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母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策略

2024-04-28 20:47周秋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流行性哺乳母猪

周秋宇

(荣成市滕家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00)

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明显的腹泻、吐奶、脱水等症状,若诊治不及时极易死亡,影响仔猪成活率及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每年11 月份至翌年2 月份是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因此,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1 流行特点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该病毒对常用消毒剂非常敏感,如氯仿、乙醚、来苏儿溶液、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耐低温但不耐高温,60 ℃0.5 h 左右即可将其杀灭。温度低于50 ℃时可长期存活。

仔猪流行性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日龄、品种以及性别的猪,架子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哺乳仔猪最易患病,致死率超过90%。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及带毒猪,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携带大量的病毒,仔猪接触后即可感染发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亦可患病。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可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导致患病猪出现剧烈的腹泻症状。仔猪流行性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寒冷季节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发病率显著升高。若仔猪饲养管理不到位,防寒保暖不及时,营养补充不足,遭遇不良应激,则可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

2 临床症状

2.1 哺乳仔猪 患病后可见哺乳后突然呕吐,然后出现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或绿色或黄色,后期粪便变为灰褐色,粪便中有一些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同时夹杂着一些血液。病猪初期轻微发烧,腹泻后体温不升反降,精神状态差,不愿吃乳,被毛粗糙黯淡无光,全身肌肉颤抖,喜饮水,消瘦,脱水,病程48~72 h,若没有及时诊治死亡率高达100%。

2.2 断奶仔猪、架子猪 患病后会出现剧烈水样状腹泻,排灰褐色的粪便,食欲差,有的停止进食,体重下降,呕吐,病程可持续1 周左右,护理得当的情况下逐步恢复正常,一般不会死亡。

2.3 哺乳母猪 亦有一定的发病率,其大多和仔猪同时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轻微腹泻,食欲降低,轻微呕吐,体温升高1.5 ℃,泌乳量减少,有的停止泌乳,护理得当3~5 d 可恢复正常。

3 解剖变化

解剖病死猪可发现其小肠出现明显的病变,小肠肠管扩张明显,小肠内积聚大量黄色稀薄泡沫状的内容物,小肠壁松弛,弹性差,小肠黏膜绒毛萎缩。胃底黏膜潮红、充血,同时覆盖一些黏液,有的伴有斑点状出血表现,胃内积聚大量的鲜黄色内容物,同时还含有一些乳白色的凝乳块,个别猪胃部出现溃疡病灶,靠近幽门的位置会形成大面积坏死区。

4 诊断要点

有经验的兽医人员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猪的临床典型症状表现、死猪剖检变化即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还应进行实验室诊断。建议使用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条进行快速检验,检验结果呈阳性或弱阳性即可确诊。但需要注意的是,仔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轮状病毒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处,为避免误诊,要做好临床鉴别诊断工作。(1)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的传播速度更快,致死率更高,进食前后均可出现呕吐症状,而流行性腹泻呕吐症状多出现在哺乳之后,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为50%~100%。(2)猪轮状病毒病该病 为人畜共患病,1~2 周龄内的仔猪是高发群体,腹泻是主要症状,一般不会出现呕吐。(3)大肠杆菌病 无呕吐表现,使用敏感抗菌药可快速治愈。

5 治疗方法

仔猪流行性腹泻治疗时应当结合病程、症状等因素分期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5.1 病初以泻 发病初期,应用泻下药,加快排除胃肠道内的毒素,然后辅以抗菌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将病原彻底清除掉,同时也避免出现继发感染的现象。灌服大黄苏打片0.5 g+氟哌酸10 mg/kg,用药3~4 h 后再服用中草药复方制剂治疗;取黄柏、黄连、黄芩各5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200 mL文火煎熬成药液100 mL 去渣温服,早晚各1 次,连用3~5 d,该方为10 头哺乳仔猪1 次用量。

5.2 病中以和 发病中期,要做好止泻工作,调和脾胃,消除病原,缓解病情。灌服大黄苏打片0.2 g+氟哌酸10 mg/kg,用药后间隔3~4 h 再服用中草药复方制剂,取甘2 g、神曲2 g、黄芪5 g、山楂5 g、穿心莲5 g、麦芽1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300 mL文火煎熬成药液150 mL 去渣温服,1 次/d,连用3~5 d,该方为10 头哺乳仔猪1 次用药量。

