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4-25 07:14吴秋阳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双减策略

吴秋阳

摘 要:在当前“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双减”政策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为青少年体育培训业提供了改革和创新的契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双减”政策下如何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我国青少年运动健身意识与能力,促进全民健康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关键词:双减;青少年体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070-03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PHKT2345。)

青少年体育培训作为社会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教育政策的改革,尤其是在旨在減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在政策的引导下,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促进体育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业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成为相关人员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双减”政策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一)“双减”政策实施,体育培训面临新压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这一政策也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带来了新的考验。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和学生学业负担减轻,一些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面临着生源减少、收入下降的困境,使得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面临新的压力。

(二)行业优化整合,标准化程度提高

为了适应政策的要求,一些小型的、低水平的体育培训机构可能会面临淘汰的风险,而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内容标准化的机构则会更加受益。因此,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可能会经历一轮整合,标准化程度提高。在这一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需要更专业、更系统地设计课程,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国家体育政策的要求,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更好地满足青少年体育需求。

(三)家庭观念变革,多元化培训需求增加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家长对于青少年体育培训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学科辅导,家长可能更加关注体育培训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因此,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需要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体育培训服务。如,除了传统的篮球、足球培训外,还可以拓展冰雪运动、极限运动等新兴领域,以满足家庭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二、“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一)资源供给不足,供需结构难稳控

资源供给失衡是制约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了一些体育培训机构的撤离和关闭,使得原本丰富的培训资源出现短缺。这种短缺不仅包括场地设施、专业教练等硬性资源,还包括培训机构内部的管理和服务团队等软性资源。资源的不足直接制约了体育培训业提供多样化、高水平服务的能力,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构成了制约。过去,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市场上过度火爆的青少年体育培训需求被政策调整所抑制,导致供需结构失衡。一些原本庞大的培训机构面临着学员减少、班级开设不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由于政策调整未能及时满足社会对体育培训的需求,一些家庭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导致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不平衡。

(二)市场分散无序,有效监管难实施

政策调整导致了原本火爆的体育培训市场出现了分散和无序的趋势。一些培训机构因政策变化而关停,导致原本由大型机构主导的市场逐渐演变成众多小规模机构的分散竞争格局。这种分散性使得市场管理变得异常困难,各个小规模机构在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差异较大,给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市场无序,有效监管的实施变得愈发困难。政府在政策调整中要求对体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但由于市场的分散化,监管难以覆盖到所有小规模机构,监管的手段也面临一定的限制。这使得一些机构可能存在规避监管、降低服务质量等现象,影响其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三)服务质量不佳,反馈机制待完善

由于一些大型体育培训机构的撤离,一些小规模机构面临着服务质量不足的问题。原本由大机构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培训服务逐渐减少,一些小机构在服务项目和师资力量上存在短板,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青少年学员面临着培训内容单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在过去,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一些机构可能较少关注学员的反馈和建议。而随着政策调整,学员对培训质量的要求变得更为挑剔,因此,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机构的反馈机制存在反馈渠道不畅、反馈内容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使得学员的需求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种服务质量下降的行业现象不仅影响了学员的学习效果,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不利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人才缺口凸显,行业升级遇瓶颈

人才作为体育服务的主体与核心竞争力是体育服务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短缺、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良好转型和提升。双减政策的推行使得大量培训机构面临严峻压力,行业内出现了人才缺口。过去,一些大规模机构依托规模经济提供高水平培训服务,但政策调整后,这些机构撤离使得原本由其培养的专业人才无法及时补充。小规模机构虽然兴起,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其在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致使整个行业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的情况,行业升级遇到了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原本通过规模扩张快速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式受到限制,培训机构在服务质量和创新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行业升级需要更多专业、高水平的人才参与,但由于人才缺口,一些培训机构难以顺利进行升级和创新。这种人才缺失现象使得培训机构更难找到合适的人才支持业务的提升和创新,不利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驱动供给端迭代转型,激活产业内生动力与活力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双减”新政的出台让我国体育培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想要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通过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政策支持,推动其进行供给端的迭代转型。政府可以在政策层面提供更多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培训机构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投入、更新教育设备和改善教学环境,并通过建立更加灵活的审批机制,降低供给端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新兴机构的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迭代更新。

激活青少年体育培训业活力,关键在于通过促进行业内竞争,激活产业内竞争力与活力。这可以通过设立行业奖励基金,对在服务质量、教学创新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培训机构进行奖励,激发其内生动力。也可以鼓励培训机构建立合作联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应对行业面临的挑战。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导,培训机构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师资水平,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交流互助的有利平臺,可以为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利用行业协会组织培训机构开展行业内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不同机构可以分享自身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行业氛围,激活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内生动力,从而促使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创新的方向迈进。

(二)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打造活而有序的市场环境

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的结合。通过构建立体化监督体系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在教育、教学及运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规范管理行为,是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质量的重要路径。

首先,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行业的准入标准和经营规范。政府部门应制定并公布明确的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机构的资质条件、师资要求、教学设备等标准,确保培训机构的合法合规运营。通过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杜绝无资质、低水平的培训机构进入市场,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其次,建立培训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透明度。要求培训机构在官方平台公示相关信息,包括资质证书、教师资格、课程设置等,供家长和学生了解,以便家长选择更加合适的培训机构,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透明度促使培训机构提高内在质量,形成市场内生的竞争机制。再次,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和评估。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对培训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对于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机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以维护市场秩序。最后,鼓励行业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动规范行业内部秩序。协会可以组织培训机构自律,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形成自律性的行业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行业自律,可以更好地引导市场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市场有序而活跃,共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常态化评价,实现办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开展常态化评价是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健康、规范地开展工作,就需要对其开展常态化评价,以科学指导其有效进行管理与提升,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证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良性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首先,建立常态化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和标准。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合作制定青少年体育培训的评价标准,包括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学员成果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标准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便于培训机构自我评价和外部监督,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其次,进行定期的评价和监测。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负责对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确保培训机构的运营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仍然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最后,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透明。通过在官方平台公示评估结果,家长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有助于他们作出理性的选择,也可以促使培训机构主动提升办学质量,以获得更好的评价结果。在这种常态化评价的驱使下,培训机构就有更多的动力和积极性去提高办学质量,从而更好满足青少年体育需求,助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四)政校企形成合力,助推多元联动型人才输出

政校企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政校企三方合力可以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健康快速、良性有序地向前发展,助力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并对推进国家体育产业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政府应强化政策引导,建立鼓励多元联动的政策体系。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等方式,引导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企业合作开展创新性项目,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学校应积极响应政策,与培训机构和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学校可以与体育培训机构共同设计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提升学校体育课的实效性。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研发新型体育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双方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最后,形成联动机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政府可以牵头建立政校企三方协同发展的信息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形成联动机制,推动体育培训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合力,实现多元联动型人才输出,将有助于培育更全面、更实用的体育专业人才,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为行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要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之路,通过自身努力推动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整体水平,为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王俊明.“双减”政策视阈下河北省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23.

[2]侯少宾.“双减”政策下湖北省体育教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3.

[3]孔春艳.天津滨海新区青少年网球培训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3.

[4]徐朝升.“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国体育教育培训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6):27-30.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双减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