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

2024-04-25 07:14金燕子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深度

金燕子

摘 要: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了实现家园深度共育,幼儿园可依托线上线下平台,以“同频共振”为目标,组建“智慧云”帮帮团,构建资源同频。作者所在幼儿园利用园区传统优势,组建“泰娃金妞”互动团,实现动态同频,并通过共筑“家园口袋”评价团、完成评价同频等,实现幼儿园与家长随时随地、广泛覆盖的交流。同时,利用语音、视频、直播等多种途径的学习形式,与多种学习应用对接,让家园共育内容更丰富、家园共育形式更多元、家园共育内涵更深刻。

关键词:同频共振;家园深度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066-04

一、新时代家园深度共育现状审视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够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基于此,我们认为深度的家园共育对于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的教育互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反思和研究。

(一)亲子活动形式单一化

目前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合作活动多是一些幼儿表演、家长观摩的展示性活动,家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不强,且活动之间缺乏延续性,不能引发家长的深度思考和感悟。这样的家园合作亲子活动互动形式单一,缺乏实效,不能达到家园互动亲子活动开展的真正目标。

(二)家长教育方式表面化

部分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导致其教育理念的滞后,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引导幼儿的行为,单方面地向幼儿输出知识经验,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幼儿的真正需求,导致了教育方式的表面化。

(三)家园互动评价任务化

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长参与幼儿评价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亲人对其的关注和重视,是助推幼儿园特色课程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活动中,从家长的评价反馈来看,大部分家长都是“流水线式”评价,对幼儿的表现、幼儿园的活动、教师的课堂缺少具象的正面反馈,将评价当成了一项任务。

二、新时代家园深度共育新样態构建的有效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儿童的学”,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那么怎样将这个理念传递给家长呢?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本园的特点和优势,尝试以“家长助教”为支点,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建立了“智慧云”帮帮团、“泰娃金妞”互动团、“家园口袋”评价团,以实现同频共振的家园深度共育新样态。通过让家长在幼儿园中学习、观摩与体验,在增强家长参与教育意愿的同时丰富了幼儿园的资源,让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从而催生更有质量的家园共育活动,建构新时代的家园共育教学新模式。

(一)资源同频:组建“智慧云”帮帮团,注入深度共育新力量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特性、个人资源、兴趣爱好助力幼儿园活动,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展提供各种各样特殊的材料,对幼儿园的课程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

1.智慧云调查——了解家长资源。我园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的学历、职业、爱好、特长以及能为幼儿园提供的信息及资源做了调查,并分班级、年段、园部三个维度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家长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智慧云创建——建立家长资源库。不同家长具有不同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教师通过对家长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促使资源优化,极大程度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同时,资源库的建立使幼儿园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更有效、更适宜的家长活动,也让家长有了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机会。

3.智慧云微课——落实家园共育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家长参与度,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以微信为主要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小课堂”开展线上微课活动,让工作繁忙无法入园的家长也能将自己宝贵的资源输送到幼儿园中来,实现幼儿园与家长随时随地、广泛覆盖的交流互动,贯彻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例如,通过调查发现月月妈妈是气象局工作人员。刚好最近气温变化剧烈,孩子们很好奇天气为什么会变化得这么快。根据幼儿这一兴趣点,我们邀请了月月的妈妈为孩子们开展一堂与天气相关的课程,同时考虑到月月妈妈正在出差,也为了便于大多数家长参与,我们商讨后决定以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活动。

(二)动态同频:利用“泰娃金妞”互动团,注入深度共育新形式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鉴于目前家园合作现状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园打造了“泰娃金妞”互动团,为幼儿园和家长注入深度共育新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使幼儿与幼儿园之间产生更深度联结。

1.材料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和特长,能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源,但如何根据幼儿的需求、主题的发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选择、邀请适合的家长进入幼儿园与教师、幼儿进行材料互动,以及如何让家长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幼儿园与家庭在物质、经验方面的紧密互动,能更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提供者、支持者。

例如,母亲节到了,孩子们想将自己对妈妈的爱以礼物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前期讨论我们想到了送花。刚好天天妈妈是一位手工达人,我们便邀请她作为家长老师进园,带来了手工制作的毛线绣球花。在天天妈妈作为老师进行助教的过程中,家长感受到了幼儿园课程的趣味性,不断向教师“取经”,希望了解在家庭亲子活动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希望自己收获更多的“育儿经”。

