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和突破口

2024-04-27 19:02◆贺
创造 2024年2期
关键词:云南升级转型

◆贺 鹏 韩 斌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坚定不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既是云南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幸福实景的重要方法。

一、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加密切。”联合国发布的《2024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 年的2.7%放缓至2024年的2.4%,低于疫情前3%的增长率。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困难重重,经济转型升级是各国当前的重要任务。总体而言,在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科技进步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出发达国家更加注重高端制造业、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而发展中国家则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的特点。

(二)国内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的增长动力逐渐减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动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崛起。同时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云南经济发展情势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云南提供了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等资源。2023 年云南的花卉、中药材等育种创新水平全国领先,有机农产品获证数居全国第2 位,并且打造了6 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4 万亿元。同时,旅游业迎来新发展,新增2 个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领旅游发展新时尚,接待游客10.42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4 万亿元。另一方面,云南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2023 年云南改造提升烟草、有色、化工等产业,以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连续18 个月保持25% 以上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2%,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推动工业由传统产业拉动向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转变。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合作潜力。2023 年云南务实推进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创新开行“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中欧+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发展远超预期,累计发送旅客超2500 万人次、运输货物超3000 万吨,运输范围覆盖全国31 个省区市、12 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我国联通中南半岛及环印度洋地区的铁路大动脉。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32.2%,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全省投资建设运营的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如期通航,在周边国家实施58 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快推进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河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建成开园。成功举办南博会、旅交会、产业转移系列活动等。

云南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建设美丽云南是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担当,同时也是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宝贵财富。2023 年云南“九湖”水质总体向优向好。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4%,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绿美云南建设全面提速,完成营造林418 万亩,新增绿化面积13.73 万亩,新建成绿美乡镇100个、绿美村庄200 个、绿美河湖296 个。新增5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 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成10 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清洁发电量占比为83.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3%。

综上所述,云南的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出地理与资源优势、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融合、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以及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等特点和趋势。整体上,云南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性的特征是攻关期、政策叠加机遇期、后发赶超奋斗期。云南在今后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当关注并应对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实现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二、云南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难点

(一)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

云南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学的视角中,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中愿意并能够支付商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市场潜力未能充分释放,经济增长动力未能完全激发的状态。有效需求不足在云南经济转型中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失衡。随着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市场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不足,或者传统产业退出市场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有效需求的短期不足。

社会预期偏弱是云南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一是认知与接受度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受云南资源型产业主导地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社会各界对产业结构转型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和接受度的不足导致了社会预期偏弱,使得产业结构转型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二是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云南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进步方向不明确等,使得社会各界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前景持谨慎态度,由此削弱了社会预期。三是信息传播与沟通机制待完善。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沟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在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理解偏差,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社会预期。

(二)产业层次和外向度偏低,创新支撑与发展需求不匹配

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层次和外向度的偏低以及创新支撑与发展需求不匹配是两个关键性问题,这对于理解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产业层次偏低指的是云南的产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而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等低端产业的比重偏高。这导致了云南的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这种产业层次的偏低,既与云南的历史发展路径和资源优势有关,也与当前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趋势不相适应。

其次,外向度偏低则指的是云南的对外贸易、国际合作等外部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相对较低。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由于历史原因、交通瓶颈、政策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云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最后,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支撑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的供给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错位和不平衡。创新支撑不足、创新要求更高、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

云南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产业层次和外向度偏低以及创新支撑与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产业层次和外向度的偏低是云南经济发展现状的直接体现,而创新支撑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则是制约云南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首先,从结构性压力来看,云南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云南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过度消耗,同时伴随着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此外,云南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加剧了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根源性压力则主要源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云南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重的产业,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环保意识的缺失和环保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企业和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足也限制了环保工作的推进。

最后,趋势性压力则来自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云南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然而,云南在环保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面相对滞后,应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趋势性压力较大。

总体而言,云南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和趋势性压力相互影响。这些压力不仅源于云南自身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问题,也与国际环境变化和全球趋势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和综合应对这些压力,以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一)壮大三大经济

第一,做特做强资源经济。云南以其独特的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著称。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需要深化资源开发利用,提升资源的附加值。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绿色发展,云南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经济的特色化和高端化。

第二,做大做实园区经济。园区是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动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园区的经济规模,还可以提高园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做优做活口岸经济。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拥有多个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了优化口岸经济,需要提升口岸的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和货物选择云南作为进出口通道。同时,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优化贸易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提高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二)扩大开放水平

扩大开放水平,既要讲“量”,也要提“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打造“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的开放组合。加强滇中区域的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形成经济增长极,可以为提高开放水平和质量提供坚实基础。依托中老铁路这一战略通道,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与老挝的跨境经济合作,共同打造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为中老经济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通过打造“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的开放组合,云南将进一步拓展其开放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一组合将充分发挥云南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潜力,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结合具体的实施措施,如深化国际贸易合作、吸引外资投资、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使云南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由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要求云南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对云南而言,生态建设就是经济建设,保护环境就是创造价值和财富。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迈向一个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未来。

云南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云南两会精神为引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共同描绘出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中,我们不仅要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更要铸就生态文明的新标杆,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享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云南升级转型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转型
回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