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怦然“身动” !

2024-04-27 15:19
欣漾 2024年2期
关键词:霹雳舞骑车巴黎

本届奥运会的32个运动项目中,有4个项目和巴黎城市精神密不可分。

自行车,在时下的巴黎代表着年轻人与都市的亲密关系。

虽然霹雳舞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纽约街头,但在这个夏天的巴黎,第一次走上体育界最大的舞台——奥运会赛场。传统与创新共舞,街头与古典糅杂,这正是法国文化融合的真实写照。

作为法国在奥运会历史上获奖牌最多的项目之一的击剑,直至今日,法语也依然是国际比賽中唯一的裁判用语。这项由军械决斗演变而来的运动,我们从中追溯法国生活方式的精神内核。

帆船映射了法国悠久的历史是如何与运动的演变紧密交织的。我们将视线投向这4种极具代表性的运动,它们代表着巴黎的城市精神与奥林匹克不可分割的链接。

我们探索这4项运动与城市充满趣味的关系,真正抵达巴黎。

01 自行车

在城市留下“骑”迹

在运动史上,自行车与法国的故事源远流长。19世纪末自行车就开始在欧洲流行,从专业的公路骑行到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消遣和出行方式;从1891年法国第一项长距离自行车赛事巴黎-布雷斯特自行车赛起,再到20世纪初开始的著名环法骑行赛,法国人毫不吝啬地展现着对自行车的热爱。

自行车赛本就是拥有最悠久历史的奥运会项目之一,早在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中就有着自行车赛。而在2024的巴黎奥运会,各项自行车赛事也必将回到人们的关注焦点。

巴黎也是全世界最适宜骑行的城市之一。2024奥运会自行车计时赛的全程将会主要位于巴黎市中心,穿越一个个道路边的百年建筑,也像是穿梭过历史与时间:从荣军院开始,穿过巴黎左岸的圣日尔曼街区与拉丁区,经过代表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巴士底广场,经由巴黎边缘的自然氧吧文森森林折返,最终回到亚历山大三世桥。

而本届奥运会的自行车公路赛则以埃菲尔铁塔和其对岸的特洛卡代罗花园为起始点,途经巴黎肖蒙小丘与蒙马特等地标。

那在巴黎骑车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是晚风正好,在全城暖黄色的灯光中前行,再骑车途经塞纳河的粼粼波光;还是树影斑驳,风一样地穿过巴黎灰金色的奥斯曼建筑群,想着在这座城市留下更多浪漫的足迹?

而事实可能是:巴黎冬天很冷,围巾总得戴好;巴黎地势不平,上坡下坡、上桥下桥,谁骑过谁知道;巴黎马路好像总不够宽,总是和机动车抢着一根窄窄的道;巴黎行人的横行霸道在全球出了名,在大街小路骑着车却还得小心着突然冒出来的人们;巴黎的共享单车Lime和Velib很难找也很难停,如果你愿意多花上几欧租个电动单车,就会轻松很多 ......但即便这样好像也不妨碍骑行成为巴黎人最热爱的出行方式之一。三位在巴黎生活居住的年轻人,享受着自行车上的巴黎,讲述他们在车轮上穿过这座城市的故事。

最爱驰骋的自由感

SuperELLE:喜欢在巴黎骑行吗?与别的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

毛小星:我喜欢在巴黎骑行,那是一个集中注意力但又很放松的状态。巴黎是一个闹市,需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我特别喜欢人们骑行时的那种状态——逃离冰冷的建筑到室外去,与自己的头脑独处。

那种时刻会静下来感受自己的“感受”: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这样的感受真的是属于我的吗,还是别人灌输给我的?

SuperELLE: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巴黎骑行的经历吗?

毛小星:我平时很喜欢买二手的东西,两年前我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虽然车并不高端,骑起来却很舒服。但车很快就丢了——很真实的巴黎。但我依然很爱骑行,它让我感到孤独但又不落寞,一个人驰骋着,畅快自在,感觉身边又有很多行人在陪着你。

SuperELLE:平时的骑行路线是什么?

