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2024-04-28 20:47俭,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胃肠炎传染性病猪

张 俭,于 凯

(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综合保障和科技推广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26)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的概率比较高,不仅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养殖成本增加,不利于养猪业发展。为了减少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率各提高其治疗效果,应对该病的特点进行明确,并且落实预防工作,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来解决问题。

1 病原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颗粒呈球形状,存在囊膜,对乙醚和甲醛比较敏感,对光照抵抗力不强,若是将含有该病毒的粪便放在阳光下照射6 h,病毒活性会丧失;病毒细胞培养物在紫外线下照射30 min 后会失活。病毒抗热能力较弱,温度超过56℃,持续30 min,病毒会被灭活。但在低温下,病毒存活,如放在液氮里3a,其毒性也不会减少。

2 临床症状

(1)哺乳仔猪的患病仔猪多突然发病,主要以呕吐、腹泻等为临床症状,排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一些患病仔猪的排泄物还会包含凝乳块或血液。患病仔猪精神状态差,有显著的脱水症状,体重下降。病仔猪年龄越低,其死亡率会高。通常低于10日龄的仔猪在患病后2~7 d 内死亡,而伴随仔猪年龄的增长,其死亡率也会随之降低。患病仔猪在治疗后,即使康复也会发育不良。

(2)成年猪,成年猪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7 d,随病猪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病毒防御能力也会提升,具有差异性的临床症状。比如一些成年猪在进食后,可能会出现马上呕吐的症状。发病初期便呈水样腹泻,一般持续4~5 d,排泄出灰褐色样粪便,粪便内包含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或泡沫状黏液。患病初期或病情较轻的成年猪,多进食量减少,不出现腹泻症状。随着患病时间延长,患病猪食欲不振明显,甚至会拒绝不进食,病情严重的成年猪机体会严重脱水、消瘦。同时患病的哺乳母猪合并存在泌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但是妊娠母猪通常不会出现流产。

3 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表现在小肠以及胃,使用肉眼能看到明显的脱水现象。病仔猪小肠里有一定量的黄绿色的液体,肠管扩张,肠壁变薄且弹性丧失,肠系膜呈现出半透明状。胃底部有充血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一般,哺乳期仔猪的胃呈胀满状态,有较多未消化的乳块。在腹泻症状发生后,患病仔猪肠系膜淋巴结多有轻度、重度充血或肿胀。肠上皮细胞脱落,纵向切开空肠,放置少量生理盐水,在显微镜观察下可见细胞变性,绒毛具有显著脱水的特征。成年猪的病变程度较仔猪轻。

4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所有品种型、性别及日龄的生猪均可感染,10 日龄以下仔猪的死亡率较高,5 周龄以上的病猪死亡率比较低,而成年猪以及母猪感染之后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可以自愈。哺乳仔猪可以借助吮吸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减少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2)传染及传播形式,病猪和痊愈病猪的排泄粪便以及乳汁里均含病毒,会污染养殖场空气和水源等,这些被污染的物质可通过生猪呼吸道进行感染,所以,车辆还有工具等均会成为该病的传播载体。(3)发病特点,该病冬春两季的发生率较高,会有15 h 的潜伏时间,一些情况下潜伏期可以延长至3 d。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等发生混合感染时会导致死亡率显著增加。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模式,暴发性流行是指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大范围内突然出现,短期内感染数量较多,地方性流行是在某个特定地区内流行,某个养猪场首次暴发仔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般为暴发性流行,在一些经常发生传染性肠胃炎、传染较为严重的养猪场一般表现为地方性流行。当某养猪场出现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时,一般都是呈现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的状态,例如与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混合感染。

5 治疗措施

5.1 治疗方法 该病的治疗措施比较多样化,(1)生物制剂疗法 肌肉注射白细胞介素,1 次/d,连续一周。(2)中西药结合治疗 对病猪康复有明显效果,把治疗抗病毒与抗腹泻的中药按照合适的比例煎煮并调整浓度,比如兑水稀释等。还可注射穿心莲,1 次/d,连续3 d 即可痊愈。(3)抗凝全血疗法哺乳期仔猪1 次/d,每次5 mL,断奶仔猪每次10 mL,用药1 周。(4)抗生素疗法 注射复方青霉素及双黄连注射液等抗病毒药可增强治疗效果。

5.2 主要治疗措施 (1)对症治疗。目前,该病没有特效药,要对各生理时期的病猪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措施。当病猪发生腹泻时可应用痢菌净2 mL 肌肉注射,同时服用0.5 g 黄连素片,2 次/d,连用3d 即可。当病猪胃肠痉挛时,可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02~0.05 mg 肌肉注射,1 次/d,连续2 d 即可。若病猪长期呕吐还有腹泻,应做好补液治疗,把氯化钠3.5 g、葡萄糖20 g、小苏打2.5 g 以及氯化钾1.5 g 和1L 蒸馏水相混合后放在水槽里让病猪直接饮用,1 次/d,饮用3~5 d 即可,这样能够防止病猪发生脱水现象。当病猪自身抵抗力下降时,可用2~3 mL 黄芪多糖注射液皮下注射,1 次/d,连续注射2 d,可提高治疗效果。

