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思维逻辑探析

2024-04-26 01:35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曹鑫海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尹玉乾
办公室业务 2024年5期
关键词:红色主体思政

文/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鑫海;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尹玉乾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加强红色资源研学,既符合当下“四史”学习教育的方向,是对广大党员同志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新课题,需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明确相应的思维逻辑。

一、价值判断:认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意义,回答“怎么看”

“怎么看”聚焦的是如何正确看待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问题,即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判断中既要认识到红色资源本身的价值,也要充分认识它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

红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两者的目标同向性能够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确立基本的价值指向。另外,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红色江山的底色,无论是其中蕴含的物质财富还是意识形态财富,都有滋养、熏陶人的精神和信仰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红色资源既是载体,也是强有力的抓手,正确认识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是利用它的重要前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红色资源是宝贵的意识形态资源,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和力量,两者的融合本质上是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优化和升级。“红色资源作为中国革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发展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加强理论武装、学科建设、日常教育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政策,充分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和优质资源。其中,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价值引导的角度而言,红色资源是最佳选择之一。“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积极作用”,红色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出其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通过对红色故事、人物或精神的学习,学生能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积极的政治心态。同时,对红色资源进行融合还可以规范学生的价值行为,实现价值外化。

辩证客观地认识红色资源和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之间的联系,既要认识到红色资源本身的价值,也要认识到两者融合之后的叠加价值,以价值认知为逻辑起点,为后续正确处理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二、主体依托:梳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回答“依靠谁”

“依靠谁”探讨的是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施主体依托问题,聚焦此项工作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的梳理,应该从两个角度着手分析。其一,认识到红色资源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的双重特殊性;其二,认识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应该在“大思政”格局下进行理解。

第一,随着“四史”学习教育的推进,红色资源的特殊性日渐凸显。其双重特殊性体现在:是高职院校所有党员教师和学生接受“四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本身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课堂的重要资源之一。兼顾以上两者,主体与主导关系便不是单一的,主导与主体的对应既可以是上级党委、学校党委对学校基层党支部的领导,也可以是党支部对所在支部党员的引领,主要关系是在党组织关系的范畴内;另外,针对红色资源本身具有的教学资源意义,主导和主体关系则主要体现在教学关系中,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展现,这里的教师主要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也包括所有课程思政中使用红色资源的任课教师;倘若在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场所中,主导方还可以将场馆负责人员、解说人员等纳入其中。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时时、处处育人的目标和效果,需要人人都秉持‘大思政’理念,树立‘大思政’格局。”[3]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出了相关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通过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在内的七个子体系进行规范、有序地运行。这就将 “大思政”格局下的各个环节和人员实现了协同,在此格局下的主导者鲜明地体现为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教师、辅导员团队、教辅及服务人员,而主体主要是学生群体。

综上所述,在探讨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依靠谁”的问题时,需要协同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并考虑到主体与主导方在不同关系中的差别呈现,把握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树立“大思政”格局,立足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将主体让位于学生,教师及各方人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提前在身为“主体”方的环节上完成学习与转向“主导”的筹备。

三、路径选择:立足思想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回答“怎么做”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只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这深刻阐明了“思”与“行”的辩证法,无思之行不可取,无行之思也没有实际价值。立足思想与行为的辩证关系,在思考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意义与主体依托之外,还需要重视“怎么做”的问题,即为追求这项工作的落地见效而探索有效方法、提出路径选择。

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对红色资源的重视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校内各方力量,形成人员合力;聚焦主体建设,打造主要阵地;捕捉时机,寻找突破点,善于发挥优势。

(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工作协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扯面广、涉及因素多,只有强化高校党委的领导统筹、落实好主体责任,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4]。高职院校要依靠党政工联合治校的有力战线,坚持党委的领导作用,党委负责统筹各方,做好顶层系统设计,推进重点任务的完成与落实,并领导加强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发扬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做好领导、统筹、宣传、落地等安排。同时,需组织、领导、强化各部门工作协同,为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基础,推动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和改革,为充分保障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

(二)聚焦学生主体,打造课堂阵地。高职院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更应聚焦于学生这一主体,并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育过程。打造课堂阵地,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把红色资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推动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可通过对红色资源的研学,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并增强理论和资源的衔接和融合,进而突出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洞彻性和时代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推动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年学生的心中。

(三)推进实践育人,发挥本土优势。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课堂的重要环节,推进红色资源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是推动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托。在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中,应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载体的教育作用,助力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职院校对红色资源的使用可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的红色资源与其他地区的红色资源既一脉相承又有显著特点,如革命遗址数量多、资源分布集中、具有城市性、源头性资源众多等,“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和发展的历程,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海红色资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上海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实践的路径”[5]。以这些“生动教材”开展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坚持“开门”理念,创建思政“大课堂”。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政工作的主渠道是思政课堂,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需要在“大思政”格局下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创建思政“大课堂”,“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别,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6]这就为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助力高职思政工作拓宽了渠道。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应尽可能地整合一切合适的红色资源,将其作为思政工作的有力“抓手”,可以利用红色党日、红色主题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以红色资源为主旨的思政“金课”,增强红色铸魂效应。“开门”办思政课同时也意味着加强校校合作的聚力作用,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这种合作交流共享红色资源、共研红色资源。

四、结语

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铸魂育人价值和历史价值,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政工作有助于发挥其作为“生动课堂”的育人作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因此,无论是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党的建设的角度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要确立正确的思维逻辑,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明白“怎么看”、解决为什么用,也要妥善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落实主体依托和责任,聚焦“依靠谁”的同时也要明白“为了谁”,打造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协同整体效应,在工作的推进中真正地将思想落实、落地、落到细处,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路径,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实现逻辑的完整性。

猜你喜欢
红色主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