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2024-04-25 10:16王晓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生小学数学

王晓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产生正影响。此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共同聚焦一个特定学习任务。教学中经由浓厚的求知欲所驱动,学生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探索和互动合作学习。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136-03

本文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展示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来探求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和应用,不仅有利于积累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洞察数学的基本思想、思维逻辑,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学习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任务驱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任务”的难度应适中并具有实际意义。难度适中意味着任务应限定在学生努力后即可完成的范围内,既不能过于简单,以免让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产生懈怠,也不能过于困难,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任务与现实生活必须联系密切,鼓励小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分析解决问题,更是一种知识整合和智力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知识文化的热情[1]。

(二)有助于构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构建数学思维,其主旨在于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发展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建立起由一推及三的思考能力。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还能够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理解学习数学的深刻意义。如面对三年级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有同学采用绘图方式,有的采用小木棍模拟动物腿,还有的通过假设动物行动来简化问题——让鸡和兔分别抬起腿,从而计算出兔子的数量。这些有趣的方法集中反映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上的进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研究数据显示,由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加上性格原因,一些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热情,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通过耐心引导以及更多鼓励的做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有助于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效果[2]。

(二)公平激励原则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所有学生都渴望获得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认可和赞扬。来自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基于每一名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及时给予其必要的赞扬,以示认可和肯定。这种做法有助于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主体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以生为本前提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孩子在内心真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理解,更使他们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体会到什么是“生活数学”,此外,应用任務驱动教学法还培养了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增强科学意识,有利于强化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故而,在教学中教师积极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主动意识,全面发展[3]。

三、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预习任务,增强探究能力

有效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预习作为学习新课的初始步骤,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学前预习,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升。预习的过程不仅包括对先前知识的回顾和巩固,还涉及对新授课内容的初步了解,特别是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因此,为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应在开课前安排适宜的预习作业。例如,在讲授小学“计算扇形面积”一节时,考虑到同学们对折纸扇的熟悉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很多人可能会用纸张来自己制作扇子,那么问题来了,制作一把纸扇子需要多大纸张呢?只有提前做好计算才能做到不浪费,这就涉及面积问题(允许使用不同的计算方式)。这样的预习任务设计,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分步引导,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并推算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重要的是,这种预习任务的设计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又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平行与相交”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三脚架、天线杆、麦田等事物,你知道它们的直线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吗?又存在什么区别呢?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能够比较容易地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实现优秀的教学效果[4]。

(二)精心构建学习任务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制定并构建好学习任务是极其关键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学科教育教学任务时,建议对以下几个问题重点考虑:1.教学任务明确而具体,切不可笼统,这对于保证小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有效提高学习技能至关重要;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须坚持以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有关知识点进行适度深化和拓展,如此,既能够保证小学生的视野得到适度扩展,又能确保对于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把握,不至于“离题万里”,偏离方向;3.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做到层次分明,难度逐步提升,而不是“一步到位”。这样既能确保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不至于因为任务没完成而丧失信心和兴趣。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既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又要讲究层次和适度拓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获得感。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下,教师更需要将丰富多元的教学元素融于学习过程,激发孩子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在任务设定上,首先要确保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本概念、含义及其公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去深究它们的起源和原理,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以此加深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在学生掌握了体积的计算公式后,再引导他们思考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激发了其探索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师生互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的成功实施,设计教学任务虽关键但非根本,其根本在于引导学生去执行,去落实,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同时学生也要予以积极的回应,以确保教学效率效果。以美国的小学课程教学为例,他们的课程标准中就把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作为基本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中,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基于此,师生共同对所学习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以加深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故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主交流、互动,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这里,还是以教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为例,首先要明晰教学目标,而后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分层次学习。教学中注重互动性,通过课堂小实验、小观察,引导学生去直观理解体积概念,并亲手测量、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种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物体的长、宽、高与体积间的联系,为理解体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后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设置更高一级的学习任务(如体积计算及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实现知识进阶。经过这样一连串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学习目标,还通过教学过程激发了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找到了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四)有效设置开放性任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灵活、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性任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教授“确定位置”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负数”概念之后,设计一个具有开放性质的学习任务。这项任务要求同学们利用教室空间来构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以各自的座位作为坐标原点。接着,学生需要使用有序数对来定位他们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的座位。这一任务的开放性特点在于,由于每位学生选定的原点位置不同,他们标记的同学座位也会呈现出差异,这就使得每个学生创建的坐标系具有其独特性。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坐标系的概念,还引导他们理解负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当学生在纸上绘制坐标轴时,他们将会发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将一个平面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某些同学的位置将会被负数所表示。这种任务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也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种开放性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数学创新和探索的种子[5]。

(五)设置复习性任务,驱动学生归纳反思

数学教学既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连接成网络,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并在反思和归纳中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而达成学习目标。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复习时,可以安排具体的复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归纳和深度反思。如老师可以这样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它们的总棱长分别是多少?然后利用黑板上所画表格,让学生填写这些概念。在完成填写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我们已了解到长方体体积是用包含的单位数量来表示的,那么,它的面积大小和线段长度如何表达呢,它们在测量时又有哪些共同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不同维度的几何图形,进而阐释1厘米线段的长度、长方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边长和长方体中一个小正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学生就此可以归纳出:在几何测量中,尽管长度、面积和體积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根据单位数量的多少来计算的。通过这样的复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反思,帮助他们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有效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模式创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既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还有助于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实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故本文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可以更加高效和生动地开展,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双重目标。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左朝富.基于任务驱动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思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8(4):158-159.

[2]瞿建祥.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微[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7):63-64.

[3]晏长春.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的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2021(2):43-45.

[4]刘佳.基于已有经验的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与模式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0):52-55.

[5]代燕萍.任务驱动变教为学——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1):8-9.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小学生小学数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