毛小星:我的主要路线是市中心1到5区,因为离家比较近。有时只是想要自己放空一下,看会儿书,看会儿外面的世界,这种时候就会骑车去到一个咖啡厅,拿一个笔记本记下来今天学的东西,观察周围的人们,观察自己的想法。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Be observer but dont absorb”(观察,但不要吸收)。在观察行人的同时我也观察自己。这种时候就会抛掉很多杂念、繁杂的信息,忘记人和人之间的攀比,只去享受当下。

SuperELLE:你会将骑行视为健身吗?

毛小星:我骑车只是想要运动一下,让身体活动起来。与在健身房锻炼不同的是,骑行能让我重新联结身体的肌肉和线条,让自己感受到过程中身体能量的流动。

SuperELLE:在巴黎模特圈,是否遇到过与你一样热爱骑行的人?

毛小星:我遇到过不少平时喜欢骑行的人。骑行和模特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挺像的:骑行让我越来越接纳自己、爱自己,模特工作也是,要在工作的舞台上自信展现自己最独特的一面。骑行可以让你的能量平衡,我遇到过很多骑行的人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平衡,很多出色的模特也是:有外放的一面,也有内省的一面。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我是特殊的,就像周围所有人一样。我喜欢这种态度:对其他人的生活有着欣赏,同时对自己的生活也有着掌控。

SuperELLE:骑行时的穿搭风格是什么?

毛小星:骑行的时候我通常喜欢穿紧一点的裤子,会长到膝盖下面。推荐单品的话,我通常下面会再穿一个袜套把脚踝护住,一直到膝盖。整体穿着会比较运动风。

SuperELLE:有什么有意思、印象深刻的骑行经历吗?

毛小星:有一次我不看地图、按自己的直觉骑车,骑到了一个11区附近的公园。那天阳光明媚,我就直接坐下来。人们坐在长椅上、草地上享受阳光,我也度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下午。那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邂逅。我一直是一个蛮有安全感的人,好奇心强,喜欢常规以外的东西进入我的生活。11区那边很“大杂烩”,感觉什么样的人都有,而我也很喜欢看不同的人融合在一起的城市模样。

SuperELLE:是否有过以骑行为主题的拍摄经历?

毛小星:我在巴黎有过很多拍摄,和车有关,甚至与飞机有关,但是骑行相关的,本次拍摄是第一次,对我来说,这次拍摄是拿出自己平时生活的态度。在巴黎拍摄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感受,不用板着一副模特脸,摄影师会跟你说“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做你自己”。

SuperELLE:你觉得自行车如何融入了巴黎的氛围与特质中?

毛小星:我觉得巴黎是個宽容的城市,自行车赛也很多,大家都能参与,参赛条件也很友好。

用旁观者的视角看巴黎,就能收获惊喜

SuperELLE::是否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巴黎的骑行经历?

Luting:两年前搬到巴黎之后,发现同事之中骑车上班的人很多,不少人走进办公室时手上拿着头盔,公司也有可以停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于是从去年夏天起,我开始骑车上班,夏天巴黎的天气很好,做什么都感到很舒适,在自行车上我重新享有了游客般的新鲜感。

SuperELLE:在巴黎骑车的场景通常是什么?

Luting:现在主要作为一种通勤方式。巴黎同样适合散步,我也常选择步行。通勤的时候,一路上都是漂亮的夏日巴黎风景。从家旁边的皮诺艺术收藏中心,骑过卢浮宫前舒适的自行车道,再从金字塔前的桥洞穿过塞纳河,路过奥赛博物馆,到达塞纳河左岸7区的公司,全程大概十六七分钟。如果坐地铁,其实也需要二十多分钟。

