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爱情》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024-04-28 08:29李海明
书屋 2024年4期
关键词:王实甫红云崔莺莺

女人的爱情是怎样的?且来看一首英语诗《女人的爱情》(Womans Love),这是英国无名氏的作品:

Man knows not love—such as woman feels.

In him it is a vast devouring flame—

Resistless fed—in its own strength consumed.

In womans heart it enters step by step,

Concealed, disowned, until its gentler ray

Breathes forth a light,illuminating her world.

Man loves not for repose; he woos the flower

To wear it as the victors trophied crown;

Whilst woman, when she glories in her love,

More like the dove, in noiseless constancy,

Watches the nest of her affection till

Tis shed upon the tomb of him she loves.

男人不懂爱情——不懂女人所感知的爱情。

于男人,爱只是一团巨大的吞噬之火——

无法抵挡,也难以为继——直到耗尽自身的力量。

而在女人心中,爱情一步一步深入,

遮遮掩掩,拒不承认,直到爱的温柔光芒

渐生渐长,笼罩她的世界一片辉煌。

男人并非为安宁而爱,他将花朵采摘

只为将花作为胜利者的彩冠戴在头上;

而女人,当她自豪地沉浸于她的爱情,

更像一只鸽子,宁静无声,坚定刚强,

守望着她爱情的巢穴,直到

香消玉殒,坠落在她爱人的坟墓上。

(李海明译)

多年前,读这首英文诗,不太相信作者的话。男人摘花只为夸耀?女人却多情终身?近日读王实甫《西厢记》兼及元稹《会真记》,却悠悠然想到,《女人的爱情》中所说的话还真有些道理。

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写了一首诗让红娘带给张生: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这首诗写得情深意长,其中不乏暗示。张生当然看懂了,他解释这首诗与红娘听,说小姐“着我跳过墙来”,红娘不信,反问:“端的有此说么?”张生便自称:“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

但到了晚上,一旦张生真的依诗中所暗示的跳墙过去见崔莺莺时,她却不承认她的感情了,并不知是真动怒还是假动怒地说:“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将张生好一顿数落,红娘无奈也只得帮小姐说:“张生,你过来跪着!你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夤夜来此何干?”直问得张生张口结舌,有苦难言,最终惭愧而逃,回去便卧病不起。

张生是男人,读了约他幽会的诗,那一腔火就燃烧起来,到了晚上,不要说跳墙了,就是刀山也要跳的。这就是“a vast devouring flame”,张生心中有一团巨大的火,真想将莺莺一把搂在怀里,一口将她吞掉。而在女孩子莺莺这一边,却是“concealed, disowned”,女人对爱情遮遮掩掩,拒不承认。一盆冷水,火熄烟灭,张生一头雾水,热极遇寒,回去不病才怪。

张生高兴而来,败兴而归,经此打击,本来已经绝望了,却不料女人的爱情是一步步深入的,经过了口非心是的阶段,微光变成灿烂之光,到了爱照亮她的世界之时,即便是千金小姐的崔莺莺,也坚定不移地置一切礼教于不顾,竟然让红娘以探病为名,又写了一首诗给张生:

休将闲事苦萦怀,

取次摧残天赋才。

不意当时完妾命,

岂防今日作君灾?

仰图厚德难从礼,

謹奉新诗可当媒。

寄语高唐休咏赋,

今宵端的雨云来。

这一回是真的来“雨云”了。王实甫这一段落写得十分精彩:

(红上云)姐姐,我过去,你在这里。(红敲门科)(末问云)是谁?(红云)是你前世的娘。(末云)小姐来么?(红云)你接了衾枕者,小姐入来也。张生,你怎么谢我?(末拜云)小生一言难尽,寸心相报,惟天可表!(红云)你放轻者,休唬了他!(红推旦入云)姐姐,你入去,我在门儿外等你。(末见旦跪云)张珙有何德能,敢劳神仙下降,知他是睡里梦里?

【村里迓鼓】猛见他可憎模样,小生那里得病来,早医可九分不快。先前见责,谁承望今宵欢爱!着小姐这般用心,不才张珙,合当跪拜。小生无宋玉般容,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姐姐,你则是可怜见为人在客!

【元和令】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髻儿歪。

【上马娇】我将这纽扣儿松,把搂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胜葫芦】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幺篇】但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这一段是全剧的高潮,也是整个故事能够成功流传的基础。崔莺莺那时已下了献身的决心,当夜让红娘先送上衾枕到张生住房内,然后进去与张生有了鱼水之欢。走到两性交合的这一步,女人的勇气比男人大,决心也要比男人大,因为女人一经交合,就极有可能怀孕,这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这样严重的后果往往是由女人一个人来承当的。《红字》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不说她的男人是谁,男人自己也不说,不做亲子鉴定,那么任何人都没办法证明男人曾与女人有过性关系。但女人一旦怀孕,生了孩子,就无论如何不能否认曾与人交合过。即使没有怀孕,也有一个所谓“贞操”问题。张生当时就咏叹:“我将你做心肝儿般看待,点污了小姐清白。”崔莺莺也说“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可见,女人深知这“一旦”的后果与分量。

