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2024-04-28 20:47吴菁菁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蛋期种鸡母鸡

吴菁菁

(镇江市句容市郭庄畜牧兽医站,江苏 镇江 212400)

肉种鸡养殖不同于普通鸡,要在普通鸡养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优化养殖技术,通过对养殖环境的优化以及养殖设备的应用,提升肉种鸡的质量,不断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在肉种鸡养殖期间,养殖人员也要重视对鸡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针对性地控制疾病的诱发因素,不断提升安全质量,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

1 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饲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1.1.1 育雏期 在肉种鸡饲养管理期间,由于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后期各项工作难以高质量开展。(1)种鸡体重不达标 种公鸡在前期的体重以及各项指标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母鸡的体重会出现超标或者没有达到标准的现象,公鸡与母鸡之间的体型和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肉种鸡在培育期间食欲较低,这可能与给种鸡使用粉状饲料有关。(2)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不当 在早期育雏期阶段,养殖人员对温度高低的掌控不够合理,温度和湿度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没有达到雏鸡生长的适宜温度,养殖人员置放温度计位置也不准确,光照条件也没有满足,直接影响肉鸡的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益。

1.1.2 育成期 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是肉种鸡体重控制不合理,忽视了对鸡称重的重视,导致鸡的体重出现失衡,总体增重率和体重率不达标。这些导致鸡的发育不良和营养摄入量不足,从而降低了肉种鸡的养殖质量。

1.1.3 产蛋期 产蛋期存在的问题是公鸡和母鸡的分类饲养管理工作不彻底,加料时机不准确,导致饲料喂养量忽高忽低,产蛋量不足或降低鸡在养殖期间产蛋质量不佳。

1.1.4 种公鸡 在育雏时期,对密度控制不合理,而且公鸡和母鸡使用同一种饲料喂养,使得后期出现肉种鸡的体型过大或过小的现象。也会出现种公鸡在养殖期间出现疾病的干扰。

1.2 影响肉种鸡生产因素

1.2.1 鸡群健康状况较低 鸡群的健康质量与养殖场户提供的饲养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各方面条件有关,一旦肉种鸡的健康出现问题,其后期的产蛋量以及成活率都会受到影响。一旦肉种鸡感染细菌及病毒会导致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整个养鸡场安全,质量和养殖收益都会受到影响。

1.2.2 鸡舍环境控制不够合理 鸡舍的环境直接决定着鸡的健康质量和产量,如果人员对鸡舍的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等控制不合理,会导致肉种鸡安全质量降低,其生产量也会降低。

1.2.3 温度以及温差 在育雏前期养殖人员对肉种鸡的温度控制十分关键,直接决定其后期的成活率。在育雏阶段容易出现保温伞运转不正常以及门窗出现破洞以及漏风的情况,或养殖人员在散热后忘记将门窗及时关闭,会直接影响育雏期的鸡舍温度或造成温差较大,或出现温度忽高忽低,温度突变不仅会直接影响育雏的质量,也会为疾病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

1.2.4 疾病的防控措施不足 当肉种鸡出现疾病时,养殖人员要立即对病鸡实施集中隔离,避免疾病在短时间内扩散和传播。在肉种鸡的养殖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肉种鸡的疾病防治措施,但仍存在疾病治疗不及时或隔离不集中的现象,不仅会耽误疾病的治疗,也会直接降低肉种鸡的安全质量和养殖效益。

2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2.1 肉种鸡的选择 肉种鸡的选择直接对产品后期的质量以及产量有决定性影响,能保证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养殖人员要重视肉种鸡品种选择。(1)体型选择 要淘汰体型瘦小以及畸形的母雏,公雏也要挑选活泼健康的品种,从基础环节就提升肉种鸡的品种质量,为后续的健康高质量养殖奠定基础。(2)日龄和体重选择 选择6~7 周龄是关键,此时种鸡体重与其后代仔鸡的体重呈正相关,之后这种相关性就降低,再按体重选择的意义不大。选择的重点在公鸡,选留的标准按体重大小排队,也要重视胸部饱满,肌肉发育粗壮结实等条件。将外貌合格、体重较大公鸡,按母鸡选留数的12%~13%选留,其余淘汰。(3)淘汰养鸡舍饲养不合格的鸡 养殖人员要在转入种鸡舍期间展开第三次选择,将明显不合格的鸡进行淘汰,如发育差、畸形和因断喙过多而喙短的鸡。公鸡按母鸡选留数的11%~12%选留,逐渐提升对肉种鸡品种的选择标准。