(2)中药治疗。中药配方1:把30 g 黄连、40 g 陈皮、150 g 槐花炭、50 g 黄芩、麦冬、诃子研磨煎汤,继而加入适量的红枣,根据1 次/d 规律给病猪灌服,连续灌服5 d。配方2:把10 g 黄柏、白芍、枳壳、茯苓,50 g 甘草、15 g 黄芩、诃子、苦参混合研磨煎汤,1 次/d 为病猪灌服,连服3d 即可。配方3:选择3 g 黄连、12 g 陈皮、半夏曲、白术,6 g 甘草、18 g 藿香、党参、炒扁豆,30 g 薏苡仁,1 次/d 让病猪服用,同样连用3 d 即可。部分病猪有不愿进食且不排便症状时,同时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多是毒火攻心的主要表现。为减轻症状,可给病猪喂食泻火药。除此之外,为防止病猪脱水,还可选取200~300 mL 葡萄糖盐水做好皮下注射。

6 预防方法

6.1 做好科学的饲喂工作 我国古代医学提出“病从口入”,猪传染性肠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大程度是由于饮食和饮水引起的,饮食不健康、饮水不安全就会导致病毒感染,从而造成病毒传染,疾病蔓延。因此,预防猪传染性肠胃炎应该从科学饲喂做起。要求养殖人员定期对饲料和水质进行检查,禁止给猪饲喂霉变饲料、脏水,以免造成病毒滋生和感染。在饲喂过程中按时给猪补充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元素,保证营养均衡,最大程度控制疫病问题。营养均衡能提升猪的抵抗力,同时也更能预防疾病感染。例如,在猪饲喂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配比饲料,尤其是刚生产的母猪更应该注重增加营养。增加糠麸类饲料,定期饲喂米糠、麦糠等饲料,确保该饲料占总饲料比例的10%~20%。在饲喂过程中,定期饲喂菜子饼、花生饼以及芝麻饼等,确保该类饲料占比10%~25%即可,也能够提升饲喂效果。另外,在猪饲喂的过程中,粮食饲料和动物饲料配比应用也非常关键,饲喂时要求注重矿物质饲料配比,重视营养均衡,保证营养配比达到一定比例。

6.2 建立疫苗接种方案 要按照当地猪病主要流行情况及养殖场疫病发生情况科学建立疫苗接种方案,给疫病预防创造有利条件,可按时给仔猪实施疫苗接种,以增强猪群整体抗病能力;同时要深入研究各种类型的传染病,控制其影响因素,给生猪养殖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要熟知疫苗免疫的具体要求,基于仔猪情况实施疫苗接种,如35 日龄仔猪因为身体内部母源抗体慢慢减少,要进行首次疫苗接种,65 日龄仔猪要进行再次疫苗接种,这样科学安排接种时间和频率,可最大程度减少传染性疫病的出现几率。除此之外,应建立免疫流程,按照地区疫病发展情况来做好全方位的思考,确保疫苗可以切实发挥出效果。基于此,还应展开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工作,为预防传染性疫病带来科学的参考依据。

6.3 提高养殖人员防范思想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养殖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动物疫病防疫意识,认真选择仔猪,防止其出现隐藏的疫病风险。有关部门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方法策略为养殖户普及各种传染疫病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可以对疫病预防给予高度关注。在挑选仔猪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规模确定最终养殖模式,最好是自繁自养,防止引入病猪。若是要引进仔猪,一定要在正规养殖场引进,同时做好隔离,确保健康无危险之后才可以混养,从源头上遏制住疫病的扩散。

6.4 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对环境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及卫生工作,使环境符合养殖的要求。由于养殖中缺少对环境彻底消毒处理会带来不良影响,使病毒等无法被消灭,不利于猪群的健康生长。在消毒中应保证全面性,合理选择消毒用药,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实现消毒的目标。对于普通的病毒,应对消毒效果进行明确,使用药符合实际要求,并且根据相关的标准来开展消毒工作,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产生。应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并且进行记录,避免出现漏洞,为猪养殖提供良好的条件。

6.5 进行按时监测 要全面落实好按时监测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几率,增强猪群整体抗病水平,从而防止疫病扩散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工作的时候要把养殖场还有屠宰场等当做重点监测地点,同时针对跨区域运输事件给予高度重视,严惩违法行为。若是在调查时出现问题,就要第一时间上报处理,避免埋下隐患和风险。

猜你喜欢
胃肠炎传染性病猪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