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26 13:35王飞
旅游纵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齐鲁农耕山东

周 满 王飞

(1.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济南 250200;2.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引言

2023 年,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聚力山东文化强省“两创”引领,用好齐鲁农耕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而旅游经济是促进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推介。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大力促进文化、旅游的高质量融合,有效推动山东省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齐鲁文化强省。2023年,山东规模化乡村旅游点达3500余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达33 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达8.9 万户,吸纳安置就业达58 万人。到2025 年,山东将打造200 个省级重点村、1 000 个景区化村庄,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就地创业就业、富民增收的幸福产业[1]。

一、齐鲁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理论性分析

齐鲁文化主要以农耕经济为基准,始于黄河中下游。齐鲁人深受齐鲁文化的滋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农耕文化是历史悠远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齐鲁大地的农耕种子、用品、施肥等实物形式以及耕作技术、农活、耕作理论等非物质形态构成了齐鲁农耕文化的基本要素。乡村旅游旨在享受乡村气息、感受乡村度假,没有文化干扰、没有破坏生态环境,以一种旅游野居著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鼓励农户多去不同功能的农业景区体验乡村观光、耕作文明教育等生态休闲[2]。

二、山东省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山东省农耕文化发展

山东省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满足农作物耕作的需要。山东省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山东省积淀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和文化习俗,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包括生产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众多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数年稳居全国各省之首,2023 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八千八百多万亿元,同期增长约五个百分点;而人均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农村居民超两万元,同比增长超过六个百分点。要立足农村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当代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提升农耕文明。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旅游模式,很多游客更是慕名而来,让乡村成为一解乡愁的“栖息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聚宝盆”,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山东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集约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村镇建设,创建首批省级民宿,创新打造“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乡村旅游品牌,使产品供给丰富且多元化[3]。2023 年,济南市莱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赓续红色根脉,整合绿色资源,多元发力、奋力攀高,推动“红绿共融”,绘就诗和远方美画卷。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耕文化的价值和传承

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绿色低碳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3 年3 月25 日,山东举办“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讨会”;山东坚持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紧紧围绕“聚人气、促消费,提服务、树品牌”,聚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一)传承农耕文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精神力量

山东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改造升级。2022 年,山东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一千多亿斤,连续两年超过一千亿斤。农产品出口总额高达约一千四百亿,连续24年蝉联全国冠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一万亿多,处于全国第一位。2023 年,山东将继续保持“走在前、开新局”的发展强劲势头,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化、加快建设齐鲁农业强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和生物生态,加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最大化地发挥农耕文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自我生态净化机能,借鉴农耕文化的环境理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4]。

(二)传承农耕文化是树立乡土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气所在和自信之源。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渗透力与稳定性,充分挖掘农村的各种潜力,整合农村的生产、生态、生活与文化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资源转化资本。传承农耕文化是加速树立乡土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乡村旅游的灵魂所在,这样才能共同联结现代都市生活和传统乡村生活。

四、农耕文化资源在山东省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模式

(一)山东探路数字化农业新模式

数字化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基于互联网平台产生效益,推动农业数字化快速发展。2023 年,山东首个“草莓盒马村”在济南市历城区成立。山东培育的盒马村已经超过20家:全国首个“鲜花盒马村”落地菏泽牡丹区皇镇街道南靳庄村,该村芍药鲜切花销售额占全国一半以上,还有青岛莱西马连庄“瓜果盒马村”、胶州斜沟崖村“大白菜盒马村”、临沂李艾曲村“黄瓜、茄子盒马村”等。借助盒马的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升级现代农业数字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数字农产品产源地,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二)齐鲁特色传统村落风貌观光模式

传统村落是耕作文明可贵的历史遗产,里面吸纳了景观文化、文明记忆等,同时也是我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载体。山东文化是具有儒家精髓的城市文化,灿烂耀眼的传统文化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村落文化气息。山东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有4 处世界文化遗产、173 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 座国家级文化名城、75 处传统特色村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占据196 处。2023 年,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青岛市平度市田庄镇官庄村、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隋庄村等43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山东民俗文化记忆馆——农耕文化展示模式

农耕文化展示模式主要是以静态的模式向游客介绍农耕文化,展示与农事生产生活相关的物品等。山东省广饶县农耕民俗文化记忆馆以展示农耕文化为重要内容,留住乡村记忆,留住中华文化的根。济南平阴县孝直镇的山东乡忆民俗文化博物馆储存各种民俗器物及藏品约30多万件套,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研究价值、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5]。

五、高质量发展下山东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财政资金匮乏,政策扶持政策不够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很难得到有效地发展。在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即使获得山东省政府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但是缺乏专项指导、管理混乱、经营理念较落后;加上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实施落地不够,很难形成乡村旅游开发的集聚规模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充分使用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化效益是山东省财政面临的重点问题。

(二)农耕文化内涵未得到充分地挖掘,经营方式过于商业化

山东乡村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在价值和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这些如果得到充分地开发,就能够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在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农耕文化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容易被忽视,农村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背离了初衷。一味地追求初级的游客体验,没有深入地挖掘本地区的农耕文化内涵,导致原有的农耕文化缺乏本土特色。

(三)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较小,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不足

促进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深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农耕文化发展理念,提高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村里到处都是“脏、乱、差”, 缺乏整体规划与部署,未能有效、科学地评估本地生态环境,甚至以破坏乡村的天然环境为代价,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忽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美感,也难以发挥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六、山东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高质量融合的路径

(一)深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农耕文化发展理念

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加强乡村治理,综合规划,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好客山东”之称,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022 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超过一万亿元,乡村旅游收入约两千亿元,同比增长约十四个百分点。探析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乡村旅游有创造力、有活力,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二)数字赋能,打造齐鲁特色乡村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立足于山东省的农村农耕文化资源,深入地挖掘具有地域特征的农耕文化内涵,运用科技去设计富有创意、地域特色的农村农耕文化产品和农耕文化旅游平台。打造出契合我省发展理念的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力。凸显数字农耕文明,形成“乡村+农耕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农耕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七、结语

齐鲁大地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文化根基,是创新乡村文化旅游和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新方向。山东省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让游客尽享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结合山东省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深耕齐鲁农耕文化的文化内涵和重塑价值,充分实现齐鲁农耕文化振兴。加强齐鲁农耕文化保护、培育齐鲁特色农耕品牌等,促进山东省乡村经济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界定其在山东省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着力推动齐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猜你喜欢
齐鲁农耕山东
图说山东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齐鲁声音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