2.2 光照以及温度管理 在肉种鸡养殖期间要科学控制光照及温度,避免因周围环境的温差较大,为鸡病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养殖人员在实施光照处理时要注意,利用光照刺激性成熟,要结合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饲料喂养,满足鸡生长营养需求,保障鸡群能按时进入产蛋高峰期。此外,肉种鸡接受光照处理,要遵循产蛋期光照时间不可缩短、光照强度不可减弱等基本原则,还要注意光照刺激的强度和时间,例如每周增加1 h 比每周增加30或15 min 作用要更加明显。此外,鸡舍温度也要合理控制,保证鸡舍的温度适宜平稳,要将温度计放置合理的位置,且要及时观察温度的变化,在温度过高时,也要及时开门散热,待温度正常时,要及时将透气门窗再次关闭,避免在鸡舍出现过大的温差,导致鸡出现疾病。

2.3 产蛋期管理要点 产蛋期是养殖的关键阶段,需要养殖人员格外重视,母鸡在23~25 周龄为临产阶段,养殖期间要尽量避免惊扰鸡群,通常临产阶段高度神经质,容易受到惊吓,会产无壳蛋、破蛋和窝外蛋,在降低产蛋质量的同时造成产蛋率下降。因此,要尽量避免惊扰鸡群,一些必须的操作应尽可能在此前完成。在产蛋前的3~4 周养殖人员要准备好产蛋箱,并训练母鸡进产蛋箱产蛋,产蛋期给鸡群的饲料量应达到最大,产蛋高峰后4~5周内,饲料量不能减少以保持蛋重。当产蛋率下降到80%时,要适当减少饲料量,避免母鸡超重现象。在每次减料时必须观察鸡群的反应,若出现产蛋率的异常下降时,必须恢复到原来的喂料量。

2.4 限制饲料喂养技术 限制饲料喂养技术是较为优质的饲养管理技术,也是养好肉用种鸡的核心技术,在实施这种技术前期,养殖人员需要对鸡群进行分类饲养管理,根据体重标准分为大、中、小三等,分栏饲养。在完成分栏饲养之后,养殖人员要定期观察鸡的体重,并根据体重及时调群。从四周开始,每周称重一次,开产后每月称重一次。称重时间最好是固定的,在每周的同一天,同一时间,最好在停饲日下午进行。称重鸡数是生长期抽测每栏鸡数5%~10%,产蛋期2%~5%,并且保证数量不少于100 只,并且每栏都要抽测。称重期间,在鸡舍内对角线采取两点,用折叠铁丝网随机将鸡围起来,所围的鸡数应接近抽测计划鸡数,然后用校对准确的弹簧台秤逐只称量,个体记录,计算平均体重和均匀度,与标准体重比较,决定下周喂料量。

2.5 备足饲槽和水槽 在肉种鸡饲养期间,养殖人员还要注意为鸡群布置完善充足的饲槽和水槽,保证每只鸡都能摄取营养物质,也是为了避免鸡抢不到饲料的情况,出现鸡营养不良或质量不均衡现象。

3 优化肉种鸡饲养的关键技术

3.1 提升疫苗接种质量,提高鸡群抵抗力 为了优化肉种鸡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养殖人员要不断提升疫苗注射的质量,并定期对鸡群的健康开展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鸡群发生疾病的风险,提升鸡群整体的健康质量。保证疫苗的接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观察鸡群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鸡群的患病几率。

3.2 强化对鸡的饲养管理 养殖人员要不断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结合鸡群的各项需求,不断优化饲养管理工作,为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鸡群的健康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条件。

4 结语

与普通鸡养殖相比,肉种鸡养殖更加系统化与精细化,不断引入和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要做好肉种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促进种鸡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产蛋期种鸡母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母鸡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母鸡下蛋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母鸡
鹅PRL基因克隆及在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