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现状与价值研究

2024-04-25 05:06刘玲玲朱星然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幼儿园

刘玲玲 朱星然

摘 要: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应是系统的,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环节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生命的延续与循环,理解自我与周边一切事物的关系与意义。基于儿童哲学视域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儿童以自己的视角、本我的哲学思维来理解这种关系,也能帮助教师实现理论的深化和教学观念、模式的更新,从而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双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儿童哲学;幼儿园;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025-03

*文章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21JY14-L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幼儿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形成乐观正向的生活态度,体验生命的美好,发展感恩、关怀、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品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儿童哲学作为学前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对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儿童哲学的本质是让儿童以哲学的逻辑和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身边的事物。自然界生命的延续与循环、自我与周边人、事、物的关系与意义,这些都是能引发幼儿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因而以儿童哲学的辩证思维来认识、思考、了解周围世界,能够促进幼儿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是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必要手段。

一、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现状

(一)生命教育活动内容涵盖不全面

当前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活动更多关注于安全教育、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以及基础的生物知识学习,如认识动植物、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而对生命的价值、尊严、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培养,以及关于生死观、自我认知等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内容涉及较少。在儿童哲学视角下,生命教育应进一步深化至对生命的尊重、珍爱、意义探寻以及生死观念的启蒙等精神层面。

(二)生命教育活动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活动形式相对传统和简单,多以讲故事、游戏或直观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尤其是对于儿童哲学层面的引导和讨论不够充分。针对现状,幼儿园生命教育应当借鉴儿童哲学的理念,设计更具启发性和包容性的课程活动,引导幼儿从多维度、多层次去感知、体验和理解生命,从而实现生命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全程、全体渗透。

二、儿童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理念解析

(一)儿童哲学的核心观念

儿童哲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观念在于对儿童思考能力的充分尊重与挖掘。它坚信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立思考复杂问题并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尽管这种能力在早期阶段可能尚处于萌芽状态[1]。儿童哲学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孩子们通过开展哲学式的对话、提问和探索活动来理解和解读世界,视每一个孩子的观点为有价值且值得倾听的。这一理念倡导以激发探究精神为核心目标,借助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深入讨论,唤醒并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同时,儿童哲学也关注道德伦理层面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在探讨诸如公平、正义、友谊、自由等抽象概念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社会责任感[2]。

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儿童哲学认为儿童的知识和理解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和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构建起来的,因此推崇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中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3]。总之,儿童哲学的核心观念是把儿童视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命现象的深度反思和存在本质的追问,帮助他们在逻辑认知、情感发展和道德价值等多个维度上得到全面而深刻的成长。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涵盖了对幼儿生命意识的启蒙、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以及道德价值观的初步塑造等多个方面[4]。首先,生命教育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从幼儿阶段就要培养他们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特且宝贵的,并通过了解自身身体机能、健康知识,懂得关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性。其次,在认识与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幼儿园会通过生动有趣的自然观察、生活实践和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感知生命的起源、成长规律以及多样性和共生性,引导他们体验并欣赏生命的美好。

同时,幼儿园生命教育还注重情感与社会性的培养,鼓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发展同情心、同理心及合作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此外,通过讲述寓意深刻的故事、设计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道德观念的启蒙,让他们初步理解公平、正义、爱心等基本道德准则,并开始思考关于生死、善良、勇敢等生命主题的价值意义[5]。

另外,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幼儿园需教授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安全防护知识和健康生活习惯,让幼儿具备自我保护能力[6]。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传承,生命教育还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如尊老爱幼、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传统美德的教育,以此丰富幼儿的生命认知,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打下坚实基础。

(三)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幼儿园生命教育理念解析

儿童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种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实践方式,它将幼儿视为具有独立思考与探索能力的主体,鼓励他们在面对生命这一宏大的主题时,通过提问、讨论和反思等哲学活动进行深度认知。它是以尊重和激发幼儿内在思考能力为核心,引导幼儿对生命现象进行深度探索、理解和体验的教育方式。

1.幼儿是独立的思考者。在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世界的能力的小哲学家。他们被赋予提问、质疑、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权利,鼓励从自我认知出发,去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2.实施对话与探究式教学。生命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輸知识,而是通过对话、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深入探究生命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例如探讨“我是谁?”“生命从何而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等基本的生命哲学问题。

