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同促进幼小衔接有效的策略研究

2024-04-25 05:06张佳蓥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策略

张佳蓥

摘 要: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科学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衔接不仅能够让幼儿能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还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素养培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家长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够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在家园协同下如何更有效地落实幼小衔接的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家园协同;幼小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056-0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幼儿园孩子进入小学初期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促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入学做好准备,并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显得异常重要。

一、家园协同育人对于幼小衔接的意义

通过家园协同的方式来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家园合作共育能够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1],从而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有效互动,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全面掌握家长的育儿需求,从而开展更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幼儿教学活动。同时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使家园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实现幼儿在家园协作共育的环境中不断地形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效合作,能够实现幼儿学习方式和认知能力的转变,使幼儿能够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以及作息规律,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能够在家园合作中,习得小学学习生活应该具备的能力,从而减轻心理负担,能够快乐、轻松地进入小学阶段的生活。

(三)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家园合作共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必然选择,幼小衔接是幼儿园阶段的重要内容,需要得到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重视[2]。同时幼儿园和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对幼小衔接的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实现幼儿身心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家园协同开展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不合理

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有一部分家长往往更加看重在学习上为幼小衔接做准备,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小学课程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培养[3]。还有一部分家长出于对幼儿的过度关怀、保护,在家庭中事无巨细地照顾幼儿,这也会造成幼儿对家长的过度依赖。这些问题不仅会让幼儿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使得幼儿在进入小学生活后,难以适应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规律。

(二)幼小衔接不完善

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对世界探索、求知的初级阶段,其自身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和对知识吸收的能力都比较弱,但在现阶段一部分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相关的课程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情况[4]。部分课程忽视了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和特点,大量设计了一些汉字听写、古诗背诵等知识学习,这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同时对幼儿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家园协同促进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

(一)从幼儿身心方面做好衔接

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如果直接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会出现不适应、困惑、惧怕等心理,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和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配合,引导幼儿能够对小学的生活充满向往,希望成为一名小学生,具备参与小学生活的情感动力,愿意为入学做准备。

1.身体方面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去适应、参与小学阶段的生活[5]。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趣味性的户外游戏活动,像“青蛙跳跳”“小兔子跑跑”等的简单跑步、跳跃运动项目,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增强幼儿的力量,培养运动意识。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和教师做好配合,开展“系扣子”“系鞋带”“拼接图画”等训练,注重强化幼儿的手脑配合,从而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

2.心理方面

“兴趣是参与一切的原动力。”在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时,除了要让幼儿具备良好的体能,在身体方面做好准备之外,还要从心理方面启发幼儿,让幼儿能够向往小学的生活,有想要去参与小学生活的意愿。例如:幼儿教师和家长要能够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去发现每一个幼儿对于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从而进行正面引导,有效减少幼儿对于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不良感受。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开展“我所了解的小学生活”的讨论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想一想,相互分享自己了解的小学生活。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之间的交流,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入学焦虑,增加幼儿的入學期待。此外,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也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新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以积极、正向、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和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要以欣赏、接纳、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对幼儿合理的需求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在幼儿出现消极、不高兴的情绪时,要以引导、倾听的方式来开解幼儿,以此让幼儿能够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具备调控情绪的能力。

(二)从幼儿生活方面做好衔接

在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的工作开展中,教师和家长双方要从幼儿的生活方面做好准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和参与劳动的意识,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

例如,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其中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幼儿园方面,教师可以在保证幼儿充足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单次集体活动的时间,减少午睡时间,而家长则需要配合幼儿园调整幼儿的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起早睡、按时入园。同时家长要能够以身作则,以规律的作息习惯去影响幼儿。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要注重幼儿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幼儿具备保护视力的意识,不在光线强或者暗的环境中读书、写字、画画。

在小学的生活中是没有保育员的,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引导幼儿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时间观念,尤其是在大班的下学期,幼儿园教师要适当减少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统一安排,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户外活动等适当增减衣物。而在家庭中家长要指导幼儿逐步去整理收纳自己的衣物、书包、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安全防护和参与劳动的意识也是幼小衔接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和家长合作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会、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同时要向幼儿教授一定的自救方法。而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订班级的劳动计划,鼓励幼儿自主确定任务分工,并且有计划地去完成,在完成之后,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家庭中家长要让幼儿自主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引导幼儿承担一些整理餐桌、扫地、扔垃圾等家务劳动,并且指导幼儿采用正确的方法,从而实现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

(三)从社会方面做好教育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要能够从社会方面做好准备,这是指幼儿要能够具备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交朋友的心态,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如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的交往合作能力,遵守游戏和生活中规则的诚实守则能力,理解教师的任务要求能够自觉去完成的任务意识,喜爱班级和幼儿园、愿意为集体活动出谋划策的热爱集体的意识等。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仅能促使幼儿更快速地融入到小学的集体生活中,也能够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师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和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师开展合作,这样能够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交朋友。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任务,并提供适合的活动材料,然后引导幼儿开展合作活动,从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在幼儿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去商讨,这样也能够让幼儿逐步地体会到合作、团结的意义。而在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用尊重、引导、友善的态度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规则意识是幼儿需要具备的,这是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因此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幼儿去制定游戏规则和活动规则,使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从而去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在集体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对于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教师和家长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赞扬,在发现幼儿说谎、说话不算数的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先了解原因再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幼儿能够知错就改。同时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沟通,有意识地去布置一些与入学准备相关的任务,例如“准备明天去幼儿园要带的资料和学习用品、整理书包”等,幼儿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家长不能进行过多的干涉,要引导幼儿去独立完成。

培养幼儿熱爱集体的意识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班级和学校的环境,从而初步建立对集体、家乡以及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幼儿教师可以在一些节日期间和家长、幼儿一起开展集体活动,要让幼儿能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中,如此能够帮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在课余时间家长也可以带幼儿去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场馆参观、游览,帮助幼儿感受到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

(四)从幼儿学习方面做好衔接

想要让幼儿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小学阶段的生活,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帮助幼儿从学习方面做好准备,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此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够如鱼得水、省心省力。例如: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个特点,为幼儿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幼儿对新事物进行观察,从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活动开展中,教师也要分析、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会获得的发展,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这样不仅让幼儿获得能力发展,也能够引导幼儿专注完成一件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在小学生活的必备,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合作开展一些“阅读打卡、手工制作打卡”等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幼儿能够自主阅读、自主进行手工制作、自主表演,这样的活动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能充分促进幼儿语言、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当在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和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此不仅帮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能让幼儿能感悟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家园协同幼小衔接的工作开展中,家长和教师要形成教育合力,从幼儿的身心方面、社会方面、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开展教育衔接工作,培养幼儿具备参与小学生活学习的综合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惶恐惧怕,也让幼儿能顺利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李东莉.家园协同,构建“长程”幼小衔接[J].山东教育,2022(37):13-14.

[2]刘娟娟.家园协同下科学幼小衔接的实践[J].家长,2022(25):69-71.

[3]许婕.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3):74-75.

[4]蔡芳婷.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3):86-90.

[5]曹锦霞.家?园?校协同做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家长,2021(35):125-126.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