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

2024-04-28 20:47谢晓明许文静李翀杜平丽董明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毒力毒株亚型

谢晓明,曲 会,刘 文,许文静,李翀,杜平丽,董明奇★

(1.镇赉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镇赉 137300;2.哈尔滨国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3.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5;4.定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定州 073000)

CSF 是由猪瘟病毒CSFV 引起的家猪和野猪最重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高热、多发性出血、胃肠道症状等,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需要报告的疾病,中国也将猪瘟列为二类动物疫病。CSF 在中国有流行已久,在全国范围内曾多次暴发疫情。野猪可充当病毒的传播媒介,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一些国家在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和扑杀政策后成功地消灭了CSF。然而,在世界上大部分生猪产量高的地区仍然流行。为了控制和净化CSFV,应持续强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大面积实施疫苗接种,使用高效、可靠的诊断技术筛查并剔除阳性猪,加强早期检测、实施扑杀政策是减少疫情的暴发,保护养殖业和食品供应链的稳定必要措施。本文对CSFV 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CSFV 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1 病原学

CSFV 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该属还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 型和2 型(BVDV-1 和BVDV-2),羊边界病毒(BDV)等,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CSFV 基因组编码3898 个氨基酸,其经过翻译后加工成C、Erns、E1 和E2 四种结构蛋白,Npro、p7、NS2、NS3、NS4A、NS4B、NS5A 和NS5B 八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E2 是CSFV 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在病毒的感染和侵入过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诱导动物产生中和抗体。CSFV 毒力从高、中到低毒力不等,感染导致的症状取决于CSFV 毒力以及猪年龄和自身免疫力等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流行的CSFV 毒株主要是中等毒力毒株,高毒力、强致死性毒株已经少见。

家猪和野猪是CSFV 的自然宿主,自1833 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CSFV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实施了净化策略,包括早期诊断、扑杀受感染的猪、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和预防措施的成功根除了CSFV。加拿大在1963 年成功消灭了CSFV,美国在1976 年紧随其后,墨西哥也在2018 年消灭了CSFV。截止目前,OIE 列出了38 个无CSFV 成员,包括大洋洲和欧盟的大部分地区,北美和南美洲部分地区等。在亚洲、美洲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和东欧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CSFV 的流行。由于仍存在CSFV 流行地区,野猪又是CSFV 的自然宿主,因此,在无CSFV 地区仍存在病毒重新出现的可能。2018 年,日本宣布无CSFV状态后26 年后再次暴发了CSFV 疫情。因此,CSFV仍然对世界各地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

2 流行病学

CSFV 分型是基于5'-NTR、E2 和NS5B 的部分序列划分的,共分为3 个基因型和11 个基因亚型(1.1、1.2、1.3、1.4、2.1、2.2、2.3、3.1、3.2、3.3 和 3.4),2.1 亚型又分为2.1a、2.1b、2.1c 和2.1d 4 个亚亚型。基因2 型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全球范围流行最为广泛。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的主要流行毒株为1.1、2.1、2.2 和2.3 亚型。2.1、2.2 和2.3 亚型在北京、湖北、吉林、四川、福建、河南、广西、内蒙古等生猪产业最发达的省份为主。自21 世纪初以来,随着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在C 株的免疫压力下,1.1 亚型的流行率逐渐下降,2.2 和2.3 亚型的流行也逐渐减少,2.1 亚型成为我国主要流行毒株,其中2.1b 为最优势流行毒株,2.1c 在华南地区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在台湾地区,1996 年以前的主要流行毒株3.4 亚型已逐渐被2.1 亚型所取代。中国的CSFV 流行毒株具有遗传多样性,流行范围最广的基因2 型毒株与来自欧洲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可能是由于长期从欧盟国家引进种猪所致。虽然尚未报告基因3 型流行毒株,但需要警惕从韩国、台湾和日本等周边地区传入。

中国的生猪养殖业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有约4000 万头母猪和70 亿头肥猪。近年来,我国的CSFV 疫情一直在减少,零星散发的CSFV 已经取代了之前的暴发流行,这与我国养猪规模逐渐规模化和集约化以及养猪场的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和大面积的疫苗免疫密不可分。目前我国CSFV 流行毒株的毒力有所下降,疾病进程已从急性和亚急性转变为慢性型,这可能是近年来大面积免疫疫苗的压力导致的。慢性型导致部分免疫耐受仔猪在进入繁育或育肥舍前没有及时发现和淘汰是重要的传染源,未遵循母源抗体曲线的不规范免疫程序可能导致仔猪没有得到有效的抗体水平,免疫效果也不理想。大型猪场有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全群的疫苗免疫率,但中小型猪场以及散养户CSFV 疫苗免疫率并不高,加之没有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识,这是我国根除CSFV 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CSF 可诱发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受影响,继而会引发各种继发性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性病原体与CSFV 的共同感染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感染常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与CSFV 常见的共感染的病毒有猪圆环病毒2 型、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CSFV 通常还有诱发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如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副伤寒、猪地方性肺炎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与CSFV 的共感染会对猪的健康构成巨大危害。

3 临床症状

CSFV 在猪体内的潜伏期为3~10 d。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强度取决于毒株的毒力,也与猪的年龄和免疫状况相关。猪感染中、低强度的CSFV 的疾病进展比较缓慢,在感染数周后才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临床症状。仔猪的发病率高达80%,损失严重,而成年猪的感染症状较轻,甚至呈亚临床表现,在种猪群中不典型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生育指数降低。

