利禄,否则到头只能一场空。三佛三劝宋江,奈何宋江执念太深,原来一个人深陷“我执”的时候,是悟不透佛语的。

最后宋江被奸佞在御赐的酒中下毒,宋江还把李逵诓过来也喝下慢性毒药,担心他“日后造反,坏了我一世忠义之名”。到了,都没有放下那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用执念埋葬了整个梁山泊,渡己渡人都失败。

所以《水浒传》看到最后看什么?绝不应只看到轰轰烈烈造反,打打杀杀求生。要看到最深的佛法和最通透的活法——破我执,去牵缠,寻归去,返真我,见一犁春雨,见悠南山。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关西鲁智深宋江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与鲁智深的“密会”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变身鲁智深
与鲁智深的“密会”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比出一番新天地——我这样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中远关西涂料金山新厂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