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 探索打造超大城市社会救助工作“浦东样本”

2024-04-28 17:26
中国民政 2024年4期
关键词:救助精准社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力打造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综合救助格局,探索形成弱有众扶、大城共助的“浦东样本”。

以体系化建设赋力,打造救助帮扶“共同体”。一是夯实“9+1”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机制作用,聚力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综合救助格局,确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等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二是建强三级工作网络。建有一支1500多人的社区救助顾问队伍,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制定《浦东新区社区救助顾问服务指南》,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内容,培养骨干力量16人,以讲师团的形式开展常态化培训,并通过举办社会救助业务知识竞赛、开展金牌社区救助顾问等活动,发挥以赛促学、以评促建作用。三是用好监督激励利器。区级联席会议每年开展社会救助绩效综合评估工作,通过考核“指挥棒”激励和提升全区救助服务能级。与区纪委监委联动,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激励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推进救助服务“一网通办”。一是健全两个平台。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探索建立精准救助应用场景平台,整合16个部门和单位的民生信息,汇总68类标签、生成80余万条标签数据和2000万条业务数据,实现“一屏观救助”。依托“社区云”平台,将“一网统管”延伸至基层终端的神经末梢,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数据动态采集和反哺,实现“一网兜到底”。二是探索一套标准。探索建立困难群众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化体系,围绕健康、教育、就业等6个维度10项指标,综合评价服务对象的困难程度和救助需求。在镇(街道)试点开展综合评估,筛选重度、中度和低度困境家庭,对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加强“救助会诊”。三是畅通一套机制。加强困难群众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化体系与浦东新区精准救助应用场景平台、“社区云”平台融合,通过“大数据”线上主动发现预警和社区救助顾问“铁脚板”线下排摸,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实现精准发现、精准推送、精准服务。

以社会化参与赋效,扩大弱有众扶“朋友圈”。一是坚持“党建+”,加强统筹联动。成立区域化爱心帮扶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走访调研,形成助医、助学、助老、助生活等6类、15项需求清单,实现个性需求党员“微心愿”认领、共性需求项目化帮扶,带动引领各方力量主动参与社会救助帮扶。其中,“爱心牛奶”、“爱心鸡蛋”等项目持续6年,受益群众超30万人次。二是坚持“社工+”,提升服务精准性。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形成以社会融入为主的“新启程”项目、以心理健康为主的“心希望”项目等“成长系”救助服务项目,推动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三是坚持“慈善+”,促进供需有效衔接。总结提炼“公益慈善联合捐”等经验,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型社会救助的指导意见,围绕精准实施援助型、陪伴型、成长型三类服务,打造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型社会救助的3A体系,搭建公益慈善服务项目“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困难群众需求库、救助帮扶项目库和社会力量资源库,助推救助帮扶需求与公益慈善资源供给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救助精准社区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社区大作战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水下救助抢险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水下救助抢险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