3.幼儿的情感培养与道德启蒙。儿童哲学强调对生命的情感感知与伦理价值的理解,帮助儿童建立对他人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对所有生命的尊重意识,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态度和社会行为规范。

4.教育的多元视角与包容性。儿童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倡导接纳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观点,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生命,包括生物层面、心理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以及精神哲学层面,从而实现全面而深刻的生命教育。

5.教育过程导向与能力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追求结果。通过一系列儿童哲学活动,促进幼儿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提高他们在复杂情境中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将儿童置于教育主体地位,借助哲学思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引导幼儿在体验和理解生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和社会行为规范,为他们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

三、儿童哲学与幼儿园生命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情况

儿童哲学与幼儿园生命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现状体现了学术界和教育实践者对幼儿期教育深度和广度的持续探索。儿童哲学与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阶段,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更加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生命教育路径,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品质提升的需求。

(一)理论建构深化

儿童哲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独特视角,其核心理念在于尊重和激发儿童的内在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关于生命意义、价值和伦理道德等深层次问题上进行探讨[7]。在与幼儿园生命教育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尝试将儿童哲学的理念融入生命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论中,以促进幼儿全面、深入的生命认知。

(二)课程设计创新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设计和实施基于儿童哲学的生命教育课程。这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能够引发幼儿反思和对话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绘本阅读及故事讲述中的哲学讨论,以及通过自然观察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引导幼儿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中,研究人员探索采用儿童哲学指导下的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法,如Socratic提问、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支持幼儿在安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观点,理解生命现象背后的意义,并培养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四)评价体系发展

鉴于儿童哲学与生命教育整合的特殊性,相关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构建和完善,旨在评估幼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社会交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成长,而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掌握。

(五)实证研究增多

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的实际案例分析、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试图验证儿童哲学介入下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并为教育政策制定和一线教学提供实证依据。

(六)跨学科融合

随着生命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发展,儿童哲学与幼儿园生命教育研究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许多研究开始从生态伦理、心理健康、文化多元等角度丰富和拓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四、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价值探讨

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幼儿园生命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人格培育与智慧启迪,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儿童哲学鼓励幼儿通过提问、讨论和反思来探索世界,这一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与求知欲望。在生命教育的框架下,孩子们可以深度思考生命的起源、生长、变化及死亡等基本问题,从而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幼儿情感与社会性成长

儿童哲学视角的生命教育强调对生命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话和互动,孩子们学习尊重所有生命,包括他人和自然界中的生物,这有助于形成同理心、同情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理解并接纳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促进幼儿价值观塑造

在探讨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幼儿将接触到公平、正义、尊重、爱与关怀等核心价值观,这些观念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为选择,有助于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成长为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人。

(四)促进幼儿人格完善

儿童哲学视域的生命教育注重个体生命的尊严和独特性,鼓励每个幼儿发现自我,理解并接纳自己。通过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孩子们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价值,学会珍爱生命,勇敢面对挑战,形成独立、自主、自信的人格特质。

(五)培养幼儿终身学习习惯养成

儿童哲学教育倡导不断提问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从小就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将伴随他们一生,帮助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持续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自我。

五、结束语

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幼儿园生命教育,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他们对生命现象、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探索和理解,培养其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以及自主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一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发展,而且对于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具有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更加注重实践性与体验性,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儿童在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打造沉浸式的生命教育环境,增强教育效果。此外,跨学科融合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将生命科学、艺术、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入生命教育课程中,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生命教育。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此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首先,如何准确把握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以适宜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避免过度理论化或浅尝辄止;其次,如何获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让更多人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如何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有效检验和保障生命教育的实施质量。因此,我们倡导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关注并投身于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幼儿园生命教育实践,共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铺设坚实的基础,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播下爱与智慧的种子。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7]高振宇.儿童哲学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潘小慧.儿童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杨落娃.儿童哲学与国家课程的融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4]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8):29.

[5]吴庶深、黄丽花.生命教育概论:实用的教學方案[M].台北:台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19.

[6]刘慧.生命教育的涵义、性质与主题:基于生命特性的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43卷(2):39.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