SuperELLE:在你的描述中,巴黎通勤的路也变得美妙起来。骑车通勤的路上有发生过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Luting:必经的卢浮宫路是一条挺文艺的路,有着皮诺收藏等博物馆,有一些著名的酒店,有一些法式餐厅,也有日式咖啡厅。骑行在路上,能看到新巴黎和旧巴黎的融合。我很喜欢那种感受。还有一次通勤路上经过卢浮宫,偶然看到《行尸走肉》剧组正在进行拍摄,一堆人围着一群“丧尸”,我也赶紧停下车来看看。感觉这些时刻还挺有意思:你感觉自己正在用旁观者的视角看巴黎,在无意识的时刻收到巴黎带给你的惊喜。

SuperELLE:喜欢在巴黎骑行吗?与别的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

Luting:之前在北京骑车,没有自行车道时会很不方便。那时在二环内外之间通勤,听起来挺近的距离也要骑半个小时。住在米兰时,晚上11点之后共享自行车都停了,路况也不是很好。所以如今在巴黎,反而是找到了一个适宜骑车的城市。

SuperELLE:你觉得自行车如何融入了巴黎的氛围与特质中?

Luting:首先能感受到很多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完善的车道和标识。

在路上,常常会看到很多游客,每个人脸上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还有本地居民、运动的人,扎实地过着每一天。世间百态都在眼前,现实与梦想在这里交汇。

SuperELLE:除了上班的路之外,还有别的喜欢的骑行路线吗?

Luting:印象很深刻的一次骑行是去老板位于巴黎蒙马特高地的家。那片区域很生活化,有上下坡,夜色里,暖黄的灯很漂亮。那天刚下过小雨,石板路上泛着微光。我会感觉巴黎每一个区域有截然不同的风景,各有特点,它是开放的、博爱的,任何一种人都可以在巴黎找到容身之所。

SuperELLE:如果第一次在巴黎骑车,你有什么推荐吗?

Luting:如果想要探索巴黎的话,我会推荐订阅一个共享单车Velib的7天试用,它们在巴黎的停车位很多,共享单车保养得也不错。上路时,可以像很多巴黎人一样把托特包的带子和自行车打个结,包不会掉。当然在巴黎,也不能两个耳朵都戴着耳机哦,要看好红绿灯,有条件的还可以戴个头盔。

可快闪可消遣

SuperELLE:在巴黎骑车的场景通常是什么?

Talia:对我来说,最典型的巴黎骑车场景应该是时装周期间赶秀场。巴黎时常交通堵塞,打车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时装周的地点通常都在市中心,相隔两三公里,骑车前往会快很多,比坐车或者地铁更能保证时间。 背上个相机,骑个车,就出发了!

SuperELLE:是否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巴黎的骑行经历?

Talia:好几年之前,巴黎的共享单车刚刚推出。我平时都会骑lime的车,刚开始觉得街道很窄,车道和自行车道没有完全区分开,骑的时候战战兢兢的。现在已经好多了,对路线也熟记于心,巴黎也有了很多宽敞的自行车道——当然,不少时候仍然还是会在小路上与汽车擦肩而过。

SuperELLE:喜欢在巴黎骑行吗?与别的城市有什么不同之处?

Talia:我挺喜欢在巴黎骑行的,主要原因是:到哪里都不远!看着路上的风光,骑车成为了一种消遣的方式,尤其出门去喝咖啡的时候会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心情轻松。不过重要的是:不买漂亮的自行车!毕竟现实中的巴黎,你的自行车是很容易被偷的。如果说在别的城市骑行的话,回国的时候会骑,像是在成都或者上海都会经常骑车,它们都是比较适合骑行的城市。

SuperELLE:骑行和自己的摄影工作是否有关联?是否会有骑行兜风采风摄影的习惯?

Talia:除了时装周期间的骑车赶场之外,骑车和工作的关联主要就是堪景的时候,因为看到好看的风景可以随停随走。最舒服的还是去塞纳河边的自行车道采风。这一次的自行车拍摄很有趣,租了个复古自行车,从租车的地方骑了三公里到了拍摄地,拍摄快结束的时候却突然降下大雨,我们就这样推着车在雨里走,整个人淋得像洗了个澡一样,还和自行车一起在屋檐下躲雨。没办法,巴黎的天气就是这样阴晴不定。

SuperELLE:你觉得自行车是如何融入巴黎的氛围与特质中的?

