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基础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及课后评价

2024-04-25 10:16王志敏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有效性

王志敏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地理课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构建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思维,为地理实践提供指向,才能落实“人地协调”这个最终目标。本文笔者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基础,深入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现状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后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146-03

一、初中地理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介绍

如今,新课标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关键在于是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目前,关于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解读,其中整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協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维度,这就在实际地理学科教学发挥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图1)

人地协调观素养表现为能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作用、人地协调的措施来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从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人地作用相互性的哲学辩证视角来解读的;综合思维则表现为能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来认识世界,这是从“要素”多样性的角度解读的,既将大气、地形、水等地表环境的物质构成视为要素,也将时间、空间视为要素;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则既有从知识、能力、观点等认知程度进行划分,也有按照从意识到方法再到应用的素养发展和外化过程进行表现的分析。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率,要对核心素养进行细致的解读,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进一步挖掘地理学科的独特价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现状分析

(一)结合学生学情,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切实结合学生学情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比如,在针对《地球的公转》这一课程讲解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方式与知识呈现上应精心准备,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学生参与热度。

一方面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教师可以把地球的公转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学生不知和已知、浅知和深知的基础上,创设观察教师影子这个有趣的教学问题,将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真实的生活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直观的教具,在实操中感受地球的公转,回顾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知识。通过设置生活化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既能培养学生科学求证的思维,还能培养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另一方面,课后课程评价积极进行。初中地理阶段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积极进行课后评价。在交流中,学校应积极进行研讨交流活动。比如,由初中地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并且与兄弟学校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聘请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总之,立足学生学情,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课后评课交流,让一线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切实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保证课堂效果的高效实现,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参与。比如,初中地理教师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题教学中,利用户外环境创设“生动”的情景,可以带领学生将攀爬泰山的体验融入课堂,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寻泰山位置、做爬山准备、研泰山地形”等教学环节,并逐一展开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获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借助手机徒步户外软件,将泰山攀爬行程轨迹完整呈现出来,并配合等高线内容的讲解,用此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采用“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技术,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利用图文影视资料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阶梯式问题串为导向,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描述、比较、归纳、说明分析、评价等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深度思维,高度参与课堂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立足育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要切实依据当下的育人目标,以目标的引领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一方面,应对育人目标进行积极解读。初中地理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标准基础上,对育人目标进行解读,必须切实明确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育人目标已升级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而中考命题要求坚持素养立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地理育人价值、体现时代需求、关注学生发展,用所学知识和原理、从地理的视角、正确地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借助知识而又超越知识,并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因此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地理课堂教学需要从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学生高度参与四个方面落实。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才能够提升能力,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在高度参与的学习中、在不断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深度思维。

另一方面,育人目标与课后评价相结合。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对课程进行评价,对课程是否在新课程标准下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评估,是否能够做到将新课标中出现但教材没有的部分用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高度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课程有机整合,构建开放型课堂,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家国情怀。教师综合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落实需要教师队伍积极转变思想,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实现跨学科领域学习,以此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观念未能及时更新

当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新解读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学习,用全新的理念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其中就地理教学中的區域认知而言,新课标的提出则有着极大的创新。(图2)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就区域认知而言,新课标更加注重从整体性调动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系统性和获得和应用。而在实际落实中,部分教师未能积极更新理念,导致实际教学工作存在欠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与预期目标也存在较大的出入。

(二)大概念教学未能全面落实

八年级地理知识学习是整个初中甚至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这一时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地理教学贯彻大概念教学方法,从课程作业设计、课堂知识引入和课后评价落实等方面都应系统、全面地渗透落实。就作业设计而言,高质量的地理作业设计,首先要从注重单一课时向更关注单元或主题统筹转变,从注重知识、方法再现向更注重学习思考、领悟创新转变。但这一方面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欠缺,大概念教学质量仍需改进。

(三)教学评落实存在欠缺

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估工作,是地理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而教学评的一致性落实是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创新的重点。但实际教学落实中教、学和评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未能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估,同时评估结果反馈存在欠缺,不利于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落实。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积极更新理念,科学引导

教师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非常关键,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队伍要积极更新理念,不断发挥引导作用。其中不但要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与目标贯穿整个课程标准中,还应促进素养导向的地理课程改革逐步落实;教师要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围绕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或项目落实,以此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思维方式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操性,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参与实践的机会;制订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联结,形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评估依据。

在以上各个方面理念不断更新下,依据新课标标准,发挥正确引导作用,真正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有效引导作用。

(二)贯彻大概念教学,高效落实

在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中积极贯彻大概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在实际落实中积极践行以结构化教学为基础的大概念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建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体系。地理大概念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更深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公开课案例“地理知识与风水学说”,从“藏风得水”“风水宝地”等多个风水思想维度,解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聚落选址、气象变化等地理现象,向学生展示大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三)教学评一致实现,重点推进

在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实现有着非常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教学评估和其他教学过程存在断裂的现象,教师要进行改进和落实。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就学生地理知识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评估,结合小组评估、个人评估和团体评估方式全面落实。通过评估工作的改进,切实获得学生的真实意见,以此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取得的教学成效,教师需要从更新教学观念、贯彻大概念教学以及教学评一致性实现等方面落实,全面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地理素养。

(责任编辑:刘婷婷)

参考文献

[1]孙娟.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以“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22):62-64.

[2]肖春生.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1(5):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