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失能老人护理的智慧养老的可行性及社会效果

2024-04-26 19:04张悦童刘英杰
中国市场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张悦童 刘英杰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从技术支持、信息沟通、远程监护三方面,对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农村失能老人的护理存在经济成本负担、管理风险、卫生安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农村失能老人的护理应避免技术替代人情温暖;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共享经验和整合资源;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智慧养老服务;农村失能老人;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1.015

1  引言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扩大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对于他们的照护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农村地区仍缺乏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导致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急需研究一种全新的照护方式,以提高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和效率[2]。在养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完善加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养老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及技术,难以适应农村失能老人个性化、专业化极强的服务需求,还需研发更加智慧的养老产品。而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智慧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在提高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养老成本,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

2   概念界定

2.1 智慧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intelligent care for aged)是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首次提出的概念,指打破传统养老模式受时空约束的缺陷,借助现代科技,将各种养老服务参与主体进行整合,通过政府、社区和医疗机构等物联网平台的协同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3]。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就是通过对智能设备的远程操控和运用,使得传感器和智能平台得以实时控制养老服务产品。在我国,智慧养老通过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将老年人、家庭成员、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社区以及政府相关机构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远程监控,高效响应老年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便利[4]。

2.2 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是指因年老、身体虚弱、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各种机体功能出现障碍,而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5]。按照国际标准[6],进食、穿衣、洗澡、如厕、上下床和室内走动6项日常生活活动指标中,1~2项做不了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做不了定义为“中度失能”,5~6项做不了则为“重度失能”。

3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可行性的分析

3.1 技术支持

随着网络系统不断完善,无线网覆盖范围扩大,5G和物联网技术快速进步,智能化设备广泛普及,物联网正逐步实现实际应用,而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在其中具备独特的推动效果,使得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始走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7]。大数据在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智能化照护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随着在线医疗用户数量不断增长,智能家居的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这种增长趋势大大推动了社会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2021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接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此外,广大领域还在加大对智能设备性能的投资改进,以不断提升语音、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开放服务的能力[7]。智能化照护技术和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视频通讯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遥控医疗指导。此外,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产品能够为失能老人提供物品位置信息提醒[8],进一步优化了与农村失能老人相关的智能产品功能。这种持續改进的智慧养老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农村失能老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智慧养老服务。

3.2 信息沟通

农村失能老人较城市失能老人信息沟通方面有较大缺陷。有研究表明,城市失能老人使用养老机器人的可能性是农村失能老人的1.394倍[11]。我国的城乡资源分布与科技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因此,在受环境影响方面,相对于城市的失能老人来说,农村失能老人在获得养老服务高科技产品相关信息以及在养老产业社会氛围方面存在自然的缺陷[11]。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农村失能老人信息沟通上的缺陷。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已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虽然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相对较低,但通过农村网络建设的完善,这一问题逐渐得到缓解。采用智能机器人、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农村失能老人获取和传递信息,例如关于养老服务、健康咨询、社交活动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可以通过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培训和指导,提升其使用科技设备和应用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信息沟通的效果。

养老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康复等服务,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咨询和照护服务。同时,通过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可以远程监控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并及时提供援助。这些数字化服务的提供,可以弥补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让农村失能老人在健康保健方面得到更好的关注和照顾。

3.3 远程监护

目前,在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仍被广大失能老人视作主要选择,原因是这种服务能够提供熟悉的环境,更好地满足农村失能老人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但是,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未引入智慧化技术,故而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根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照护费用分别约为2020年的6倍和11倍。而在2020年至2050年期间,我国城乡失能老人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的财务需求更加旺盛,照护成本大幅上涨,并且农村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9]。智能远程照护服务具备无时无地限制的优势,同时还能够减少照护费用。此服务能有效解决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日益加重所带来的照护成本压力。智能化照护会根据农村失能老人的需求和自理能力提供个性化照护,借助智能产品实时监测以提升安全性,并鼓励他们参与个人健康管理,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以满足积极适老化的要求,使农村失能老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继续学习、享受乐趣以及发挥作用,实现更好的老年生活目标[10]。