Talia:我觉得巴黎人是注重生活的,态度松弛的,是愿意享受生活的。如今巴黎也越来越提倡骑自行车,减少私家车,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甚至想要成为一座自行车城。

SuperELLE:你觉得视觉上最美的巴黎骑行路线是哪条?

Talia:我很喜欢在卢浮宫前的Rivoli大街骑行,骑行时可以看到城市另一边金融城的摩天大楼,倒映着夕阳。我家住在巴黎歌剧院附近,沿着Reaumur大街一条直路骑,就能到玛黑区,这段路是我最常骑的。还有过一次国内朋友想要特地去萨特与波伏娃的花神咖啡馆。于是我们就一起从右岸穿过协和广场旁边的桥,穿过塞纳河,一路骑到左岸去花神咖啡馆,挺惬意的。

SuperELLE:有什么推荐的路线吗?或是适合骑车前往的店铺?

Talia:从Rivoli大街一直骑到市政厅附近,会发现那边有很多古着店可以探索。那里也靠近河边,逛完可以去河边坐坐。再往前骑就到了生活气息浓厚的11区,可以到时髦的奥贝肯夫街区转转,那里有很多新的咖啡馆、餐厅、甜点店可以探索。

02 霹雳舞

在巴黎自由起舞

在首次加入2024巴黎奥运会的全新项目中,霹雳舞可能是最意料之外也是最吸睛的项目,它又被称作Breaking或者B-boying/B-girling。这种街头舞蹈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来自热闹的纽约Bronx街区派对文化,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风格化的舞步,都需要很高的技巧。同时霹雳舞文化中,DJ和主持人MC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这个夏天,霹雳舞的奥运首秀将会亮相巴黎中心的协和广场,在巴黎八月的烈日下与地面摩擦出火花。

这座城市虽然历史悠久,却也包容地接受和孕育各种流行文化。街头舞蹈与霹雳舞的身影在巴黎并不少见:塞纳河沿岸的长廊和空地上经常聚集着各类舞者;蒙马特山丘的露天广场上总少不了街舞的身影;而那些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广场——像是共和国广场、巴士底广场等,滑板小子和街头舞蹈者齐行。

我们与法国导演Roman Veiga聊起了他为奥运霹雳舞创作的影片:不同身份的B-boys与B-girls在法国的极富符号性的文化场所起舞,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广场、东京宫、大皇宫、凡尔赛宫……肢体与空间形成了具有韵律的互文性。Veiga痴迷于镜头下这种街头运动与传统而庄重的文化场所发生的关系,“通常展现霹雳舞的视觉都是直白、即兴的,有手工匠艺的粗粝感,这和许多巴黎艺术馆中展出的作品差别非常大,我就是想把霹雳舞这种自由和直觉带入静止的高雅艺术空间中。”而在拍摄结束后,他也对霹雳舞有了意想不到的感知,“霹雳舞确实是一种运动,挑战正是如何能够呈现它。霹雳舞中有纯粹探索体能极限的一面,但它的直觉性和自发性,每一步都会导向全然不同的姿态与风格,几乎像是嘻哈的即兴表达,这完全是关于创造力和灵感,常常使我想到波洛克的画。霹雳舞可以说是艺术与体格平衡与交融的完美运动。”

在这些知名文化目的地之外,当目光聚焦向Z世代,会发现金融城拉德芳斯那些大厦玻璃前、13区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玻璃前,总有一波又一波的年轻舞者把手机放在前面的空地上,对着玻璃尽情舞蹈——跳完,还得记得发条Tik Tok才行。

整个巴黎无论冬日还是盛夏,总有人在起舞。

舞蹈就像在旅行中不断找自己

SuperELLE:在什么契机下第一次接触到霹雳舞?小宇:初中的时候看到班上同学表演霹雳舞,那一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踏上霹雳舞这条道路。

SuperELLE:如今练习霹雳舞的频率是多久?通常在哪里训练?

