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的三个切入口

2024-04-27 15:42刘克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背景

刘克智

摘 要 《曹刿论战》教学中主要抓住三个切入口,深入分析的战争背景,即齐国进攻鲁国的历史情境,分析主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的背景,解析曹刿的战略见解,包括重视士气、善于抓住时机等,展示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分析文学特点,强调文字简练、对话、修辞及比照和映衬的使用。

关键词 《曹刿论战》  教学切入口  背景  战略见解  文学特点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凭借其智慧和果断成为鲁国一场重要战役的关键决策者。他的冷静思考、准确判断、善于抓住时机的战略眼光以及对士气的重视,使鲁国成功战胜了齐国。本文从三个角度剖析《曹刿论战》,解读其中的历史背景、战略智慧和文学特点。

一、故事背景分析

1.战争背景:强齐进攻弱鲁

齐襄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在位期间,国力渐强,曾攻伐卫、鲁、郑国。然襄公荒淫无道,与其妹即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害死鲁桓公。公元前686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政变杀齐襄公,立其堂弟无知即位。齐大夫鲍叔牙与公子小白奔莒国,另一大夫管仲协公子纠奔鲁国。公元前685年齐大臣雍廪杀国君无知与大夫连称。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从鲁国和莒国返回齐国,并发生争夺王位的冲突。小白最终夺得王位,成为齐桓公。在此期间,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重夺王位,与齐军爆发了干时之战,结果鲁国大败。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接曾射杀自己的管仲回齐并拜为相父。齐桓公即位不久即想伐鲁,管仲认为此时军政不稳,不是出兵的时机。但齐桓公令鲍叔牙为将,于公元前684年初,率齐军进犯长勺,是为此战。

2.人物背景:鲁庄公与曹刿简介

鲁庄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任国君。他是鲁桓公之子,在桓公死后继位。庄公八年,齐公子纠与管仲逃到鲁国。次年齐桓公在干时之战中击败鲁国,鲁国杀公子纠。齐向鲁索回管仲,鲁人施伯认为齐欲重用管仲,将对鲁不利,劝庄公杀管仲,庄公不听,把管仲归还齐。不久齐鲁战于长勺,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曹刿为周文王的后代,论战时是一介平民,后任鲁国大夫。他最著名的事迹是领导了文中的这场战争。成语“一鼓作气”源于此战。此战三年后,鲁庄公与齐桓公会盟,曹沫劫持齐桓公,逼他退还齐侵占鲁的土地,桓公被迫答应。后桓公欲背约,管仲晓以利害,齐终于归还侵占鲁的土地。一说曹刿、曹沫为同一人。

曹刿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关心国事、有远见和坚定决心的人。曹刿在战前展示了他的智慧。“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他强调为国家与百姓利益尽力的重要性,认为凭这个原因可以与齐军开战。他对战争策略和战斗决策有着深刻的理解。曹刿在战斗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善于捕捉时机,冷静沉着地做出决策,关键时刻的果断行动使鲁军获得胜利。

二、曹刿的战略见解

1.冷静思考和准确判断战局。曹刿的冷静思考和准确判断是他指挥才能的核心。齐军进攻时,他没有急于下令进攻,而是等待了齐军的三次冲击,直到齐军的士气衰竭了才下令进攻。这表明他懂得士气对战斗的重要性,能够冷静地观察战场情况,把握战场决胜因素,理性制定战略决策。

2.善于抓住时机。曹刿善于抓住时机,等待最佳的战斗时机。他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因此在齐军士气衰竭的时候才下令进攻,确保了鲁军将士有充沛的士气、高昂的战斗力。

3.戰略眼光。曹刿对战局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看到整体的战略格局。他不仅考虑了鲁军的士气和实力,还观察了齐军的情况。这种战略眼光使他能够制定出最合适的战术,确保了鲁军的胜利。

4.追击的谨慎。在齐军溃败、逃窜时,鲁庄公急于下令驾车追击。然而,曹刿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碾过的痕迹,登上车辆观察齐军败走的队形,才最终表示“可矣”,允许追击。这种警觉性和谨慎性保证了最终的胜利。

6.指挥协调。曹刿有效地指挥了鲁军的行动,协调各个部队的行动,确保整体战斗效率最大化。这体现了他卓越的指挥能力。他的决策基于对士气、敌军情况和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他的冷静和谨慎,让鲁军能够有条不紊地执行战斗计划。

三、作品的文学特点

1.文字简洁精练

《曹刿论战》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重要的观点和情节。如曹刿在回答同乡的问题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观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转折都以简练的方式呈现。如曹刿的两次“未可”和“可矣”决策、鲁庄公的问题与曹刿的回应,语言非常简练,情节高效推进。文章通过简洁的叙述和对话将主题和情感紧凑地传达了出来。每个词语和句子都蕴含着准确的信息和鲜明的情感,没有废话。

2.对话推动情节、刻画性格

对话是塑造曹刿和鲁庄公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生动地展示了两位主要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形象特征。曹刿的坚定自信、果敢决断及对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的深刻理解,鲁庄公的急躁冒进等特点,都是通过对话生动表现出来的。

全文主要有三段对话,重点是第一、二段对话。第一段对话在曹刿与同乡、曹刿与鲁庄公之间展开,用以阐述开战的正当性,为胜利奠定战略基础。第二段是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场上的指挥调度,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的出击、追击命令,在实地考察后发出进攻与追击命令,简洁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有序展开。

3.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在文章开头,曹刿决定去见鲁庄公,但他的同乡提出了质疑,认为参与政治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种对话的方式通过比照,将曹刿与他的同乡形成鲜明对比。曹刿代表了关心国家大事、远谋未来的政治家,而乡人则代表了对政治漠不关心、只顾自己的普通百姓。这种比照强调了曹刿的坚定和责任感,同时凸显了他与普通人的不同立场。

曹刿与鲁庄公形成鲜明的映衬。鲁庄公在战争策划方面表现出犹豫不决、迷失方向的特点,而曹刿则展现出坚定、深谋远虑的决策能力。这种对比凸显了曹刿的智慧和勇气,与鲁庄公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有助于映衬出曹刿的卓越军事指挥者形象。

在文章的第二段中,曹刿建议鲁庄公不要急于发动战斗,他反复强调“未可”直到战局有利时才表示“可矣”。这种表达方式与当时紧张的战局形成鲜明的映衬,突出了曹刿的冷静与坚定。这种映衬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即使在战争的压力下,也需要明智的判断和沉稳的态度。通过比照和映衬的运用,成功地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排比手法通过重复相似的结构或句式来强调一系列事物或观点。文中排比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来表达战争中士气波动的过程,通过三次重复的结构,生动地展现了士气的递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排比的使用使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节奏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曹刿论战》中,通过简练的文字、生动的对话、比照和映衬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勾勒出曹刿鲜活不朽的形象。

猜你喜欢
背景
“三新”背景下关于高考一轮复习策略的思考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基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
I ROBOT AI背景下的2018火人节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背景链接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双背景”院长获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