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虚词中见真情

2024-04-27 15:42韩卫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虚词真情

韩卫红

摘 要 郁达夫《故都的秋》运用了大量的副词、连词等虚词描写景物,抒发对故都之秋的真挚浓烈的情感,诸如运用虚词强化对故都之秋的思念痴情、陶醉深情、难舍浓情。

关键词 《故都的秋》  虚词  真情

郁达夫《故都的秋》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真挚浓烈的情感,真切传达出对故都之秋的思念痴情、陶醉深情、难舍浓情。这种真情的抒发得益于副词、连词等大量虚词的恰当运用。

一、虚词强化了对北国之秋的思念痴情

《故都的秋》开头三段抒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思念。开篇连用多个表程度的副词,以正衬手法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与怀念。“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副词“总”,流露出作者的爱秋情结。对北国的秋,作者有不一样的感受,觉得北国的秋“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副词“特别”掩饰不住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偏爱。作者以正衬手法,用喜欢各地秋天的情结烘托出对北国之秋的浓烈爱恋之情。作者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就是想饱尝故都的秋味。副词“更”显示出作者不辞舟车劳顿之苦,从南方的杭州风尘仆仆赶来北平,是出于对故都秋味的深切思恋。副词“总”“特别”“更”足见作者对北国之秋爱恋、思念的真挚、浓烈。

以江南的秋反衬出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与思念。写江南的秋时,副词与连词连用,作者对江南的秋有肯定,但更多的是遗憾。既然文章开宗明义,说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那么江南的秋也不例外。所以第二段首句“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中,用了副词“当然”,表明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表示肯定态度。然后用连词“但”作转折,列出江南秋天的“草木”“空气”“天的颜色”三个方面的不足,还用递进连词“并且”强调江南秋天“时常”多雨而少风,以至于让人对江南之秋的味、色、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转折连词“但”与递进连词“并且”的使用,表示对江南之秋某些不足的印象深刻,深感遗憾。副词“总”更强调了这种遗憾,甚至达到了对江南之秋的不够味、不过瘾不能释怀的程度,所以直接称江南之秋“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这是以江南的秋反衬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与思念,副词与连词的运用强化了对北国之秋的思念痴情。

副词的使用表达对北国之秋的款款深情,无限眷恋。第三段写作者不逢北国之秋,“已”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副词“已”写出了作者离开北国的难熬感受,在作者看来,虽然离开北国不到十年,但他感觉离开北国的时间太久太久了,使得他对北国的思念之情日益浓重,“总”想起北国的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强化了思念北国之情的浓烈程度。

二、虚词强化了欣赏北国秋景的陶醉深情

《故都的秋》描写了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秋景图,运用大量虚词强化了欣赏北国之秋时的喜爱、沉迷、陶醉之情。

庭院秋景图描绘了皇城人海中庭院与牵牛花的高天碧绿景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北平秋日赏景的地点无须选择,连词“即使……就是……”与副词“也”的運用,显示细品浓茶滋味、静听驯鸽飞声的悠闲惬意。

秋槐落蕊图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种感觉体验,表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传达出作者沉醉、迷恋之情。副词“也”与“极”的连用,流露出对北国秋槐落蕊的无限爱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中的副词“也”承第三段写坐在槐树叶底,“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而来,表明北国槐树与这两者一样是令人亲切的点缀,同样能让人联想起秋来,“也”流露对北国槐树的喜爱之情。早晨起来,脚踏在槐树落蕊上,“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连用两个“也”,强调脚踏秋槐落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的恰到好处,正是自己所喜爱的;连用两个“极”,表明秋槐落蕊给人的感觉之微细、柔软,令人舒畅怡情,流露出作者的迷恋、陶醉。

秋蝉残鸣图让人感受到生命到极限的悲凉,令人心生忧愁、哀怨。“更”“全”“都”“简直”四个副词的运用突出秋蝉衰鸣的北国地域特色,流露出作者对秋蝉及秋蝉衰鸣的共情体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副词“更”突出对秋蝉衰鸣这种北国特产的亲切与怀念;北平处处“全”长着树,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秋蝉的啼唱,副词“全”“都”表示概括全部,所指范围内没有例外,表明北国秋蝉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作者眼里,这嘶叫的秋蝉“简直”是北国居民的家虫,副词“简直”强调秋蝉与居民的密切关系,作者对秋蝉的亲切、爱恋溢于言表。

秋雨话凉图既令作者倍感亲切,又引发出作者沧桑凄凉之感。作者赞叹北方的秋雨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像样,用了两个副词“也”“更”,强调北方秋雨的独特性、趣味性,流露出对北方秋雨的迷恋、陶醉。用了两个副词“便”,说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突出北方风来雨到的天气特点,对北方秋雨紧随凉风“息列索落地下”得欢快的欣喜、兴奋之情,洋溢在副词“便”中。穿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立在雨后的斜桥影里,或立在桥头树底下,遇见熟人,“便”会用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副词“便”表现出都市闲人生活的轻松闲适,雨后出行与闲话聊天的率性随意、彼此关系的亲密无间,流露出作者对都市闲人这种悠闲生活、亲密关系的怀念与向往,对都市闲人言谈中流露出的凄凉无奈之情心生共鸣。作者还连用两个副词“又”,说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雨过云去,昏暗的天空瞬间又变得晴朗温暖,自然令人心胸舒畅,精神爽快。作者对北方秋雨暖阳的迷恋、陶醉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三、虚词强化了对北国之秋的难舍浓情

《故都的秋》中,作者以反衬手法抒写出对北国之秋的深爱。文中倒数第二段说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特异的地方,副词“当然”是指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作者显然不是赞美南国之秋,所以用转折连词“可是”引到他说话的重点,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两者的差异,作者用“正像是”引出四组对比,副词“正”是恰好、的确的意思,对比反衬出对北国之秋的偏爱。作者最后用假设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愿望,“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假设连词“若”以假言推理、偏离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浓烈感情。这里的副词“当然”“正”与连词“可是”“若”共同强调了作者对北国之秋难以割舍的浓情,令人感动。

深入分析理解《故都的秋》中的副词、连词等虚词,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真情,深刻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思念痴情、陶醉深情、难舍浓情。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虚词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