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机理与路径探索

2024-04-26 03:08龙治刚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协同职业发展

龙治刚

[摘 要]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时谈时新课题,文章梳理了三教协同创新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开放大学在三教协同创新中的使命,分析了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机理,给出了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三教;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8(2024)01-0005-05

Exploration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Open Universities

Long Zhiga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Xian 710119)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new topic.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xpounds the mission of open university in 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ope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giv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ope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words:Three-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3,明确给出了三种教育属性需协同创新发展,为新时代三教协同提供了根本遵循。开放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体系中超过59%的省级开放大学办学涵盖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种教育属性,做好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梳理发现,在全国44所省级开放大学中,有26所同时开展三教办学,如:云南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重庆开放大学、宁夏开放大学、陕西开放大学等,横向比较,开放大学的高等教育和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渊源、选拔机制、培养群体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它承担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使命;纵向比较,开放大学办学紧密结合教育政策,从十九大报告给出三教办学方向[1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三教统筹协调发展机制[2,再到二十大报告的三教协同创新发展3,开放大学从社会职能、教育研究角度一直致力于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直至现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面对新时代三教协同创新发展这一时谈时新的课题,开放大学将继续开展这一新课题的教育教学和实践研究。

从开放大学多年运行的教育实践角度梳理来看,很多开放大学在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上也取得了一些宝贵实践经验,如在资源建设、师资共享、校企共建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的融合形成一些可圈可点的实践做法。面对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协同难点,如在区域性专业群发展、协同发展机制、两种教育的联合办学上,还有思想上长期形成的两种办学管理模式与教学管理体系难点上都需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继续协同创新发展。

二、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是时代命题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到的,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为目标,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协同创新要密切对接经济社会急需的产业人,深化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政、企、行、产、教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明确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已深刻改变原有教育模式、教学评价和学习方式,随之而现的是资源形态的重构和优质资源的整合。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数字资源极大丰富、优质教育资源自由共享,因质量而生,因质量而亡的时代已经来临。

数字时代下的协同创新发展要在泛在智慧学习环境下,以质量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产业工人和社会企业需求的技能提升培训为内容,以受教者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终身教育体系上进行协同创新。

(三)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协同创新发展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2023年底毛入学率已经超过60%,普通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由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其特征包括:“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只是一种学习场所;谋职过程中,将以学历证书为主转向以资格证书为主”,基于此,以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学校,也就是开放大学急需依托国家教育方针,融合创新,统筹多种教育模式协同创新发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从制度上要保证受教育者的多路径教育融通,从技术上要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从对象上要满足多层次受教群体需求,从内容上要拥有丰富优质适合的学习资源,从方式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等构建渠道畅通、方式灵活、资源丰富、学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

(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发展

共同富裕是2021年6月“十四五”开局年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教育领域的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共同富裕背景下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就是要实现中西部、偏远地区等复杂情况下的教育公平,满足残疾人、失能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学习需要的教育公平,其关键是要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包括师资资源、数字化资源和企业资源等。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发展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构建服务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强调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受教育者更好地学习和工作的使命。他们更要以产教融合为主,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使产业工人按需接受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能力迭代和技能提升,为培养大国工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发展

教育办的好不好,不是自己说好就好,而是广大受教育者说好才叫好,广大受教育者是出卷人,教育举办者是答卷人。办人民满意教育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关键是要有顺应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优质、适合、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和自我提升需要。

三、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机理

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现存的两种教育类型,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从这两种教育属性的异同入手,找出他们的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异表象

开放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教育手段。强调学习的开放性,强调依托互联网、平台和优质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个体学习需求,用以满足全民受教育的权利;强调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强调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开放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学习者的自律性和教育质量保证的教育挑战。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一种教育形式。其更加强调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强调实践性、针对性、与产业结合紧密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因此职业教育自身带有较强的社会属性,短期看,其就业率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社会反馈成为教育质量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学组织、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教育组织上,开放教育主要依托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采用学生自学和网上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辅以集中面授,更加突出其“开放”的自主性、靈活性的教育表象;而职业教育在教育组织上主要采用集中面授进行学习,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上属学生通过平台、数字资源辅以自主学习。在教学支持服务方面,开放教育建设重点围绕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平台、学习资源、双向视频教学环境、虚拟实训室等的建设;而职业教育建设重点围绕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实训室、实践基地等建设。

(二)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质化内涵

1.两种教育教育本质相同

整体而言,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在内的任何教育阶段,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任何教育类型都可依托信息化手段,采用开放教育模式开展育人工作,它打破时空的限制,倡导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随机性;高等教育阶段的任何组织机构,包括“双一流”院校,职业院校还有开放大学都需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其本身带有鲜明的职业属性;也就是说开放教育模式可以用在职业教育办学中,职业育人是任何教育类型体现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归宿。

因此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哲学本质是相同的,即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7,都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两种教育教育目标相同