小宇:如今因为奥运会将近,我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进行训练。一周练习6天,每天8小时。

SuperELLE:2024年霹雳舞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赛事,你得知这个信息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

小宇:对我来说其实是意料之中!因为在2018年的时候,我是唯一 一名代表中国参加青奥会霹雳舞项目的运动员。如今霹雳舞正式进入奥运会之后,有了国家的支持与推动,我发现学习霹雳舞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认识了霹雳舞这个项目。

SuperELLE:巴黎奥运之行就在眼前,你眼中的巴黎是怎样的?小宇:我的答案很简单:是浪漫的,也是令人充满期待的。

SuperELLE:这一届奥运会的霹雳舞比赛将会在市中心的协和广场进行,你是否去过那里?协和广场给你怎样的印象?在地标性的城市广场举办竞赛会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小宇:其实为了感受奥运会比赛场地与现场氛围,我们最近两年都去过协和广场。在室外的霹雳舞比赛在我看来,是更大意义上的“回归街头”,回归它的起源。

SuperELLE:你的成長经历和生活地点的变迁,对自己的舞蹈风格是否有影响?小宇:我的舞蹈风格的形成,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发生不同的事情,这都会变成我的经历;而我的经历会变成我的舞蹈,我在这场旅行中找寻真正的自己。

SuperELLE:你觉得现在国内霹雳舞社区的氛围如何?社群规模怎样?

小宇:其实能感觉到全国现在已经掀起了霹雳舞热潮,尤其是因为奥运会,很多年轻人都想跳好霹雳舞,甚至是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能明显地感觉到霹雳舞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的热爱。

SuperELLE:平时室内霹雳舞的活跃区域是怎样的?通常会在哪里进行霹雳舞活动?

小宇:霹雳舞的活动其实没有很多的场地局限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剧场里也可以在海边。在霹雳舞文化中,人们追求的主要就是自由地感受与自由地表达。

SuperELLE:对于那些想要探索霹雳舞文化的人来说,有什么入门tips建议吗?小宇:霹雳舞挺难的,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情。

变与不变,我的hip-hop灵魂都在

SuperELLE:你如何与霹雳舞结缘的?现在的练习频率是多少?

Syssy: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沉浸在音乐和舞蹈中。这主要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来自布基纳法索的非洲传统舞蹈艺术家和音乐家。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很小就拥有了舞蹈的节奏感。从我1岁起,我的哥哥就开始跳霹雳舞,小时候我总是看着他跳舞,不论是在比赛还是在训练。6岁我开始练习霹雳舞,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超过我哥哥。如今,我每周5天都在训练,每天的训练时长在4到6小时,成为了法国国家队的一员。

SuperELLE:2024年霹雳舞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赛事,你得知这个信息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

Syssy:非常惊讶!毫不夸张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能性。宣布的时候我也不太清楚到底会发生什么,不确定真假。事实证明,一切都发生得很快,一切都有可能,霹雳舞有了巨大的发展。

SuperELLE:宣布霹雳舞进入奥运会后,在你看来,对身边的霹雳舞群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Syssy:这对我们的社群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它带来了变革,比如舞蹈评价制度、舞者训练方式等,但不变的是霹雳舞那种hip-hop的灵魂仍然存在,这正是我所热爱的。当然,许多人在得知奥运会增加了霹雳舞项目后也开始学习它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霹雳舞感兴趣。

SuperELLE:在你看来,巴黎是对霹雳舞友好的城市吗?

Syssy:在我看来,巴黎是霹雳舞的天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巴黎都一直坚持举办着各种霹雳舞比赛。而且法国有许多户外舞蹈训练场所,人们可以在那些地方自由地分享经验、斗舞等。我自己不住在巴黎,而是住在圣艾蒂安,但我也经常去巴黎跳舞。

SuperELLE:当巴黎的历史文化遇见霹雳舞的前卫现代,你觉得两者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Syssy:独特的法式风格,也激发了很多人的舞蹈创作灵感。所以今年霹雳舞进入奥运会又将在巴黎举行,我觉得这对法国和霹雳舞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SuperELLE:巴黎的霹雳舞社区氛围如何?社群规模怎样?

