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4-04-25 10:16刘雨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苏教版审美能力初中美术

刘雨婷

摘 要:当下的美育教育日益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养成,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能有效强化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与艺术创造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必须从人格养成的角度展开美术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新青年。

关键词:初中美术;苏教版;审美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127-03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想象、思考、创作,进而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喜爱,助力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等方面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对审美的感受能力。美术教学虽然包含理论与实践,但更加重视实操性,以感性形象为依托,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相较于主要学科,美术学科具有更多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欣赏美术作品,从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其审美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不断增强。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增强,思想比较活跃,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通过赏析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使用的技巧、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价值,能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美术具体表达的形式多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喜好,通过学习缓解自身的课业压力。在教师逐步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基于内心所想展开创作,有利于发散其思维,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的重要价值[1]。

(三)有利于促进初中美术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初中教学逐步提高对非应试学科的重视。在教育部的指示下,各大初中院校纷纷展开教学改革,明确意识到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观、价值观、艺术观的影响,旨在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延伸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及表达能力,既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教育价值。

(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合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应秉持趣味性原則,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提升教学效率,增加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要秉持创新性原则,引进新兴的教学手段,并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让其产生主动学习意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挖掘美术教学资源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是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各学科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美术课程虽然是非主要科目,但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核心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各大院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希望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减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找准教学重点,深入剖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发挥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美育教育价值。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图案之美》这一课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应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对话法、小组讨论合作等多重方法展开教学,通过赏析图案、绘制图案,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图案的美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图案装饰的历史以及发展至今的创新特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图案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表达。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学习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独特审美观,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创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提炼教材重点,运用图案设计方法和形式美法则为学生讲解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其次,让学生在浏览美术课本后自由地绘画,为保证创作效率,可以使用新媒体教学程序,发挥电脑美术的艺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规定创作主题与否都可以,主要是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由于不同学生绘画基础具有较大差异,教师需要为学生演示,再由学生自由发挥,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在绘画结束后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颁发创意奖、审美奖及鼓励奖等[2]。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创作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当前初中美术课程展开情况来看,可视化的教学资源非常多,仅仅是教材上的插画延展、讲解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为了营造浓厚的课程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优质的课堂学习空间。

以苏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泥土的味道》这一课教学为例,课本第一部分介绍了用于制作泥塑的不同特性及有趣的泥玩具;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紫砂泥及其丰富多样的造型;第三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赏析和分析,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泥土可塑性,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融合自己的审美,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作力。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教师可将3-5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同学互相讨论想要制作作品的造型,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写下操作流程。在课堂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创作出的泥塑作品类型多样,有刻字的水杯、茶壶,泥塑玩偶、建筑物等,从作业成果来看,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高涨,想象力丰富,课堂具有趣味性,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核心能力具有一定推动性[3]。

(三)增强课堂内容延展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多比较叛逆、不受管束,由于思想上极为活跃,对身边事物总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美术教师在美育教育中一定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利用此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性,收集更多的美育教育资源以充实课堂,为塑造学生审美奠定良好基础。实际上,初中美术教材内容基于美术理论编写,这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可利用性不强,由于缺乏实践,学生在理解美學知识时难度较大。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一个连接轴,并从教学主题角度出发,收集更多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以苏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材中第一部分介绍雕塑的历史,第二部分展示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第三部分介绍陵墓雕刻和古代雕刻,第四部分介绍现代雕塑在生活中的装饰及其他作用。在正式授课之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本节课知识点,教师应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收集秦朝时代有关兵马俑的历史知识。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文献资料,等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时,再带领学生逐节展开对应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风格特征、给后世带来的影响以及其深厚的历史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4]。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还应适度引入国外的雕塑艺术,讲述外国优秀雕塑作品产生的背景、艺术价值以及各种创作技巧。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对创作者有一定了解,进而在精神上和作者形成共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美和独到的价值,进而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相关美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更多技巧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教师展开教学应适度为学生减压,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外开展写生活动,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不是脱离现实。学生在挖掘自然中的美学知识过程中,可获得多重审美体验,这对提升学生审美具有更好的效果。

以苏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多变的色彩》为例,在第一课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色彩类型、搭配,以中外名家作品为例,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多样性,体验不同色彩在绘画中运用的技巧,并大胆地尝试搭配。在第二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写生,选择一个环境较好、色彩较丰富的公园或景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在大自然中感悟色彩之美,并基于自己的理解展开绘画。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本着尊重其审美的原则,不予以过多限制,不过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快速回应解答,在此过程中需要引入色彩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美术素材的深刻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与艺术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在节假日期间,美术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倡带领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一方面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亲子关系,帮助家长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五)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活动,增强审美感受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较重的课业及升学压力,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主要学科的学习上。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大部分学校转变了以往的排课方式,为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支持,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在校内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活动,为学生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提升创设良好氛围。在多元化的美术作品鉴赏中,学生可以收集积累更多创作元素,对美的感悟也更具有层次性。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美术展,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核心素养。在校外参观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中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以便在日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初中美术课程是美育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教师一定要集中解决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需求,科学设计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进而保证教学效率提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刘婷婷)

参考文献

[1]陈梅花.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3(18):106-108.

[2]顾越.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3(15):26-28.

[3]史宝文.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3(08):163-165.

[4]霍倩.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成才,2023(05):76-77.

猜你喜欢
苏教版审美能力初中美术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