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入选非遗背景下茶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2024-04-27 05:13魏满满李思琪
福建茶叶 2024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文本发展

唐 榕,魏满满,李思琪

(江苏师范大学 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32)

文化与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农耕文明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习俗”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给我国茶文化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茶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公认的符号,如何利用茶文化入选人类非遗名录的契机,更好传承与保护茶类非遗,更好宣传我国茶文化,是下一阶段茶类非遗发展的重要问题。

1 文本挖掘现状描述

1.1 网络舆论关注度分析

1.1.1 网络评论热点主题选取。从现有的主流社区评论类软件网站上进行了对“茶文化”的初步搜索,最终选择新浪微博、知乎、豆瓣以及哔哩哔哩四大网站作为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所选取的评论主题都是与茶文化相关。

1.1.2 人物画像分析。在文本挖掘的人群性别分布上,从图1可以看出女性网民占比达62.72%,男性网民占比37.28%,这说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国民更加注重养生,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对茶文化的关心程度。

图1 用户画像图

1.2 LDA主题模型的文本分析

1.2.1 词频分析。本文从知乎、豆瓣、微博以及哔哩哔哩等网站进行数据爬虫,爬取了13512条茶相关数据信息。经过词频分析发现中国茶入选非遗背景下,网民的关注点主要是通过搜索非遗、底蕴等对茶文化进行了解,同时更加关心茶文化、茶经济发展、茶产业发展。大众认为保护茶文化、增加文化底蕴在中国茶发展中的传统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体现茶文化的传承力量。且在人工智能时代,他们也越来越关心互联网与茶发展的融合技术,可以通过创新技术探索诸多丰富多样的新茶饮,促进新茶饮建设与发展,在保护中国茶文化底蕴的同时,开辟一条中国茶经济、茶文化创新发展的特色传承路径,无疑是各类消费者期待的中国茶发展的方式和路径。

1.2.2 与“茶文化”相关的关键词提取。通过“茶文化”主题词的提取,发现“茶的商标”、“茶叶营销”、“茶具介绍”三个词语搜索热度较高,可见国民对茶产业发展的了解主动性较强。对“武夷茶文化”、“茶道知识”这两对搜索热词的频率次之,说明国民也比较注重茶文化知识的熏陶,愿意通过一些典型的茶发展情况主动了解茶文化。

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1 调查基本结果描述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发放并收回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是福建,贵州,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份的茶消费者。样本量208份,其中男性占37%、女性占63%,因为文本挖掘结果显示女性是品茶主力军。以茶文化现状分析、茶经济市场及茶传承与保护为切入点,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结果

由表2可知,20岁及以下有69人,占比33.43%,21-40岁有90人,占比42.91%,41-60岁有46人,占比22.15%,61岁及以上有3人,占比1.51%。其中21-40岁占比最大,61岁及以上占比最小。根据中国茶申遗成功对于茶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否非常重要的调查显示,认为不重要的占比0.85%,认为一般重要的占比33.81%,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比65.34%。在本次调查被访者是否对茶文化了解中,认为不了解的占比16%,认为一般了解占比59%,认为非常了解占比25%。其中认为一般了解的占比最大,认为不了解的占比最小。本次调查对茶叶需求是否非常大中认为需求不大的占比15.55%,需求一般的占比47.59%,需求大的占比36.86%。其中认为需求一般的占比最大,需求不大的占比最小。

除此之外,在调查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是否重要中,认为不重要的占比1.38%,认为一般重要的占比40.71%,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比57.91%。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比最大,不重要的占比最小。在是否认同我国茶主题研学建设很好的调查中,认为较差的占比6.19%,认为一般的占比47.87%,认为很好的占比45.94%。其中一般的占比最大,较差的占比最小。

2.2 调查结果及原因小结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项目成功通过评审,中国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后,各网站网友分别基于茶文化复兴、茶文化推广、茶申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见国民对于中国茶的密切关注,对于我国茶申遗的肯定以及茶文化发展的信心。中国茶申遗成功对于茶文化建设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本次调查对象包含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符合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对茶文化了解度的精准分析。然而大部分人对于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对茶文化了解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民对茶叶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茶文化发展中应增加茶文化的交流以增强消费者的茶需求。

调查还发现,茶文化发展仍需要丰富我国茶文化娱乐活动。在今后的茶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并且我国茶主题研学建设有待加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茶文化”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保护的意识和激发爱国情怀。

3 总结及对策建议

3.1 总结

本文应用文本挖掘和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茶文化发展的现状。首先,进行了基于文本挖掘的现状探索性分析,通过网络评论热点主题选取、人物画像分析、词频分析和主题词提取分析了茶文化发展的关注热点词,探索发现一是女性国民比男性国民更加注重养生,是中国茶的主要消费群体;二是中国茶入选非遗背景下,网民的关注点主要是通过搜索非遗、底蕴等对茶文化进行了解,同时更加关心茶文化、茶经济发展、茶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下,网民们也越来越关心互联网与茶发展的融合技术。其次,在文本挖掘探索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结果描述和深层次原因剖析,发现中国茶申遗成功对于茶文化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大部分人对于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且茶文化发展仍需要丰富我国茶文化娱乐活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3.2 对策建议

3.2.1 政府层面。政府通过政策进行茶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宣传茶文化,通过人才培训政策培育优秀茶传承人。此外,可以多修建、完善茶博物馆,创新茶宣传方式,如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运用当代新媒体技术与叙事手法相结合营造的茶运码头场景重现。一方面,需要深刻认识到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发展[2],必须要转变传统被动挨打的发展策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世界文化融合的挑战。另一方面,推动茶文化的输出,让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茶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思想、相关故事等,让世界能够更好地倾听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帮助茶文化获得更多外国友人的喜爱,这也是培养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3.2.2 社会层面。商家可以将茶文化与企业特色相结合,如餐饮企业需要加强对茶文化理论基础的学习和了解[3],真正意义上的领会茶文化的核心精髓,结合人们对于茶叶的“早茶”和“下午茶”等一些饮用习惯,产生一些以“早茶”和“下午茶”为主题的茶室和餐饮企业。餐饮企业可结合茶庄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经济,使人们亲身融入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农茶庄生活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内在魅力,从而对茶文化进行了正确的传承和发扬,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与当代多元化文化相融合,从根本上符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需求,从而促进餐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 学校层面。各大高校应做好茶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工作,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中,结合课堂教学,渗透“茶文化教育”的教学思想,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把“茶文化教育”落实到课程之中。通过对深邃、广博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挖掘,可以较好地增强茶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效用,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4],并同时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学生能够真正对茶文化产生兴趣。在高校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提炼丰富多样的茶文化内容,使学生真切而形象地感受到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深刻体悟茶文化内涵的文化内容,更好地实现茶文化内涵的内化和融合。

猜你喜欢
茶文化文本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