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广播新闻策划的转型升级

2024-04-28 15:52安徽广播电视台张妍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5期
关键词:视域听众策划

安徽广播电视台:张妍妩

现阶段,在不断推陈出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持下,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样化,新闻资讯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让带着浓浓“社交属性”的新闻传播模式更为流行,“无社交、不阅读”[1],信息消费者亦是信息传播者,传播语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广播新闻传播遭遇严峻挑战,进一步挤压着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对于广播新闻而言,要继续保持传播力与影响力,就必须正确审视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规律和受众信息需求的变化,对新闻采编业务进行改革与创新。作为广播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新闻策划对于广播媒体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报道质量意义非凡。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利用好自媒体资源,做好新闻策划的转型升级,采编出优质作品,是所有广播新闻从业者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广播新闻策划的转型升级策略。

1. 自媒体对传播语境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化应用,手机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2],在手机这一移动终端之上,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快速崛起,这种自媒体平台社交属性明显,手机用户是信息接受者亦是传播者,他们在这些平台上组建成一个个具有私密属性的小社交群体,这些小型社交群体又构建成一个具有开放属性的大传播群体,他们可以在上面随时发布自己亲历、亲眼目睹的新闻事件在小群体中传播,借助网络在各个小群体间不断转发,最终实现全网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逐渐由传统的媒体机构主导的“点到面”传播,转变为以用户到用户的普通受众为中心的“点到点”传播,受众可以借助发达的移动端和网络技术,即时传递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个体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做出判断,而且可以实现交互式的传播,形成一个个社交属性明显的新兴舆论场。这种新型传播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 自媒体视域下广播新闻面临的挑战

2.1 广播新闻“快”的优势受到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在传播时效性上的优势是最强的,由于其采制相对简单,从新闻事件发生,到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后期写作、节目配音制作,再到审核播出,相对来说效率较高,用时较短,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而且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广播新闻报道较为灵活,可以随时中断常规节目播出流程,记者借助电话进行连线报道,实现实时直播。以上都是报纸和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代,这种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广播新闻传播速度一落千丈。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和无线网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制作和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甚至可以对一些还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来一场“实时直播”,传播成本的低廉和便捷实现了对于新闻事件的“上一秒发生、下一秒传播”[3],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广播新闻已经无法比拟。

2.2 广播新闻“广”的优势受到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收音机的购买成本较低,对于收听场合的要求不高,因此基本家家都有收听广播的习惯,凡是广播电台覆盖范围内的公众,都是潜在的广播收听群体。当然,由于广播无线电波覆盖范围有限,一些地域内的广播新闻只能让当地居民收听,其他区域的听众是无法收听到的,因此,广泛传播的“广播”也有其“窄播”的缺陷。

但是在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新闻传播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凭借一部智能手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天下事尽知,而且还可以发布自己身边的事件。广播新闻“广”的优势已经不再突出。

2.3 广播新闻“互动”的优势受到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媒体的互动性是最强的。很多广播新闻节目都开设了与听众互动的板块,受众可以通过短信留言、热线电话等形式参与进来,对新闻发表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节目方式也让广播新闻节目的亲和力更强,受众忠诚度更高。

但是广播新闻节目的这种互动性始终是以传播者为主导的,受众的参与度有限。在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用户真正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角”[4],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角色随时随地可以互换,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激发了更多人参与传播和讨论的主动性,他们更加积极地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发表意见、交流观点,网络上到处都是接地气的讨论、反思和调侃,每个人都拥有发出声音的权利。自媒体这种强大的实时互动性,是传统广播新闻所不具备的。

2.4 广播新闻“专业”的优势受到挑战

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可靠性,长期占据着舆论的主导地位,是党、政府、单位机关、社会组织等新闻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任何时候,都占据着社会舆论的主导地位。

但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党、政府、单位机关、社会组织等单位都建立起了自己运营的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他们也有发布权,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往往在通过媒体发布的同时,也会通过自有自媒体平台进行发布,甚至会通过自有平台提前发布,传统媒体包括广播新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专业性不断被弱化。

3. 自媒体视域下广播新闻策划的特点

3.1 时效性和针对性越来越强

在传统媒体时代,很多广播新闻报道策划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相应工作有充足的开展时间,策划人员可以展开多轮的探讨和研究,反复协商,最终敲定最优方案。但是在“时效性”被高度强调,并被看作是重要新闻价值的自媒体视域下,广播新闻策划同样强调时效性,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后,广播媒体如何进行策划,快速介入,充分报道,这考验着策划人员的水平。即使是一些常规性新闻事件,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和省两会的报道策划,同样对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广播新闻从业者肩负的职责越来越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相关策划。因此,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优质高效的新闻策划,是广播新闻从业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另外,自媒体时代,受众的个性化兴趣爱好不断强化和满足,受众群体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意味着,广播新闻也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让报道具有一些差异化的特质,才能有效地吸引细分化听众的注意力。