Syssy:法国的霹雳舞社区非常庞大,很多人风格都不相同,但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在舞蹈中相聚,那些在律动中共同度过的时光是无比美好的。

SuperELLE:平时巴黎室内霹雳舞的活跃区域是怎样的?通常会在哪里进行霹雳舞活动?通常比赛会在哪里举办?

Syssy:巴黎市中心的La Place是一个嘻哈文化中心;人们可以自由地聚集在一起训练、交流。我觉得这里非常有趣,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法国队,我们一般在“INSEP”(巴黎高水平运动员中心)训练。

03 击剑

一触“击”發

时机、距离、交战、防守、佯攻,这几个关键词在心里持续回响,三步并作两步,刀刃利索地从对方腰部擦过,顺势击中,或者抽回剑时防守失败,被对方击中有效区域,最后脱下面罩伸出手迎接另一只掌心一起向观众致意,这是法国佩剑选手Margaux Rifkiss从10岁开始便重复的日常项目。在去年欧洲运动会上,她和队友一起获得了团体佩剑金牌。如今,她仍然在日复一日训练,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

最早关于剑斗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90年的古埃及,剑斗对决一直持续到18世纪。击剑最初是一种军事训练形式,在14、15世纪于德国和意大利开始演变成一项运动。击剑是法国奥运会历史上获得奖牌最多的项目之一,共获得128枚奖牌,其中包括43个冠军头衔,它也是少数几个在国际比赛中必须用法语裁判的项目。在帮助击剑完成现代化、系统化的过程中,法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忽略古希腊和古埃及人用砍、伐工具刺向敌人或猎物有关的浮雕,那些不妨作为人类祖先在野外的生存证据,我们直接把目光移向文艺复兴时期——击剑真正开始得以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所谓的“骑士精神”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蔚然成风,自卫和决斗成为骑士阶层用剑挑起的主题,拔剑只顾眼中钉,是哪怕官方介入也难以平息的狂热,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局限于特权阶层。然而,从文艺复兴开始,随着长途旅行和印刷品变得越来越普及,和击剑有关的信息突破绅士、贵族的社交圈,不胫而走,加上新兴中产阶级逐渐崛起,使得击剑又多了许多潜在受众。

由此可见,社会变化和进步同样会影响到击剑领域。由上而下的普及,刺激和推动了击剑各方面的发展:成系统的书籍、协会和学校开始出现。但使击剑真正转型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则和两位法国人息息相关。

一位是法国著名击剑大师Nicolas Texier de La Boessiere,他在1776年为击剑发明了面罩,使得这项运动终于绝缘于生死搏斗,迈向现代运动。另一位法国击剑大师Camille Prevost则使击剑变得更加“方圆”——他整理、制定了击剑基本法则。1906年,法国还建立了最早的击剑武艺馆。在法国和英国的带动下,欧洲各国相继改进、完善击剑规则,最终使得这项活动演变成“现代五项”运动比赛之一,击剑体现的意义也从骑士精神变为勇敢与尊重。

让人唏嘘的是,彼时看起来完成转型之路的击剑,却和其他共同参与第一届奥运会的“现代体育”项目一样,都需要在“现代”前面加一些限定词。1892年,在法国田径协会成立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起人的Pierre de Coubertin发表演说,点出体育运动旨在团结各族人民、强身健体等,这个“各族人”包含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却不包括不同性别:在头几届奥运会中,女性被禁止参加。以Coubertin为首的国际奥委会将女性参加奥运视作不雅观、不正确的。这样的“现代”,仅仅是男性的现代,社会中性别权力关系几乎直接复制到了赛场上。

然而,在巴黎第一次举办的1900年奥运会中,有二十多名勇敢的女性先驱利用规则漏洞,绕过国际奥委会的管辖,参加了奥运会,哪怕成绩未受官方承认。直到1924年,巴黎第二次举办奥运会,女性才被允许参加花剑项目。

