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老屋炊烟

2024-04-26 20:47阚文华
当代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石径雪景山坡

好久没回故乡,产生了念家的感觉,像是故乡的老屋在不断向我发出邀请,时而我也有一种重返故乡的冲动。这可能是久居城市的缘故。

今天是星期六,时令已进入寒冬。一大早,孙子拉着我的衣袖:“爷爷,你不是要带我去你老家看雪吗,今天去不?”我推开窗户观察了一下天气,听树上鸟儿的声音都冻得发抖,气温已降到零度以下,老家比这还低几度,每年冬天要遇寒潮才下一次雪,雪景三五天就过去了,待我电话确认老家有积雪了,这才欣然答应:“去吧!”

孙子长这么大还未见过雪,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北方小孩玩堆雪人的画面,一听说要去,心里乐开了花似的,先把身体捂得严严的,早早跑到门口站著,等待出发。

早上八点,我们准时驾车前往。由于是雨雪天气,路滑,我们大约开了三个小时车程,在孙子不停的追问下,总算回到老屋。我们站在山坡上,晴空远眺,群山被白云缭绕,山与山相联,一幅幅雪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山舞银蛇,让人感慨。

由于气温太低,我们只好回老屋生火取取暖。

老屋处在半山腰,有近百年历史,古朴大方,它的建筑风格既有传统的中国元素,也不乏现代的设计理念,它内部布局仍是精巧合理,每一个房间都充满生机和活力,由于年代久远,老屋墙面布满岁月的痕迹。老屋大厅向外,大门右侧有一条石径可以走下山坡,在石径两侧,途中可以看到许多精细雕刻而成的石像。回忆童年的春天,小路两侧开满各种颜色艳丽、芬芳四溢的野花,众多的蝴蝶时而在空中飞舞;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不时还有几只小松鼠在林子里跳来跳去;山下荷塘水面还可看到倒影出的天空与彩云,夜间还有提着灯笼游走的萤火虫。记得童年荷瑭的水是甜的,山上空气可谓是一尘不染的,可以用来洗肺。家中的长辈常在早上带我去山顶看日出,晚上还陪我在山坡上数星星,聊月亮,聊李白的月亮,聊东坡的月亮,聊余光中的月亮,个个月亮都行走在相思的路上,偶尔还有一颗流星从夜空划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屋没有电灯,我们兄妹夜间读书写字照明都靠煤油灯,长辈忙于农活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近年来乡村游兴起后,乡村生活成了城里人新的向往。有人把这地方比作世外桃源。族人们利用老屋古老的特色办起了农家乐,在篱笆墙上挂满红灯笼,老屋也成了一道怀旧的风景,城里人一有空就来这里打卡,或在周末相约而来,在此度过愉快的一天。孙子自从两年前来过这里后,一直都念着老屋的饭菜好吃,山上好玩,天天盼着回祖母家。

岁月更替,老屋并未变得枯燥无味,我们赶到时,这里已有很多人比我们先到。

短暂休息之后,我们来到老屋对面的山坡欣赏雪景,此时的天空变得更加晴朗起来,老屋与大山一样披上一身银装,白茫茫的。驻足片刻,我们忽然听到从远方传来微弱的音乐,一队旗袍衫后面隐约显露出声音——“再往前走!你就能看到‘老屋啦!”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童年的味道,我不停地寻觅,深深地吸上一口口气, 然后再慢慢回味。

我虽告别故乡多年,但从未忘记家乡的美和乡亲们的好,特别是奶奶做的的回锅肉,妈妈糊的小风筝,屋前的桃树枣树,这些诗意一样的场景与生活,牢牢地都封存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回望故乡,我发现老屋的那份清新与恬静还在,在孙子天真戏雪时,我捧起一捧雪放在胸口,犹如捧起一颗洁白的心,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故乡的童年。

大约下午五时,我们结束了愉快的一天,不舍地离开老屋准备返程,走下山坡,我回望老屋时,又见老屋炊烟升起……

2024.1.24

作者简介:阚文华,笔名阿修、文夫,生于六十年代初,四川眉山人,东坡区作协会员,爱好诗歌、散文,作品先后在《眉山日报》《星星诗刊》《诗路文学》《青年文学家》《定远文学》《稻田文学》《西部文学天地》《凤凰诗刊》等杂志和网络上发表。

猜你喜欢
石径雪景山坡
作家现在时·朱山坡
怨回纥·茶煮红英疾
山行
山村早行
示 己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寒林图》
山坡上的比赛
雪夜遇熊
山坡上,立着这样一棵老树(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