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坑坑洼洼,出海还有机会吗

2024-04-28 08:28何承波
南风窗 2024年9期
关键词:王健南风窗全球化

何承波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者,近些年,王健切身地感受到了国际贸易的风云激荡在他日常研究和生活中吹起的涟漪: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找到他,请他以分享交流或者研究合作的形式,研判出海的未知风险。

有个吃过亏的大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研判小组,时常请他去做有关地缘政治的分享。他感受到了明显的變化,以前专注做海外产品、做海外市场的企业,越来越担心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

在他看来,未来,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十年,中国企业出海机遇巨大,但所要面对的封锁、打压和遏制,也可能还会加剧。

王健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2024年4月13日,他作为南风窗春季峰会“中企出海,迎浪造潮”的演讲嘉宾,做了一场有关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中企出海的主题演讲。他说:“现在情况不同了,世界不再平坦,推门出去,发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围墙裂痕。”

今年,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出台了一份报告,指出2023年是五年来全球冲突最多的年份,共发生了183起。王健谈到,地缘政治的竞争和冲突,必然会体现在地缘经济和科技领域。地缘经济也正沿着地缘政治的裂痕,不断出现断裂,地缘科技也出现了小院高墙。

在一个地缘冲突加剧、阵营化趋势显现的大国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如何顺利出海,成了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问题。

遏制与打压还会加强

南风窗:过去短暂的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相对有所缓和。但近期耶伦访华,对中国产能过剩提出指责,接着拜登又在白宫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美日同盟进入新时代,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也进入加速阶段。这个背景下,你怎么看未来几年的中美关系?

王健:2022年拜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就已经明确把中国当作主要竞争对手。同时,美国的战略报告也明确,未来十年,是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十年。其中未来3—5年可能更加关键。这个背景下,美国对我们的遏制打压和封锁是不会放松的,只会加强。它所谓的关键十年,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最后战略窗口期。

所以,我们会看到,旧金山峰会后,中国是想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美国并不这么看,更多是从战术上来看待中美关系。我们所关切的问题,美国反而进一步打压。芯片封锁越来越严格,不光是新的光刻机,已有的光刻机,美国也要求荷兰停止维护、维修。另外,投资禁令中,未来一些主导性的投资产业,比如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也在打压。还通过敏感数据法,以TikTok的用户数据、生物医药的基因数据、新能源车的位置信息等为借口,对中国的相关产品在美国的运营、投资和出口作进一步收束。

科技产业的脱钩,是在加速,没有减缓。包括耶伦来华,说到底,还是想以产能过剩为理由,把我们具有竞争优势的新能源,迅速排挤出美国和相关的盟国市场。

南风窗:这会随着今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吗?

王健:不会,美国对华战略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从奥巴马、特朗普再到拜登。在对华问题上,美国两党态度一致,政策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大方向不会改变。

南风窗:去年以来,中国新三样出口态势很猛。北美是最后没打开的市场,中国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很小,这让企业看到了机会,很多零部件企业已经抢滩墨西哥,整车厂商也跃跃欲试,这也引起了美国的警惕。曲线入北美,这条路能否走通?

王健:这几年,从墨西哥出口美国的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确实是大量增长。美国也认为,其中有很多中国企业来这里投资,利用《美墨加协定》的关税优惠出口北美。比亚迪、江淮汽车、沃尔沃等汽车企业(也包含特斯拉)与墨西哥新能源交通运营商VEMO、充电平台Evergo等企业,共同成立了墨西哥电动汽车协会,以加快推广电动汽车。所以,最近美国国会多次跟墨西哥方面提到这个问题,未来美国可能让墨西哥提高对中国的投资要求和税收,美国也会严格审查原产地,再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进行限制(这个法案要求新能源车关键矿物、组件的一定比例,来源于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否则不能享受税收抵免)。这提醒企业要注意美国、墨西哥相关政策的变动,要审慎地作出投资举动。

欧洲一个智库研究发现,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和其他南欧国家,明显表现出愿意跟中国进一步加深经济联系,而跟俄乌战争密切的国家,波兰、立宛陶或者北欧国家,则态度相对消极。

南风窗:近期,欧盟核心国家领导人访华频繁,这些欧盟成员国似乎跟冯德莱恩“去风险”之路存在一定的冲突。欧洲议会选举将在6月举行,而俄乌冲突还在持续,你认为中欧贸易存在哪些变数?

王健:欧盟对中国的战略,跟美国还是不一样的。欧盟对我们采取三分法:伙伴、竞争者和对手。欧盟跟中国的投资贸易紧密度很高,出于自身产业的需要、美国的压力,对华政策虽然有所改变,但还是不愿意像美国那样脱钩,而是提出了“去风险”。这有一个客观的需求,比如疫情和俄乌冲突后,欧盟的医药产品、生物制品、防护用品,以及能源问题,让欧洲感到过分依赖某一个地区,存在很大的地缘政治风险。所以提出去风险化。

俄乌冲突后,欧盟跟中国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欧洲也逐渐意识到,中国还是一个不能完全脱离的市场和地缘政治的力量。所以,最近才会有频繁的领导人往来。

欧洲一个智库研究发现,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和其他南欧国家,明显表现出愿意跟中国进一步加深经济联系,而跟俄乌战争密切的国家,波兰、立宛陶或者北欧国家,则态度相对消极。