此后的几十年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为平权奔走,女性在奥运会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但即便如此,Margaux参加的佩剑项目也是直到2004年才增加了女子组比赛。可想而知,每一次推进都充满了艰辛。

如今, 我们乐于看到以M a r g a u xRifkiss代表的、不同国家的女性击剑运动员,自信满满,在巴黎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尽情展现活力。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现代击剑代表的尊重、平等的现代体育竞技精神,乃至奥运会的意义,才能成为可能。

巴黎剑客

SuperELLE:2024年是你开始击剑17周年,你怎么用三个词或短语来描述这项运动?

Margaux Rifkiss(后简称Margaux):我10岁就开始练击剑了,如今仍然在提高我的水平。对我而言,击剑是一项迷人的运动。用三个词来描述击剑的话我会选优雅、体能和智慧。最初,我以为男孩子们比我强,但实际上我能击败他们。这让我感到惊讶并且非常满意。

SuperELLE:你何时决定将击剑作为职业?

Margaux Rifkiss:当我遇到我的第一位教练,Maitre OlivierSerwar,他就告诉我我将成为一名出色的击剑手,在他的鼓励下我决定参加职业比赛。参赛成本一度几乎让我放弃,但在欧洲锦标赛上,我遇到一个资深击剑选手,没想到最后是我赢得了比赛,这也是我的第一个国际奖牌,之后我得到一个击剑俱乐部的赏识和资助,得以让我继续这个职业生涯。

SuperELLE:第一次参加全国/国际比赛后,最让你激动的是什么?你在2023年欧洲运动会团体佩剑比赛中获得的荣誉是否改变了你的生活?

Margaux:所有竞争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享受努力训练,不过旅行和结识新朋友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SuperELLE:你最喜欢击剑的哪一刻?

Margaux:击剑体现了伟大的价值观,如尊重、公平竞争和诚实。在每场比赛前后向对手、裁判和公众致敬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SuperELLE:有人说击剑是所有运动中最绅士的,尊重对手也是击剑的重要部分。你怎么看这种文明传统?

Margaux:我欣赏我的对手永不放弃,像战士一样战斗。击剑的文明传统通过强调尊重和公平竞争与我产生共鸣。

SuperELLE:从小就在体育界,你有没有非常钦佩并视为榜样的标志性人物?

Margaux:我没有任何特定的榜样;我更喜欢走自己的路。

SuperELLE:在你的家乡巴黎比赛感觉有别于其他地方吗?

Margaux:在家乡击剑,感觉有着国家的支持,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希望能让我妈妈骄傲。

SuperELLE:你个人最喜欢去哪里购买装备、握把和装备包?

Margaux:Sport 7是我最喜爱的击剑装备品牌,店位于巴黎市中心。

SuperELLE:你最喜欢巴黎哪一点?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Margaux:我爱巴黎的美丽和活力、时尚的人们和法国美食。我的日常生活围绕在INSEP(法国国家队训练中心)进行,周末没有训练的时候我喜欢闲逛,很喜欢去奥赛博物馆。

SuperELLE:你是城市人嗎?如果你可以选择你出生或成长的地方,那会是哪里?

Margaux:我爱巴黎,但也喜欢法国南部,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在海边的Gemenos。

SuperELLE:击剑以何种方式改变了你和你的生活?

Margaux:击剑丰富了我的生活,带来了旅行、友谊和个人成长。它就像是一场需要快速决策的体育版象棋游戏。

SuperELLE:击剑之外,你还想探索什么?有没有你梦想已久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去做?

