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推行业财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4-04-28 00:52张杏芳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02

[摘 要]近年来,业财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业财融合的推行有助于国有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但是作为新型的管理理念,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当深化对业财融合的学习,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积累更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肩负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树立优势。业财融合作为新型的管理理念,对于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两者的相互融合有助于节约运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应当深入学习业财融合的有关知识,及时梳理内部管理流程,制订业财融合的推行策略,切实为企业积累更多的竞争优势。

1 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

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有机融合,“融合”代表着两者的协同与配合。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责与使命,业务部门肩负着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责任,财务部门需要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健的财务支持,維持企业正常的运转。与此同时,两者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联,业务部门能够为财务部门提供经营有关的数据信息,使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财务规划,防范财务风险。通过科学的资源与资金配置,财务部门也能为业务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

近年来,业财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新型的管理理念可以从管理理论与管理流程方面得到体现。业财融合理念的提出是以管理理论为指导,管理理论通过对组织行为及决策活动的研究,揭示出业财融合的必要性。业务与财务工作的融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空间。而业财融合的实现需依托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支撑。“融合”实际上要求企业能够打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才能从深层次推动信息共享,促进两者工作的配合。所以管理流程的梳理是实施业财融合的基础,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使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遵循再造后的管理流程完成信息传递与交流,进而为企业决策制订提供重要参考[1]。

2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推行业财融合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需要及时引入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业财融合的推行有助于国有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

2.1 节约运营成本

高质量发展需要国有企业从深层次制订战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建设领域,实现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特别是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国有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为提高效益水平,积累竞争优势,企业也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而国有企业在自身成长壮大过程中,运营成本一般也会随之增长,实施业财融合有助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开展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对接,使财务部门掌握业务部门的资源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而制订节约运营成本的有效方案[2]。

2.2 规避财务风险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同时也需要企业实现更稳健的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问题,比如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长,资金紧张,等等。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乏深入的了解,管理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风险问题的处理较为被动。推行业财融合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及时收集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财务部门通过分析研究各项业务的运营状况,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强化内部控制,防止风险转化为实际的损失,从而体现管理的前瞻性。

2.3 优化资源配置

新时期国有企业各项建设工作离不开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制订明确的发展战略,根据战略部署资源。业财融合的实施有助于财务部门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实际,结合国有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部门的资源需求,按照优先级配置资源,并充分考虑资源共享的可行性,避免资源重复购置与浪费。所以财务部门只有深入到业务部门的实践当中,才能跟进业务部门的工作进展,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握市场动态,为业务部门制订科学的资源储备计划。

3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推行业财融合面临的问题

业财融合是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持。但是作为新型的管理理念,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下面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对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3.1 对业财融合缺乏足够的认知

业财融合是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紧密配合为目标,促进企业运营水平的提升。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既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管理思维的创新方面,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对独立,缺少业财融合的理念,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够深入,各部门尚未深刻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在实践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方法,难以体现出业财融合的优势和效能。

3.2 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工作推进的依据和指导,国有企业在实施业财融合的过程中,离不开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特别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配合,需要流程的再造与整合,才能为信息互动传递建立基础。但是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来看,制度建设以及流程再造也是其中的难点。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能从制度层面明确各部门在业财融合中的职责,就会直接影响到业财融合推行的进展。同时流程再造不完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机制不畅,也会制约信息传递与协同配合。包括业财融合实施的跟进以及监督考评,都缺乏系统的制度建设,所以业财融合的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3.3 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的推行也是为了提高决策质量,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更多的主动权。而决策的制订需要依托更多的大数据分析,这也是业财融合发挥作用的关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互动需建立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但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也存在数据标准、接口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数据共享受到阻碍。而且很多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停留于基础的软硬件条件层面,与业财融合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信息传递机制、共享机制的设计并不完善,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发展之中[3]。

3.4 复合型人才匮乏

业财融合作为新型的管理理念,在推行过程中也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持。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日常的记账、报表等工作,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有企业的发展实际,以高质量为目标,深化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融合。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具备专业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悉业务部门的工作实践,复合型技能在业财融合的推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国有企业现有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这与企业的人才引入机制以及培养机制都有一定关联。

4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推行业财融合的策略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应当持续深化业财融合的学习,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管理效能。

4.1 深化对业财融合的学习

为了保证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灵活应用,企业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只有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认识到业财融合的必要性,才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面对当前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应当立足长远发展,深刻理解业财融合对于实现战略目标、积累竞争优势的意义和价值。企业只有加速推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融合,才能全面获取运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在制订决策时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国有企业应积极开展全员宣传工作,及时向各部门传递推行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能够树立起全局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进业财融合的建设工作。

4.2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在推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必须确保从顶层设计到日常操作的每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与指导。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明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配,确保两者之间的信息流动畅通无阻,这样的制度安排既能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也能促进内部管理的透明化。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应当明确制订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涵盖业务部门向财务部门的信息传递流程、财务部门对业务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及资源配置策略等。这套制度不仅需要详细规定各项工作的执行标准,还应包含对这些工作流程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具体的部门沟通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准确交付。

另外,为了促进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国有企业还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彻底的梳理和优化。通过流程再造,不仅可以消除工作中的冗余环节,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业财融合的实践能够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如精益管理和敏捷管理,以期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各部门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意识,设计合理的考评机制至关重要。这一机制应当能够全面反映业财融合在成本节约、提高沟通效率等方面的具体成效。通过定期的考评,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关制度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这样的考评机制还能为优秀团队和个人提供表彰,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员的工作动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3 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实现业财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的关键步骤。数字化、智能化的软硬件基础构成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国有企业不仅要投入必要的资金,还需要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紧密相连。首先,制订相关的预算计划对于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资金的分配,更包括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金以达到最优的信息化建设效果。聘请专业团队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一环。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他们在开发过程中紧密合作,从而确保系统能够全面满足企业业财融合的需求。这种跨部门合作模式有助于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需求,比如如何实现高效的数据传递,以及如何确保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推进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系统的整合也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不仅可以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还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这种整合不仅限于内部系统,也应当考虑如何与外部系统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效对接,以实现数据共享的最大化,为企业运营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4]。另外,财务部门的角色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尤为关键。除了参与到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财务部门还需要积极学习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提高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选取合适的风险指标,财务部门可以在早期阶段就识别潜在的风险,为企业的稳健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的综合工程。它要求国有企业不仅要投入必要的资源,更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协调,以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支持企业的业财融合,进而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4.4 组建复合型人才的队伍

业财融合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财务人员已经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管理思维,而是要具备新时期的创新思维,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理解业财融合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所以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建立人才引入机制。选拔专业素质突出并且熟悉业务部门实践、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协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国有企业应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财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学习行业最新动态,拓展管理思维,不断提升综合素质。[5]

5 结语

业财融合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强调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视财务分析,其目标在于将传统的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前瞻性以及对业务部门的有力支持。因此,国有企业应当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认真学习业财融合的有关知识,激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技术、人才建设,营造崭新的管理风貌。

参考文献

[1]潘丽琴. 管理会计视角下国有企業业财融合建设探究[J]. 财经界,2024(4):117-119.

[2]杨志勇. 新时期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问题及融合策略探究[J]. 中国农业会计,2024(06):91-93.

[3]顾丽娟. 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24(6):153-156.

[4]韩东梅.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策略研究[J]. 商业观察,2023(36):37-40.

[5]郑文江.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探究[J]. 理财,2023(12):31-33.

[作者简介]张杏芳,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农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