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4-04-27 15:42刘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土小说美育渗透审美能力

刘冰

摘 要 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将美育理念、美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审美发展开辟切实的路径。以乡土小说为例,从巧设目标、规划内容和建构任务三个角度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的策略,让学生在乡土小说阅读中形成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

关键词 乡土小说  美育渗透  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目标,强调“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乡土小说是指以乡村生活为素材、富有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的小说,这类小说中往往描绘了大量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具有丰富的审美要素,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优质素材。在高中语文乡土小说教学中,要深入挖掘乡土小说中的美育元素,为学生创造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的审美平台,让学生领略独特的地域文明下孕育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

一、巧设目标,指向美育

乡土小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在融合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点指向美育,指导学生在品鉴语言、梳理情节、体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乡土小说中独特的人情美、自然美。不同的教学目标之间不应相互割裂,而应相互融合。

鲁迅小说《阿Q正传》立足辛亥革命的大背景,描写了革命前后江南地区的农村未庄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一个受到精神压迫、人格异化的典型形象——阿Q。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堪称妙笔,人文精神十分深厚。在这篇乡土小说教学中,要以美育为主要任务,基于“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角度细化教学目标。

1.圈画出描绘未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的句子,梳理“国民劣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2.全面还原阿Q的人物形象,体会其形象特征。

3.深入解读“阿Q精神”,理解其悲剧和喜剧内涵,从美学的角度辩证性地审视阿Q形象的象征意义。

4.结合阿Q的生存背景,解读“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以上目标超越了以往审美教育中“描绘了哪些美景”“运用了怎样的色彩”等浅层内容,上升到人文、社会等高阶层次,引领学生自主挖掘审美资源、体会小说的审美特征,并在获得审美刺激的基础上,自觉地展开审美创造,这样的审美教育更契合高中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路径。

二、规划内容,渗透美育

基于渗透美育理念的需求,除了设计目标之外,教师要精心规划乡土小说的教学内容,以求得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价值最大化。以美育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1.乡土小说中的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乡土小说中的一大亮点,是最能体现其地域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祝福》重点描绘了鲁镇的“祝福”民俗,《边城》中的“赛龙舟”习俗体现了湘西地区的端午节风俗。诸如此类,乡土小说中不乏对民风民俗的描写,这些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素材。在乡土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小说中有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置于课堂教学的前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民风民俗,这样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小说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审美初體验。

2.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为了激活国民尚未觉醒的灵魂而塑造的人物;第二,为了赞扬人性的真善美而塑造的人物。不同主题的乡土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往往会有所不同。以《祝福》《阿Q正传》为例,教师要基于小说中深刻的人文主题和思想主旨,指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等要素,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语言、行为等背后所映射的内涵。而在《边城》一类的小说教学中,要着重引领学生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体会小说中清新自然的文笔及人物的可爱举动。借助不同的指导方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联即可明显加深,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乡土小说中的叙事视角

乡土小说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单单体现在民风民俗和人物形象上,还体现在独特的叙事视角上。不同的小说往往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而因叙事视角的差异,小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阿Q正传》立足第三人称的视角,给读者一种客观陈述的感觉,《边城》立足回忆性视角,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形式,增强了小说的朦胧美。针对不同的叙事视角,学生要代入叙事者的视角中,体会小说中蕴藏的多重审美要素。

不仅如此,乡土小说中还富含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它们都是重要的美育素材,教师要根据不同篇章的差异,合理地规划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获取多样化的审美阅读经验。

三、建构任务,落实美育

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纲,通过建构学习任务的方式,将美育理念落实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升华审美体验。以乡土小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酌情建构下列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展开不同维度的审美活动,循序渐进地强化其审美体验。

①任务一:朗读文本,还原画面。请同学们根据乡土小说的主题,展开配乐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类型的朗读活动,还原出小说中的画面,体会其中涵盖的审美要素。

在朗读任务的带动下,学生要声情并茂地读出乡土小说中的审美要素。以《边城》为例,文中描绘了绝美的自然风光,学生可以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将古筝曲《渔舟唱晚》作为配乐,让学生在舒缓音乐伴奏下,体会茶峒小镇“银色薄雾”“豆绿色的河水”等相互交织的画面美,感受落日余晖下美好的自然风光。

②任务二:问题导读,深化体验。阅读小说《哦,香雪》,思考下列问题。

台儿沟的景象,在火车开进深山的前后存在哪些变化?

小说中以香雪为代表的女孩子们的生活是否发生了变化?

香雪与其他人物的形象有哪些差异?

“台儿沟”“火车”分别代表什么?

以上四个问题以环境描写为切入点,过渡到人物形象,最终落到小说主题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小说中的语句进行细致品读和鉴赏,从初级审美体验上升到高级审美体验。

③任务三:对比阅读,增强深度。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将鲁迅《阿Q正传》与沈从文《边城》归为一课,教材编者为何要将这两篇风格迥异的小说编排在一课呢?请你从环境描写、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对比,寻找将它们编排在一课的原因。

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要立足两篇小说的创作年代,体会二者在主题方面的差异,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由此可以感受到《阿Q正传》中愚昧、麻木的“国民性”及《边城》中自然、健康的“国民性”,进而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增强小说的阅读深度。

综上所述,在高中乡土小说的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能够推动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学科核心素养扎根在语文课堂上。乡土小说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学习技能,还能摆脱功利化的追求,真正达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乡土小说美育渗透审美能力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论“五四”乡土小说“失意”的启蒙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村权力意象
意境深沉 审视深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