4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农村失能老人护理存在的问题

4.1 卫生安全问题

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存在着较高的传染病风险。农村地区居住的老人家庭通常面积较小,通风不良,卫生设施不完善,易滋生病菌和传播疾病。而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需要使用的各类设备,如床上护理床、电动轮椅、监测设备等,都是需要接触老人身体的物品,如果不加强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就可能成为传播病菌的媒介。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一些老人家庭往往存在着偏废弃的医疗废物处理问题。这些医疗废物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可能对老人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存在一些医疗设备和废弃物产生,如药品包装袋、输液管、一次性护理用品等,如果不做好废弃物分装、清理和妥善处置,容易滋生致病菌和传播疾病。此外,农村地区医护人员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家庭可能依赖于商业养老机构提供的护理服务,但并非所有商业养老机构都能保证卫生安全,一些机构可能在设备的清洁消毒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果农村地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推广不加强对商业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就可能因为卫生问题影响老人的健康。

4.2 经济成本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农村地区面向农村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推广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软硬件设备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支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农村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都是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经济成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可持续的智慧养老服务。同时,还需要关注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灵活运用现有资源,探索适应性更高的服务模式,以确保智慧养老服务能够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落地。

4.3 管理风险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对于农村地区的失能老人的护理来说,不仅需要解决成本问题,还需要考虑到一系列的管理风险。特别是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信息泄露、数据安全等风险。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对于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不熟悉,管理风险问题更为突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农村地区相对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支持,不具备强大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对于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要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和加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同时,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需要依赖于多个系统和设备的互联互通。网络连接和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服务中断,影响失能老人的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如城市地区稳定,设备安装和维护也可能面临困难。故而对于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需加强网络和设备的稳定性管理,保障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5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农村失能老人护理的对策

5.1 避免技术替代人情温暖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不能完全取代人情温暖,需要在服务中融入人性化的关怀,让老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关爱。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虽然可以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服务,但是也需要避免技术替代人情温暖。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陪伴,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在使用智慧产品时不要忽视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所以需要定期组织志愿者和社工参与工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增强老人的社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将服务对象作为农村失能老人,在从单纯关注技术及养老产品向有形展示与服务转变时,应以尊重以及正视农村失能老人的自我价值为前提,在提供智慧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即以老年人为中心开展服务,将养老服务的根本目的定位在老年人身上,尊重他們的个人需求,突出养老服务对他们的特殊需求的契合性[12]。智能产品的设计可以在语言功能、外观设计上体现出农村失能老人的心理需求,切实为老年人考虑,增强人性化的体验。有了融入人文关怀的智能科技产品的加持,智慧养老服务会更到位,老年人会感到更贴心。同时,尽可能支持农村失能老人的情感需求,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有包容、有温度、有情感、有尊严的生活空间。

智慧养老服务人员还需要针对农村失能老人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开展评估随访,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并记录上传等,同时宣传和教授农村失能老人简便实用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帮扶时农村失能老人及其家属可以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同时,教授农村失能老人缓解负面情绪及压力的技巧,增强其自身抵御心理健康危机的能力。通过以上行动,进一步让农村失能老人安享着有尊严、有亲情、有温情、有品质的“四有”幸福康养生活,让农村失能老人家庭获得感大幅提升,让尊老敬老等传统慈孝文化氛围愈发浓厚,更让智慧养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真正地体现出来并落实到位。

5.2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线上和线下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等资源,为农村失能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依托相关平台和机构,积极开展信息普及和培训工作等,使得农村群众更明显地感知智慧养老的优势,并形成一些具有本地特色或居家养老经验,由此推动地区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线上方面,通过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可以从根本上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使养老服务体系由碎片化、分散型转向整体化、综合型发展。“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体化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政府机构间共建共享、一体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系统、一体化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一站式医养康养模式、一体化运营模式。总的来说,智慧养老的实现首先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化的养老技术体系的建立,将技术应用到日常养老服务中去,提高老年人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效率。其次,将分散于不同机构、家庭和组织的养老服务信息通过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使不同的养老模式和不同的组织机构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呈现并合作,从而能够提高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

线下方面,优化服务队伍并建立激励机制,同时鼓励与支持社会资本融入智慧养老行业,吸引民间资本助力人才培养;依托岗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系统化的培养和针对性的培训,促进养老服务人才质量的提高;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人员的就业机会。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与待就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促进居家、社区、医养三方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员和信息共享;鼓励低龄以及身心健康的老年人发挥帮扶作用。