3.1 急性型 仔猪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在40~42 ℃,精神萎靡,步态不稳,久卧不起,后退、转圈、强直、侧卧、游泳状、嗜睡、抽搐、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食欲废绝,眼睑有分泌物,鼻腔有脓性鼻液流出。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初期表现为干硬粪便的表面有白色的肠道粘液,后期表现为带血的稀便。发热后出现皮肤出血,出血点主要集中在腹部、耳、尾和下肢。CSFV 还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以及白细胞减少,剖检结果可见肾、肠、浆膜、膀胱、喉、会厌和其他器官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和水肿。继发感染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对CSFV 感染的主要临床体征的判断。因此,确诊应通过实验室检测。CSFV 可通过感染猪的所有排泄物和分泌物排毒。随着猪日龄的增加,临床症状变得不明显。感染后2~3 周出现病毒中和抗体,可以终身免疫。

3.2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常发生在少数不能建立有效免疫反应的后备猪中。慢性CSFV感染的后果依旧比较严重,慢性CSFV 感染猪会一直向外排毒,感染猪通常在2~4 个月后死亡。随着疾病进展感染猪会出现波浪热,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消瘦。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有蓝紫色坏死点,最后衰竭死亡。大部分临床症状是由继发感染引起。

3.3 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猪瘟,发生较多的是宫内感染仔猪以及产后早期感染导致持续性病毒血症的仔猪和架子猪。CSFV 能在孕期的所有阶段穿过胎盘,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畸胎。温和型CSF 通常是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病毒感染母猪后仔猪出生后带毒所致,妊娠7~10 周的母猪宫内感染产下的仔猪表现为非典型CSF 症状持续感染,这些仔猪在临床上表现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也不显著,但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生长发育迟缓和不良,并且出现皮肤点状出血、消瘦等症状。近年来,多种形式CSFV 的非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越来越常见,母猪常表现为繁殖障碍,仔猪临床症状也不明显,免疫耐受后无症状带毒,感染猪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可长期带毒、排毒。

4 疫苗保护

自1954 年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并在中国使用60 多年以来,CSFV 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2007 年我国开始采用CSFV 强制免疫措施,CSFV 疫苗的普免率非常高,CSFV 在我国的流行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自2015 年以来,CSF常零星发生很少大规模暴发,CSFV 感染表现出流产、死产和腹泻等症状逐渐增加。这些情况是否与我国CSFV 亚型的变化有关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CSFV 的不同亚基因型之间存在遗传差异,E2是CSFV 大多数抗原表位集中的地方,它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并诱导中和抗体。E2 的突变率为3%~25%,是突变率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预防性疫苗接种仍然是CSF 流行地区预防和控制CSF 的主要方式。常规弱毒疫苗接种的免疫动物不能从血清学上与感染动物区分开来,在过去的30 年中,CSFV疫苗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新的有效标记疫苗,使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在血清学上可以区分,进而达到净化和根除CSFV 的目的。使用可靠的诊断测试,明确区分受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仍然是该领域应用标记疫苗的关键性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有基于CSFV E2 蛋白研制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成功上市,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是净化和根除CSFV 的有效工具。

5 防控策略

目前,世界上控制CSF 的方法主要是疫苗免疫和扑杀。大面积应用高质量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仍是减少CSF 造成损失的最佳途径。兔化弱毒株疫苗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对控制CSFV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无法区分自然感染猪和免疫猪,随着对CSF 防治政策的重视,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净化和根除CSFV 需要应用新的标记疫苗,使用可靠的诊断试剂区分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可达到净化和根除CSFV 的目的。根除计划需要精准可信的诊断和检测技术,CSFV 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对CSFV 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很多诊断方法,其中临床诊断是最直接的,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诊断容易出现误判。因此,为了获得更可靠的结果,通常采用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最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病毒中和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应用最广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商业检测试剂盒可以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除了典型CSFV 感染,多种形式的非典型临床表现还应密切关注,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经常与CSF 共感染的其他重要传染病如PRRS、PR等。

猪和猪产品的运输以及人类活动对CSFV 的传入和传播有很大影响。野猪中的CSFV 感染不仅威胁到当地的家猪种群,野猪跨境和非法贸易还威胁到处于边境地带的养殖场。地理区域内猪的养殖密度高、野猪种群密集以及家猪与野猪之间有密切接触能增加CSFV 传播的风险,缺乏健全的养殖管理、生物安全性差、以及从疫区进口肉类能够增加CSFV 引入的风险。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控制家猪与野猪密切接触、猪入场前进行严格的检疫、严格处理感染猪场的消杀工作,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灭鼠,扑杀受影响猪场的所有猪,安全处置死猪,对活猪、精液、新鲜猪肉和腌制猪肉实行严格进口政策是有效防止CSFV 入场的必要措施。一旦发现疫情,需要立即采取应急计划,实施控制措施阻断病毒传播,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有助于控制并限制CSFV 的进一步传播。

6 结语

我国拥有庞大的养猪规模,生猪产量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CSF 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一旦发生会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CSF 仍然是养猪业的重要问题,因此,CSF 的控制和净化问题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以接种兔化弱毒疫苗作为预防CSF 的主要手段,在长期的疫苗免疫压力下,CSF 的毒力逐渐下降,高毒力的CSFV 毒株被中、低毒力的病毒毒株所取代。持续性感染以及CSFV 与其它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经常发生,由于低毒力毒株不会引发的明显临床症状而使诊断更加困难。CSF 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和发病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2018 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会干扰疾病的诊断。要防止CSFV 的传播,应继续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建立早期检测系统,快速识别感染猪、持续投资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CSFV 标记疫苗、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因此,CSF 的控制和净化需要预防、监测、治疗、严格的生物安全政策等多方面的综合努力,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毒力毒株亚型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HeLa细胞中Zwint-1选择剪接亚型v7的表达鉴定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