教育目标分为狭义目标和广义目标。狭义目标指通过教育满足学习者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由个体组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与重构,需要个体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生存能力,用以满足动态发展的社会需求,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成为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动力和目标,因此狭义上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而教育的广义目标是满足国家的建设发展需要,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从国家、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来看,社会建设和进步的原动力来自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使命,因此广义上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

3.两种教育在社会大众受教育的过程同构

不同受教育者在其生存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高校学生毕业后可以根据就业需求进入职业教育机构提升职业技能,职业人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回炉高校提升知识结构,本质上都是活到老学到老,这正是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者体系的关键所指。

综上所述,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异表象和同质化内涵是探索两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

四、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化教育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开辟三教协同发展新赛道,围绕经济社会急需人才,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实现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激活动力机制,提升协同创新发展粘性

1.立足教育使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立足当下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统筹布局,完善学科、师资、考核、激励等体制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宣传、学习,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层理解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内涵,从思想上接受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终身学习理念。二是从考核、激励、评价和保障等体制机制入手,特别是有针对性的考核、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制度体系,激励和调动参与主体的动力和积极性。三是完善用人机制,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敢闯敢创新同时又熟悉具体业务和流程,为人正派、一身正气、作风优良的中坚力量选拔出来,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依托教育制度,发挥学分银行“立交桥”作用

一是政府部门加快建立国家资历框架。资历框架在推动各类教育衔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和全民终身学习中既处核心地位也是基礎地位。

二是加强各类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及更新换代的管控,建立各类教育之间的转换机制和立法机制,完善学分银行制度等。

三是发挥学分银行在学习成果认证中“立交桥”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和成果认证之间有效衔接,继续教育有效学分的灵活互通和相互转换,使受教育者多通道成才。社会倡导每位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者在学分银行平台创建个人账号,用于存储和积累学习成果、技能证书等,实现教育多路径融通。

(二)构建智慧教育环境,打通协同创新发展通道

1.构建5G智慧校园,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智能化

一是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物联网新技术,构建兼具管理与服务功能的5G智慧校园,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教学、管理平台,远程学习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学分银行管理平台的相互融通,共享数字资源,最终实现学习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考试测评数字化和管理服务智能化的数智育人环境。

二是通过5G网络全覆盖,实现校内“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学习网络。

三是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在大量随手可用的数字教学资源中获取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者学习行为大数据,实现学习资源的精准推送,实现个性化教育。

四是利用教育教学管理大数据,创新数字化教学评价手段,建立多场域、多维度的师生数字画像,精准刻画教师科研项目、学科成果及教学状况,科学测评学生认知结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经济状况等要素,让教育管理与引导更加精准、全面、科学。

五是依托智慧教室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通过智慧教室、双向视频设备及5G网络,使因偏远山区、因区域、地域原因导致教育发展差异较大的地方,能够享受大城市、名校的优质教师资源,也能和教学名师一起互动,实现教育公平。

2.开发适合性优质教学资源,惠及广大受教育者

一是学习资源的建设以满足学习者学习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建设大批适合性优质教学资源,惠及广大受教育者,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资源建设上,遵循在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模式下校企共建共享,依托教育数字化实现教育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

(三)对接职业属性,夯实协同创新发展内涵

1.强化教育过程管理,提升教育育人质量

一是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群,形成有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学历教育专业。

二是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围绕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多样化,加强数字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完善教与学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健全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和第三方组织机构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产业贡献程度、社会服务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外部评价体系。

三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动态质量监控系统,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围绕提高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领域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制定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师资、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共建共享。

2.深度校企共建,推动教育融通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这与开放大学的紧紧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是一致的。一是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都需要与企业深度共建,通过专业建设与产业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开发特色教师培训项目和优质课程资源等等,不断完善开放教育、职业教育与企业市场需求的双向衔接。二是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承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培训和短期灵活教育,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业务,强化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在师资,专业、课程,资源等方面相互融互通,融通共享,互惠互利、协调共生、各美其美的资源共享教育生态。

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弘扬工匠名师典范

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当下,单纯学校教育,已满足不了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终身发展需要,都要接受职业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终身教育理念赋能提升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从“阶段教育”升级为“终身教育”,做好“一体两翼”创新融合,坚持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全社会弘扬工匠名师典范,设立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开展名师名课活动,推广工匠进校园、定期组织开展研修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开展师资交流、技能竞赛、实践教学、工匠进课堂等活动,赋能并推动工匠人才持续增能提质,推动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五、结语

开放大学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变6。面对未来,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面对问题、难点、困难,开放大学同仁们应勇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eqid=eaf71f3d00065c00000000066475aa87 [2019-11-05].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2022-1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2022-04-21].

[5]楊继龙.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 2023, 43(1):79-84.

[6]崔新有.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新使命、新路径[J]终生教育研究,2023(1):3-9.

[7]吴南中.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表征、时序与实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6):45-48.

[责任编辑 李 帆]

猜你喜欢
协同职业发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