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探讨

2024-04-25 07:14蒋春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堂

蒋春燕

摘 要:在“三新”背景下,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行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需要得到有效提升。高中阶段生物学科作为重要的学习科目,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性,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入手,详细分析了“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生物;课堂;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096-03

高中是学习生涯非常重要的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高中生物学科中有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新课改要求,积极进行相应调整。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的“三新”背景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非常有研究意义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使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与研究的任务。

一、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还要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同时,高中生物学科也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由于高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真正理解相关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应生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有效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例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一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其次,根据所选择的实验材料和所使用的实验仪器确定好实验步骤;最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操作。又如,在进行DNA提取和连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对比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提取DNA再连接DNA;另一种是先将DNA进行连接后再提取。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相关操作进行相互讨论、归纳总结。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讲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人体体温的调节”这一知识点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体温调节模型来提高学生对体温调节具体过程的认识。在学生完成模型构建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之间对模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体温调节”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体温调节现象与书本知识进行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分析问题。其间,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建议和引导,比如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思考问题等。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在设计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和研究,比如“你们认为 NA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遗传信息是指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三)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本基础上二次设计实验方案。首先,向学生介绍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在讲解完这些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有什么规律?”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分析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如果要想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同学们还可以怎样设计实验”,由学生回答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小组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解答。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和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

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来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究人类皮肤对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究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皮肤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立足现实生活,优化课程资源

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整合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资源,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生殖”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开展一些相关知识的讨论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殖以及生殖的基本过程。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生态系统”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已经了解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比如让学生思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否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呢?”学生通过对这些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主动提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三新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新课改理念来积极开展研究性实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研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呼吸作用需要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同时,高中生物属于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所用的培养皿是哪一种?”再向学生展示各种培养皿,讲解培养皿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丰富课堂形式,强化师生互动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形式、强化师生互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为学生搭建探究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充分表达,并对不同意见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材料供学生参考。例如,在“人与环境”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生活中,大家最关注的环境污染有哪些?”“雾霾天气是否影响我们的生活?”“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的影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使其在完成研究课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例如,在“生命活动调节”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物学科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八)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时,需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要认识到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共通性,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知识拓展方面,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效掌握。例如,在进行“细胞结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细胞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细胞结构对细胞功能发挥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生物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生物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入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了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希望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金怡.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22(7).

[2]董小五.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21(8).

[3]宋贵智.营造问题情景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22(9).

[4]宗琦.课堂生成添华彩 分类应对促高效——合作学习中的生成问题及应对策略[J].天津教育,2022(5).

[5]梁世雄.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J].山西教育,2022(4).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