5.3 病后以补 发病后期,要重点做好止泻、防脱水工作。磺胺脒5 g+小苏打5 g+次硝酸铋5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状后加水灌服,3 次/d,连用3~5 d,该方为10 头哺乳仔猪1 次用量;同时灌服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水1000 mL,预防脱水;针对已经脱水的病猪,可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3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 mL+VC注射液2 mL+VB1注射液2 mL+肌苷注射液2 mL+20%安钠咖1 mL,1 次/d,该方为10 头2 kg 哺乳仔猪1 次用量。

6 预防措施

6.1 提高母乳质量 初生仔猪及早吃上高质量的母乳,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进而降低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所以,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科学配制日粮,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乳腺细胞活性,增加泌乳量,防止出现泌乳不足甚至无乳的现象。同时,要重视对中草药的使用,如:王不留行、大枣、芝麻等,可促进乳腺发育,改善母猪的乳汁分泌量和质量。此外,还应重视对孕酮、雌激素的使用,诱导母猪泌乳,增加母猪的泌乳数量和质量,满足仔猪哺乳需求,从母乳中获得大量免疫球蛋白,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6.2 把好开食断奶关 仔猪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弱,消化酶不足,胃排空能力差,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出现腹泻的现象。所以,把好仔猪开食关、断奶关意义重大。仔猪补料时,应当选用液态补料法,补充液态矿物质和维生素,增强仔猪的胃肠道消化机能,同时也减轻应激反应。要合理控制开食时间,过早过晚均不利于仔猪的健康。断奶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和哺乳量,逐渐增加饲料补充量和频率,最终彻底断奶。切记不可突然断奶,防止产生不良应激导致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6.3 加强环境控制 寒冷季节是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若保暖不及时,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做好环境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仔猪出生后,应当放置于保温箱内,控制好温度及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排出舍内的氨气等污染气体,保持空气清新,环境舒适,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与此同时,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减少细菌、病毒滋生和繁殖。要定期消毒,选用百毒杀、氯仿、来苏儿溶液等高效消毒剂对猪舍、槽具、道路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残留的致病菌,营造无菌环境,降低疫病发生率。

6.4 饲料饮水管理 仔猪饲喂时,要保证饲料质量达标,从正规厂家购买全价配合料,严把饲料质量关,满足仔猪生长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体质和免疫力。要妥善贮存饲料,防止饲料及原料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否则禁止喂猪。要保持饮水清洁卫生,饮用自来水、井水,禁止饮用死水。定期做好饮水检测及消毒工作,保证饮水质量达标。饮水消毒时,应当选用无刺激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钙等,有效杀灭饮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饮用被污染的水刺激胃肠道引发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6.5 疫苗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养殖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结合本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和计划。建议在母猪分娩前1.5 个月注射猪传染性胃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4 mL,仔猪通过哺乳的方式可获得免疫抗体,进而预防流行性腹泻的发生。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保证疫苗质量,若发现疫苗出现破损或过期,则禁止使用,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前后3~5 d,禁止注射抗生素及免疫抑制类药物,避免对疫苗效力的发挥产生影响。接种疫苗后若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应当及时注射肾上腺素予以救治,防止造成经济损失。

6.6 加强药物保健 仔猪流行性腹泻预防时,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药物保健工作,通过药物保健的方式,可提升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进而有效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等多种疾病。所以,广大养殖场户要提高药物保健防病意识,结合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药物保健防病方案和计划,提高药物保健防病效果。(1)要重视对益生菌的使用,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粪肠球菌等,可增加仔猪肠道内益生菌数量,遏制有害菌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肠道健康,进而降低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概率,减轻流行性腹泻症状。(2)要重视对中草药的应用,如:“肠炎康”,其主要由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柴胡、鱼腥草等多种中草药成分组成。诸药合用具有祛湿补气、健脾益气的功效,可有效调节肠道环境平衡,保障机体消化功能正常,确保仔猪健康成长。

7 结语

规模化猪场要充分意识到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巨大危害性,提高防控意识,结合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以及发病原因,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针对患病猪,要第一时间紧急隔离诊治,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帮助病猪及早恢复健康,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保障规模化猪场稳定、有序生产和发展。

猜你喜欢
流行性哺乳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会哺乳的树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一例母猪子宫脱出的整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