随着俄乌冲突的演变,中欧经贸可能会进一步恢复。特别是短期安全和政治所影响的关系,会恢复到常态和进一步发展。

南风窗:但欧盟近期也对我们的清洁能源产品展开了反补贴调查。

王健:这几年,欧盟的产业方向,就是转型,数字转型,新能源的转型,这是欧盟经济发展最看重的。近几年,中国新能源出口在欧洲有所增长,对其实现碳目标、气候变化目标是有利的。事实上,中国电动车厂商在欧洲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尽管欧盟加征反补贴关税会对欧洲销量有所影响,但相对可控。欧盟汽车产业优势在于传统燃油车,中国电动汽车技术优势明显。

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最终在于产品力竞争。如果欧盟启动反补贴制裁,中国车企或将加速推动欧洲本地化生产。从中可以看到欧盟的纠结:一方面,与中国加强电动汽车合作符合欧盟能源转型目标,另一方面,欧盟电动汽车技术薄弱,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可能对欧盟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因此,放缓汽车电动化转型步伐,目前也是欧盟正在思考的一个选项。

新的全球化和产业链重塑

南风窗:近几年,频繁的地缘冲突,对全球产业链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王健:中美竞争和地缘冲突发生后,全球产业链确实出现了调整,都在寻求安全的供应链。现在全球化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安全,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三化”。一是“在岸化”,把产业搬回国内,比如这些年美国出台大量政策,投了6500多亿美元,去恢复制造业。其二是“近岸化”,尽量让供应链靠近邻近地区,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寻得安全,通过区域的贸易协定推动的“近岸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就像美国的两大贸易伙伴,是南边的墨西哥、北边的加拿大。其三是2022年耶倫提出的“友岸化”,把相关产业放到自己的盟国。

从目前的结构来看,贸易产业链重构,还有很长时间。美国对华进口的依赖下降了5%,东南亚相反增加了5%,但这种替代,其实是中国通过中间产品的出口,间接地出口到美国。原因是产业链自身的要求,以及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超级全球化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配套最完整的制造基地,很多零部件离开中国的源头,很难找到。

从贸易来看,可能会脱钩,但时间很长。反而是新科技突破带来的新产业业态方面的脱钩,可能会加快。比如人工智能,美国不给我们开源了。还有6G新标准也把中国排除在外,这种科技地缘政治的脱钩,体现在相关的投资和贸易中,可能会形成一种市场的分叉。如果没有改变,就会形成两个平行市场,这是值得警惕的。

南风窗:已有产业链的依赖性还很难打破。

王健:对,既有产业链的依赖惯性还在。中国很多产品,找到替代品很难,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比如光伏,前几年,美国对我们提高关税后,中国光伏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然后美国对东南亚的光伏产品也开始增加关税。但某种程度上,由于美国本身产业脆弱、成本高,这对他们国家实现气候目标的影响也很大,美国国内也很有争议,所以一会提出暂缓三年,一会又要加快限制。

南风窗: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反映的是超级全球化时代的贸易和投资特点,全球产业链往往是中心化的,这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今天,存在哪些问题?

王健: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他当时的认识是,世界超级全球化,是以效率最大化、资源的最合理配置为追求,安全因素考虑很少。效率最大化以后,某个产业的节点,就放在效率最高的地方生产。所以形成了中心化,装配最好的,形成装配中心,研发最好的,形成研发中心。

半导体是最全球化的产业,可是一旦进入大国竞争的地缘政治时代,人们会发现,某些产业过分集中在某一方,这种过分中心化,风险很大。比如先进芯片制造,就两个地方,大部分在中国台湾,小部分在韩国,美国本土都没有,所以它要去集中化,要在2030年达到20%占比。

科技地缘政治的脱钩,体现在相关的投资和贸易中,可能会形成一种市场的分叉。如果没有改变,就会形成两个平行市场。

所谓安全全球化的过程,就是降低中心化,效率和安全重新评估,调低效率,提升安全系数。因为高度集中的产业链,在地缘政治中武器化了。当然,这种安全我觉得更多是人为想象出来的。

南风窗:未来全球化会出现怎样的调整?

王健:现在西方叫它“更安全的全球化”,未来全球化会进入一个再平衡过程,我称为 “再全球化”。全球化实际上是一波接着一波的。不可能终止,去全球化不存在,逆全球化只是一个短暂调整过程。现在衡量全球化程度,就是看全球出口贸易量占全球GDP的比重,二战后一直往上走,90年以后加快,2008年到顶,之后下滑到2012年,现在逐渐走平以后,又往上走。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今后全球化是什么方向,是让更多国家,甚至上次没有参与进来的,方方面面更加包容地发展,还是像美国讲的,把中国排掉,减少你的参与,自己重新拉个群,按照新规则来搞,造成一个缩小的全球化?还不好说。半全球化、小全球化,都有人在提,对一般贸易来说,很难实现。但从地缘科技来看,随着新的科技发展,新的产业也不断发展,逐渐替代了原有产业,有的国家自己搞了一套产业链,很多国家参与不进去,半全球化的趋势还是存在的。

风险防控与新的机遇

南风窗: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中国低成本的产品优势,进入欧美市场,必然对当地产业造成影响,如果站在市场的角度,应当如何调解这种矛盾?

王健:优势产业走出去,怎么跟当地产业加强合作,也是一个问题。在我们有竞争优势、当地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绿地投资。我也听说一些来自欧洲的声音,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并购比较多,吃掉这个那个的。西方喊了半天,说到底,他们把就业看得很重。如果能够把我们的产业优势,和当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当地创造就业、税收,可能会减少一些反感和反弹。

南风窗:结合你跟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出海企业,应当构建怎样的防控机制来应对地缘风险?

2024年4月16日,广交会展馆的小家电产品吸引采购商咨询

猜你喜欢
王健南风窗全球化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王健扇艺展”
全球化陷阱
初冬
“平移”检测题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