3.2 贴近性和深入性越来越强

在自媒体视域下,广播新闻要想有效地吸引受众关注,就必须从新闻策划入手,让新闻的贴近性和深度性越来越强。一方面,从贴近性角度来看,普通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核心和关键,广播新闻报道策划也必须紧紧围绕受众展开,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听众的需求作为策划的核心与出发点,找准他们感兴趣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在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色彩,这样才能让新闻更加生动。另一方面,从深入性角度来看,在自媒体时代,信息始终处于过载的状态,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充斥着海量的资讯,这些新闻大都是对于新闻事件浮光掠影式的报道,仅仅可以满足受众的浅层次信息需求。广播新闻策划现如今更注重放大和拉近新闻内容中最有价值的元素,对新闻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听众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了解新闻产生的深远影响和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满足听众的深层次信息需求,与网络新闻产生差异化竞争。

3.3 互动性和开放性越来越强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栏目虽然开通了与听众互动的环节,但是在传播过程中,更多地处在一个从广播端到听众端的闭环状态中。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始终处于一种开放和交互的状态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弭。因此,现如今的广播新闻策划更加注重在报道过程中,吸引更多听众的分享和参与,互动性与开放性越来越强。

4. 自媒体视域下广播新闻策划的转型升级路径

4.1 高度重视新闻策划,打有准备之战

自媒体时代,独家新闻越来越少,一则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各家媒体都会跟风报道,且报道内容与形式都是大同小异,新闻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与新媒体相比,广播新闻在渠道上并不占优势;与声画合一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相比,广播新闻在感染力与形象性上也不占优势。所以,如果广播新闻依然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进行常规性报道,与传播快速的网络新闻及形象生动的电视新闻等相比,根本不占优势[5]。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新闻就必须更加重视策划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新闻资源,对报道活动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打有准备之仗,这样才能找到更加新颖的报道角度,找准更加恰当的报道方式,充分发挥广播新闻及时、快捷、灵活和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先声夺人,充分展示声音元素的无穷魅力。

以笔者参与主创的新闻作品《深夜来电》为例,这件作品获2019年安徽新闻奖一等奖荣誉,这件作品就是经过周密巧妙的新闻策划而来的。《深夜来电》这篇作品讲述了池州110接线员通过一通报警电话成功挽救一名自杀少女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再现新闻现场,作品进行了样态创新,稿件全部由当事人讲述的录音和接警同期声构成,通过再现数次“通话就要中断”的情节,将营救过程一步步推向高潮,直到最终警察、120到达女孩家中,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通过悬念的层层铺垫,给人以“声”临其境的感受。稿件播发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省内外多家媒体转发关注,相关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的点击量超过10万+,评论近万条。

4.2 坚持新闻现场化,说“有画面感”的故事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突出特点就是新,特别是在自媒体视域下,新闻的时效性更是被不断放大。广播新闻策划亦要体现“快”的特质,一定要有与时间赛跑的意识,充分利用好广播新闻节目形式灵活、采制便捷的特点,滚动播出最新、最快的资讯。以笔者所在的安徽广播电视台生活频率为例,往往就会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相关策划,给记者安排报道任务,让他们快速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用电话连线的方式,在节目中穿插新闻报道,让记者可以快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绘声绘色的表述传播出去,让听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消息。因此,在新闻策划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于新闻表述方式的提前策划,让记者充分利用好各种声音符号,尽量让讲述更加生动鲜活,富有现场感和画面感,让听众在听新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展开想象,如临新闻现场,增强新闻的可听性。

4.3 坚持内容本土化,说“接地气”的话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不缺乏信息,但是缺乏真正有用的、能够对自身生产生活有帮助的信息。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还包括相关性与接近性。广播新闻作为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新闻,很大程度上,其受众范围是相对固定的,对于一定地域内的听众来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自身利息相关的信息事件一定比一些遥远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因此,对于广播新闻,特别是省级乃至地市级的广播新闻策划来说,一定要坚持本土化,说“接地气”的话,从本地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出发,反映本地人的愿望、诉求和立意,这样才能让新闻策划更有群众基础,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

4.4 创新策划模式,借力自媒体

媒体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在向前发展,新的媒体出现不代表旧媒体的消亡。广播新闻策划一定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策划模式,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自媒体善加利用,策划出更加好听、更加权威的新闻。一方面,广播新闻策划者一定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作为新闻策划的重要消息来源地,通过对于自媒体平台信息的浏览与筛选,掌握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新闻策划活动。另一方面,广播新闻策划者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与受众展开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互动,让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广播新闻的黏性,进而提升广播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5. 结束语

在自媒体视域下,传统广播新闻的“快”“互动”等渠道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利用新闻策划,更好地发挥广播新闻的资源和声音等内在优势,才能生产出差异化的新闻作品,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视域听众策划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本期策划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