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提高各种智慧养老模式在服务、管理、运营、宣传、沟通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13]。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养老中的应用,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控管理老年人的健康情况。管理员、护理员、家属等可实时通过手机App或者PC端进行查看,当老年人健康情况有异常时会进行预警提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细致和准确的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成是养老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理想目标。而智慧养老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撑,更需要养老服务网络与其他公共服务网络之间的数据互联对接,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联,形成合力,为老年人口提供更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需求。

5.3 共享经验和整合资源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加强经验共享和资源整合,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广成功经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区域协同、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和社区等基层活力,尝试各种形式的协作互动与合作创新:实地体验、口碑传播、数据共享等有效方式,促进智慧服务产品勇攀高峰,扩大未来智慧养老与农村护理连接中跨界合作空间。

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的采用会带来多方组织和机构的互联,再通过智能技术和平台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合作。搭建农村失能老人与智慧养老产品“接轨”渠道,将各方与智慧养老相关的主体相连接,并利用智能技术破除各方之间存在的孤岛效应,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从而进一步带动各方合作之间的整合及協作。而面对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无法避免地会出现“跨文化性”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此理清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在各方合作中需要达成共商、共建、共议、共享、共治的合作关系,通过更多互动和合作,进一步增进交流,建成合作体系,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和养老整体效用最大化,从而达成多方互联,提供更多的整合要素,使多边主体拥有的关系、资源、信息和知识得以聚变,融合各主体之间的整合,实现多维度、多方面的整合。通过建立以有效率和准确性为目标的政府管理制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元化主体合作机制,智慧养老可以依靠政府对老龄人口需求的收集和了解,再将这些需求反馈到智慧养老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专业对接需求和供给,实现养老群体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互联[12]。

5.4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政策和政府作为上层建筑,主要发挥着上层主导作用,有利于推动满足智慧养老模式升级会面临的顶层设计需求,以及助力解决协同与合作壁垒难题。而通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以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推动不同层面之间的整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模式之间的相互融合。政府需要明确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取向并制定相关服务标准,通过一定技术标准来规范管理;同时,对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也要按照标准提出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服务过程的监督。建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税收、医保报销、人才创新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实保障,从而满足农村失能老人对细致入微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新期待。

政企合作,协同促进养老科技产业长足发展[11]。除了给养老高科技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建立联合产品需求分析数据库,从而帮助研发企业提出更有效的产品设计思路。政府可以为这些研发企业提供调研对象数据库支持,并鼓励它们进行广泛的产品市场调研。而调研对象也会从失能老人逐步扩大到农村失能老人群体,以期满足他们实际需求。同时,政府也鼓励研发企业进行细致、全面、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以有效地刺激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2022-01-12)[2023-01-11].http://www.gov.cn/xinwen/2022-01/12/content_5667840.htm.
  • 杜灿灿,张艳,王荣华等.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者对远程照护认知现状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5):2578-2581.
  • 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7):12-20.
  • 陈友华,邵文君.智慧养老:内涵、困境与建议[J].江淮论坛,2021(2):139-145,193.
  • 莫雯琪,徐菊玲,袁静等.“互联网+”在失能老人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5):1393-1397. 
  • SPENCE DA.Caring for the disabled elderly: an assessment of long term care financing legislation[J].Pride institute journal of long term home health care,1989,8(2):36-41.
  • 人民网.《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EB/OL].(2022-06-29)[2022-12-10].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629/c1004-32460664.html.
  • 曹梓耕,周辰雨,杨珊等.居家老年人跌倒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9):644-647,654.
  • 张良文,方亚.2020-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21,38(1):39-42.
  • 张岚,夏俏,杨红梅等.失能老人智慧化远程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6):409-414.
  • 王立剑,金蕾.愿意抑或意愿:失能老人使用智慧养老产品态度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5):89-97.
  • 张锐昕,张昊.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思路与进路[J].行政论坛,2020,27(06):139-145.
  • 严娟.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的发展展望[J].电子技术,2020,49(12):96-97.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护老使者——面向农村失能老人的智慧产品推广平台”(项目编号:20231059649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AZD03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悦童,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就读于桂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刘英杰,男,河南新乡人,就读于桂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香港开创多种安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强老年护理保险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