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行业”也应是“良币行业”

2024-04-28 05:58许敏球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良币短剧精品

许敏球

提供物质食粮的食品行业被称为“良心行业”,提供精神食粮的内容行业其实也是“良心行业”,前者关乎身体健康,后者关乎心灵健康。做内容,应该有敬畏之心、有向善之心、有本分之心,生产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良心产品。

进而言之,内容行业不仅应是“良心行业”,也应是“良币行业”。何为“良币行业”?可从三方面观之。

首先,内容行业中,资本应该发挥良性作用。内容行业,尤其是影视行业,本身就吸纳巨大的资金量,资本在其中的作用非比寻常。从视频网站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到,资本可谓“第一推手”,塑造了整个视频网站行业的格局。正是在资本的强有力推动下,在“烧钱”模式的催化下,视频网站经历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势力版图不断扩张,最终成为影视行业的主导性平台。但硬币的另外一面是,这种“烧钱”模式带来影视行业泡沫的急剧膨胀。一度时期,影视行业最热门的词语是“估值”“上市”“对赌”,而非“内容”“产品”“品质”,行业中也出现了种种乱象。而有意思的是,当近两年资本的热潮从影视行业退却,视频网站“烧钱”模式走到尽头,降本增效成为主流,之前谈了多年的“精品化”反而曙光乍现,一批高品质的网剧接连出现。正如爱奇艺CEO 龚宇所言:“随着影视行业回归理性,‘内容为王’‘戏比天大’更加成为共识。”影视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特别是要成为影视强国,工业化体系的建立、产业化格局的构建,都需要畅通的资本循环,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资本的两面性,尽量发挥其正面效应,避免其负面效应。

其次,内容行业中,“良币驱逐劣币”应该成为基本法则,而非反之。一度时期,在“资本为王”的逻辑主导下,“内容为王”的逻辑失效了,影视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频频发生。为何会出现“天下苦流量久矣”的说法?正是在资本的推手之下,流量—粉丝—数据—变现,构成了一个“自循环”。“流量至上”成为主导的法则,“颜值即正义”成为通行的口号。作品本身的品质好不好不是第一位的,有没有流量明星是第一位的;演员有没有演技不是第一位的,有没有颜值是第一位的。“流量剧”成为市场的主流,品质剧被边缘了;网络小说改编成为主流,严肃文学改编被边缘了;玄幻悬浮剧成为主流,现实主义剧被边缘了。有意思的是,对应于近几年资本的“退潮”,影视剧创作出现了几个新动向:多部“大IP+流量明星”作品受到市场冷遇,以《人世间》《繁花》为代表的严肃文学改编剧再度兴起,《狂飙》《漫长的季节》《三体》等精品剧获得观众广泛欢迎。品质内容被观众“看见”,尊重观众的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尊重。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也是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体现。

再次,内容行业中,优质作品要能获得良好收益。当好作品有好回报,平台和投资人会进一步增强在内容品质上投入的信心,创作者也会更加敢于尝试,能够获得更多探索创新的机会。以剧集为例,因为主要靠卖广告获得收入,所以集数自然越多越好,导致有的剧成为“注水剧”。“小而美”的剧若不挣钱,平台和投资人自然就会热情不足。而国外剧集行业已经证明,12 集左右的短剧,是十分适合打造为精品剧的。这两年我国的精品短剧逐渐增多,这时候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良性的商业循环模式,让平台方、投资方、创作者都能获得好的收益。如科幻短剧《开端》在会员和广告上有好的表现,实现了盈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于精品短剧的持续性发展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良币短剧精品
流行短剧现象透视
短剧暴富
莫让电动自行车头盔“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一定会驱逐良币吗
旧币总是被先花出去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良币被劣币驱逐之后它欲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