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反差中体悟作者的情思

2024-04-27 15:42李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作用

李尚

摘 要 情感反差是《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两文共同运用的写作手法,通过研读分析发现,人物情感反差对刻画平凡小人物形象、体悟作者情思、探究文本主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情感反差  作用  人物形象  作者情思  文本主题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笔者发现两篇文章运用了共同的写作手法——情感反差。以情感反差为切入点实施主题阅读教学,带领学生体会情感反差手法的作用,深入理解平凡小人物的光辉形象,体悟作者关注同情底层小人物的大情怀。

一、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反差

“反差”在《现代汉语》(第7版)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优劣、美丑等方面对比的差异”。本文的“情感反差”是指“人物前后情感出现明显变化的对比差异”。依照《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两文中人物相关事件,可以先梳理两文中鲁迅对阿长、杨绛对老王的情感态度,从中找出作者的情感反差之处。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对阿长情感态度:憎恶(知道阿长谋死隐鼠)→不大佩服、讨厌(切切察察)→不满、无奈(睡觉摆“大”字)→不耐烦(讲授元旦规矩和麻烦的礼节)→空前的敬意(讲长毛攻城、守城的故事)→敬意消失(谋害“我”的隐鼠)→产生新的敬意(为“我”买《山海经》)→怀念、感激(写作时的情感)。作者对阿长从“憎恶、讨厌、不耐烦”转变成“产生新的敬意、怀念、感激”,这种前后情感态度出现明显差异,就是作者的情感反差。

《老王》中作者与老王交往有以下几件事:老王给杨绛送大块冰运费减半、老王送杨绛的先生去医院不愿意收车费,作者杨绛坐老王的车照顾他的生意、给他鱼肝油治病、不要他减半车费,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后作者坚持给老王钱。这几件事中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是“同情、尊重、感激”。老王临终前给杨绛送香油鸡蛋,杨绛却产生了“不安、愧怍”的情感,这是作者的情感反差。

二、情感反差的表达作用

1.凸显小人物的好品格、大情怀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再次产生“新的敬意”,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差正是阿长形象的巨大反差之处,即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阿长连书名都没记清楚,却惦念着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可以想象在寻找这本书的过程中她肯定颇费一番波折。《山海经》是“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买该书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粗俗无知的阿长以自己最真诚的心意满足了“我”的愿望。至此,前文中阿长粗俗饶舌、迷信无知的形象彻底颠覆,而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好品格和大情怀在这情感反差之处格外闪光。

在《老王》中,老王临终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使“我”产生了“不安、愧怍”的情感。老王给“我”送鸡蛋时:“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扶病把香油和“多得数不完”的鸡蛋送给作者,把作者一家当作亲人,回报作者以最大的信任和恩情,有情有义。当作者要拿钱时,老王赶忙止住她说:“我不是要钱。”当时作者没有懂得老王的心思,慌乱之中回赠老王钱款,自认为不让老王吃亏。后来作者明白对老王情谊上的亏欠是没法弥补的,于是感到“不安”和“愧怍”。分析杨绛产生不安与愧怍情感反差的原因,能感受到贫苦不幸的平凡小人物老王真诚善良、有情有义的优秀品格。

2.表达作者深厚情感,深化主题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的情感反差强化了对阿长的深厚情感。如“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从“霹雳、震悚、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等表达中,能见出作者得到《山海经》后的欣喜之态、对阿长强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颂诗般的祈祷是作者的深情怀念和祝福,深含着对阿长的感激与敬意。

《老王》中作者同情并帮助贫苦不幸的老王,情感都藏在字里行间,不易被察觉。文末作者直接表达“不安”和“愧怍”,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明白自己一直在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帮助。这样做貌似对老王好,却未能真正平等对待老王,因而感到“不安”“愧作”。这种情感反差强化了作者对老王深厚的感激和愧疚之情,作者的自省精神与深切的悲悯情怀引人深思。

3.以文识人,读出作者的大情怀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个有许多毛病和缺点、麻木愚昧的底层妇女,她给“我”买《山海经》看似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作者却毫不吝啬地用“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歌颂、赞美她,祈求大地母亲永远安息她的灵魂。深入分析该文前后的情感反差,能读出作者发现人性善良和关爱、关注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广博情怀。《老王》一文中,作者虽处在混乱、困顿的年代,却依然保持着人本能的善良,同情、尊重底层人物老王。作者多年后仍对自己当时用金钱拂去了老王亲人般真诚善意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愧怍,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善”,是人性的良知。两文中的情感反差,能见出作者自省的良知与悲悯的大情怀,渗透着智慧思考和人性光辉。

4.激发读者思考,造成情感冲击

情感反差使文章波澜不平,产生极大的张力,激发读者的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情感冲击,增强文本的艺术魅力。《阿长与〈山海经〉》中反差情感简短有力,震撼人心。《老王》中作者的情感反差是情感脈络的高潮,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三、以情感反差为切入点的阅读教学设计

《台阶》一文中“父亲”的情感也出现了反差,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却处处感到不自在并失落沮丧。七下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三篇文章可以以“小人物,大情怀——从情感反差中体悟作者的情思”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两文是教读课文,可按照“梳理作者情感态度——找出情感反差——分析情感反差作用”的思路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迁移,探究情感反差对人物形象刻画、作者情感和作品主题表达的作用,然后以“情感反差”为切入点拓展阅读自读课文《台阶》,训练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父亲”的情感反差,理解作者创作“父亲”人物形象的意义并从中体会作者关注平凡人物、思索平凡人物命运的大情怀。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平凡小人物,谈谈是否对生活中平凡小人物的情感态度有所改变。最后可以让学生书写对身边小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看待身边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向善、务实、求美。

本单元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反差凸显了小人物大情怀,强化了作者对平凡小人物的赞美、怀念、感激等深厚情感,彰显了作者关注、同情底层平凡人物的人文情怀和可贵的自省品质。以情感反差为切入点,把七下第三单元多篇课文有效整合起来,实施单元群文主题阅读教学,能够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作用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