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民政局 拓展服务类救助模式 推动社会救助兜好底

2024-04-28 17:26
中国民政 2024年4期
关键词:救助改革服务

青海省西宁市探索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工作,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救助”向“多维服务”转变、从“生存救助”向“发展救助”转变,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

坚持高标准起步,以强化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救助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社会救助改革工作汇报和审议相关文件,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社会救助改革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协调解决社会救助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将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列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坚持高水准推进,以政策机制推动工作开展。出台《西宁市贯彻落实<青海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政策文件,制定《开展“物质+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搭建集申请、救助、服务、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救助平台,打造一支由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1900余人和5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人员300余人组成的救助队伍,组建以村(社区)为点、乡镇(街道)为线、县(区)为面、市级成体的救助网络,推动形成具有西宁特色的多维度大救助体系。

坚持多部门联动,以合力创新推动体系建设。建立由民政牵头,教育、住房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以“一盘棋”、“组合拳”的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合力创新、高质量发展。全市各职能部门共同探索救助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快推进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梳理救助惠民服务类项目31个,开展以核准信息、摸准需求、对准帮扶、精准服务为内容的“四准”探访服务,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和致困原因,动员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进行订单式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

坚持稳扎稳打,全面摸排奠定精准救助数据基础。组织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以县(区)为单位,对全市所有在册低收入群体进行地毯式摸排,重点排查社会救助家庭中部分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以户为单位,为有需求的对象建档,分类制定生活服务、清洁服务、医疗健康和能力提升4大类38项服务清单。运用社工专业方法,通过理清家庭情况,实现需求深度挖掘,建立一人一档服务群体画像信息库,梳理出公益实践、课业辅导等共性需求以及心理咨询等个性化需求,并链接专业力量逐步落实。

坚持跟踪问效,实现信息化手段闭环管理。打造服务类救助信息监管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和人工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双重管理。线上,先行先试搭建点单、派单、服务、回访“四位一体”的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统计、经验决策向智能统计、智慧决策的转变。建立老百姓点单、民政部门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的全链条“掌上办”、“指尖办”闭环管理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点单式、菜单式服务。线下,建立周调度、月小结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各县(区)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猜你喜欢
救助改革服务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改革之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水下救助抢险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