2.资源互动——展现教师优势。家长助教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教师发现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存在两面性。如在与家长沟通中,经常能听到“真的吗?XX在学校还能整理玩具、收拾餐具?在家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谁说都不理的”之类的话。针对幼儿普遍出现的在家里与学校表现出的截然相反的现象,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资源,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对外输出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更有效地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增强教育的连贯性,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

例如,為了加强幼儿园与家庭间的积极交流,真正做到家园携手共促成长,我们开展了家长会和学校讲座活动,由教师或专家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输出,同时也向家长传达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态度。

3.课外延伸互动——拓宽知识视野。延伸家长社会资源,以社会参观和社会实践为主,将幼儿带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这样能使幼儿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身临其境的课程体验能让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

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大中国”过程中,我们借助在博物馆工作的家长资源,带领孩子们从课堂走向社会,开启了实践活动“博物馆奇妙之旅”。幼儿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美,对自己身为中国人有更自豪的认知。

(三)评价同频:共筑“家园口袋”评价团,看见深度共育新痕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合作的过程,在家园之间形成反馈性的循环,评价也更能提升家长对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与满意度。

1.家园口袋照片集。幼儿园创建了家园共育照片集,利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家长入园助教的活动过程,并将照片整理后分享到微信群中,让其他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孩子们的活动参与情况,感受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的成长。同时,这种形式也让更多的家长对入园助教活动产生兴趣,纷纷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助教活动中,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家园口袋征文集。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科学观念,进一步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平台,挖掘优秀家长的育儿小妙招,我们召集全园家长参与了“家庭教育小妙招”征文活动,将自己的育儿理念、育儿经验、育儿小妙招进行分享。家长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也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多有价值参考意见。图1为口袋征文集代表作。

3.家园口袋视频集。每一次家长助教活动时,教师都会拍摄活动视频,记录下课程内容,并与助教家长及其他观摩的家长一起对本次活动进行研讨。首先由助教家长介绍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接下来由观摩的家长就活动的效果、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提升进行评价解读,以便后续参与的家长及时改进自己的活动内容,生成更适宜幼儿的活动主题。

三、研究成效

“同频共振”家园共育新模式的实施,践行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创新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路径,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协同共育,共筑家园共育之路。

(一)幼儿园层面:构建家园深度共育新样态

家园共育新模式建构的核心在于“新”。新时代的家园共育模式有了更多选择,我们以幼儿为核心、家长为主导资源,构建小型团队,实现广泛互动交流,形成新的思想认知,同时从教师的专业指导入手,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结合幼儿兴趣点,促进家园共育。

(二)家长层面:促使家长成为支持者、学习者、合作者

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则是父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对孩子品德形成和性格塑造有着持续且深刻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实践,家长们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质和育儿水平,会根据孩子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孩子。家长们成为幼儿教育的支持者、学习者和合作者,与幼儿园共同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幼儿层面:激发孩子独特个性成长

幼儿园与家庭的深度合作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环境,家长学会“蹲下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平等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和家长与自己地位的平等,孩子们从中获得了尊重与满足感,进而表现出了独立、自主、自信等良好品格。

四、反思与展望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家长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学校及教师对其子女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对学校和教师存在较大的依赖心理。但新时代背景下,家园合作需要的是家园共同携手,而不是一方主动输出,另一方被动接受的“相互配合”。要让家长走进课堂,有更多机会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也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长在参与共育的过程,要从“看客”变为“主客”,不断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规律的了解。通过科学的家园共育,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幼儿也有更多与成人和社会交往的机会,不再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空间中,其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家园合作是一本难读的书,但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家长与幼儿园两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互帮互助。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步调,才能收获幼儿教育理想的效果;只有重视和坚持营造更加紧密的家园互动环境,才能为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正向的辅助,共同构建出更加良好的家园共育新样态。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金江利.授之以鱼不如给“他”力量[J].幼儿100:教师版,2020,000(010):P.24-28.

[2]赵振国,苏慧.“双螺旋”家园协同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儿童与健康,2021,(06):52-55.

[3]李媛媛,柳海民.意蕴、桎梏与破解: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探析[J].教育探索,2023,(07):79-82.

[4]嘉懿,邢艳丽.家长深度参与班本课程的“三维同频”策略[J].幼儿100:教师版,2022(3):3.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深度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