Margaux:击剑是我的第一爱好,最近我决定把击剑和教育联系起来——与养老院的老人分享我的热情。这不仅能帮助他们保持健康,还能给他们带来很多乐趣。每周三下午,我都会教他们击剑,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周中最美好的一天。

04 帆船

上船!去逐风破浪

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帆船,起初被用于探险、捕鱼甚至战争,后来更是一度成为全球独霸数个世纪的远途贸易和运输形式。现在帆船主要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存在,真正成为了利用波浪和风力来移动船只的一种艺术。

通过帆船,我们看向巴黎水系,包括塞纳河在内的河流,带给这座城市特殊的流动性:6公里塞纳河河道,不仅呈现着奥林匹克与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连接,更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幕式举办地。它投射出人与自然紧密共生的命运,呼唤着更为可持续的公共政策与生活方式。

帆船与巴黎的命运从千年前便已开始交织。事实上,巴黎最早的城市建立与发展,便是从塞纳河的水路开始。

11世纪,几乎所有物资和贸易都通过水路进行,而帆船是全世界最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当时的塞纳河比今日更宽、更深,巴黎于是成为了汇集各路水运商人的中心。随着势力日益强大,商人们组成了自己的行会,即巴黎水商商会(LaHanse parisienne des marchands de l'eau)。

公会负责城市供给、公共基础建设,管理河道交通,甚至拥有税收、航运的判决权。12世纪,菲利普·奥古斯都国王执政时期,巴黎的管理权,可以说是基本交给了水商商会(Prévot des Marchands),这个职位一直留存到近代,正是现在巴黎市长的前身。

与此同时,水商商会有了自己的印章,样式是一艘帆船,这个印章逐渐成为巴黎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在许多保留至今的建筑上依然可见。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徽章几经演变,直到1942年在法令中确定下来:图案的下半部分为盾牌形状,红色背景之下是一艘起航的白色帆船,这是如今巴黎市徽的原型。下印拉丁语铭文“Fluctuat nec mergitur”,意为“它漂浮在海浪上而不沉没”,这便是巴黎城市铭言:浪击而不沉。

每一天,在驶离巴黎的货船上,一箱箱的香水、红酒、化妆品和高档服装被运往世界的各个角落,即便是亚洲的斯里兰卡和非洲的卢旺达也不例外。到了17世纪,当巴黎的男贵族们流行起戴长假发,法国便通过帆船把巴黎制造的假发运往欧洲其他国家的宫廷。船运奠定了巴黎作为“艺术之都”的地位,巴黎就这样向世界输出着文化和时尚,从过去至未来。

作为运动的帆船赛事开始于1851年。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原本也包含帆船,无奈因天气原因取消。真正的帆船运动奥运首秀,便是在1900年巴黎奥运会上。

1900年的奥运会上,男子、女子帆船选手同场竞技。独立的女子帆船比赛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上才真正出现。

2024年,帆船回到了自己的诞生地:巴黎。时光荏苒,塞纳河繁忙依旧,那历经近一千年变迁的6公里河道,在这个夏天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今年7月26日,来自全世界的奥运会参赛选手将乘坐游船沿着塞纳河游行,沿途有数十万观众将目睹这一盛大庆典。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奥运会开幕式将不在体育场内举办。

世界闻名的塞纳河,这一条流经“光之城”巴黎的河流,将再一次见证历史。浩大的船队将从巴黎植物园附近的奥斯特里茨桥,由东向西蜿蜒而行,绕过市中心的两个岛屿圣路易岛和西岱岛,穿过8到10个大桥和关口,穿过巴黎的市中心,最终抵达夏乐宫,全程6公里。开幕式和庆典的其余部分将在夏乐宫继续进行。

一路上,运动员可以欣赏到奥运会比赛场地,比如协和广场、荣军院、巴黎大皇宫和终点耶拿桥。而现场观看开幕式的观众预计将达到60万——10倍于传统体育场;现场将安装80个巨大屏幕和精心设计过位置的音响,每个国家代表团的游船上都配备了摄像头,全世界的电视观众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运动员们。巴黎真正做到了对所有人开放。

尽管正式的帆船比赛将在马赛举办,但水系相连,正象征了法国独特的流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紧密共生的命运。

猜你喜欢
霹雳舞骑车巴黎
霹雳舞:舞出我青春
霹雳舞:青春不息,舞动不止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霹雳舞要进2024奥运会
中国霹雳舞“落后30年”?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