为什么《西厢记》能撼动人心,最关键的一点,是崔莺莺最终敢为情献身。红娘再怎么帮忙,玉成他人的好事,张生再怎么多情,求色采花殷勤,若崔莺莺不走出献身这一步,整个戏就黯然失色了,或者也就不成为千古风流绝唱了。所以,在《西厢记》所有的人物中,最勇敢坚定的是崔莺莺,最热忱助人的是红娘。女人为了爱而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女人为了成全别人而不怕连累自己的胸怀,熔铸成了这两个女人内在与外在的美,女人所代表的人性的圣洁境界在这两个女人身上放射出了辉耀日月的光芒。

崔莺莺的故事发生于唐代,而在唐代,两性关系基本上算是开放的。元稹《会真记》中的崔莺莺失去童贞,后来还可嫁人。这要放到后来,到宋、元、明、清,只怕女儿家新婚当夜不能见红,婆婆家就可能会提出疑问,甚至因此休了新媳妇,弄不好还可能要出关乎人命的大案。封建礼教的厉害,在于捆绑住人心,青年男女,尤其是女子,多不敢越雷池。

Man loves not for repose;he woos the flower

To wear it as the victors trophied crown.

女人之爱,情深意长。男人却常常辜负了女人的爱,尤其恶劣的,还常有男人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元稹《会真记》载莺莺写有一简给张生,辞藻清丽,情意悱恻,其中一段是:

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洁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致彩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贞,俾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诚,永以为好耳。

信写得很长,通篇都是这样情真意切的话语。在莺莺,她因是写给自己的情人所看,便无顾忌地倾情而诉,但张生却将她这样的珍贵、私密的信件“发其书于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为了炫耀自己采得奇花,“将花作为胜利者的彩冠戴在头上”,竟将莺莺置于难堪之地,男人的自私与卑劣,女人的纯真与高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像张生这样的登徒子,寻花问柳在行,学业肯定是不行的。元稹《会真记》中亦言张生离开莺莺之后,“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崔莺莺得信之后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回信表达了自己的真爱,而张生不知珍惜还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这个张生实在是品质恶劣。

还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张生比较好,他“始乱之,终不弃之”,一门心思要娶莺莺。离开崔家,去京师参加考试,也一直没忘记莺莺,一旦高中,先打发琴童来报信。这里有一段对话与几段唱词,王实甫信笔写来饶有情趣:

(旦云)你吃饭不曾?(仆云)上告夫人知道,早晨至今,空立厅前,那有饭吃?(旦云)红娘,你快取饭与他吃。(仆云)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夫人写书。哥哥着小人索了夫人回书,至紧,至紧!(旦云)红娘将笔砚来。(红娘来科)(旦云)书却写好了,无可表意,只有汗衫一领,裹肚一条,袜儿一双,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琴童,你收拾得好者。红娘取银十两来,就与他盘缠。(红娘云)姐夫得了官,岂无这几件东西,寄与他有甚缘故?(旦云)你不知道。这汗衫儿呀,

【梧叶儿】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但粘着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温柔。(红云)这裹肚要怎么?(旦唱)常则不要离了前后,守着他左右,紧紧的系在心头。(红云)这袜子如何?(旦唱)拘管他胡行乱走。

(红云)这琴他那里自有,又将去怎么?(旦唱)

【后庭花】当日五言诗紧趁逐,后来因七弦琴成配偶。他怎肯冷落了诗中意,我则怕生疏了弦上手。(红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须有个缘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则怕他撇人在脑背后。

(红云)斑管要怎的?(旦唱)湘江两岸秋,当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这九嶷山下竹,共香罗衫袖口——

【青哥儿】都一般啼痕湮透。似这等泪斑宛然依旧,万古情缘一样愁。涕泪交流,怨慕难收。对学士叮咛说缘由,是必休忘旧!

经王实甫这样一写,这个莺莺比那个元稹笔下的莺莺更有了活气,少了书房文人想当然的矫揉造作,多了人世间女人自然的风情。她的言行,是与钟爱的男人有过肌肤之亲的女人内心深处情意的自然表露。处处亲切感人,事事真实可信。她问琴童吃过饭没有,这一句问话,看似小事,却完成了角色的大转换。这里不仅表示她心细,有着女人的温柔,更重要的,是她对男方的下人开始以女主人的身份予以关照了。当然,她对琴童好,源自对张生好。琴童也是一个伶俐的角色,他直接就喊“夫人”,莺莺听了,并不反驳,口中虽没应声,但心中只怕甘之如饴,答应了一千遍。所以,她一下子让红娘取银十两给琴童,出手如此大方,全是“夫人”二字叫得她芳心大喜的缘故。这个莺莺也赠送了一些礼物让琴童带去给张生。她的礼物比元稹笔下的莺莺所送的礼物更有夫妻味,更有活人氣。汗衫贴肉伴君眠,裹肚紧紧系心间,袜子不让张生胡行乱走去寻花问柳,玉簪不让男人将她抛置脑后。这都是真爱的流露。字里行间回旋着柔情千千结。两个莺莺都想到了送竹,而且都想到了斑竹之泪。斑竹泪所昭示的是生死与共的感情,其间又有些离别的担忧与思念。这正是:

Whilst woman,when she glories in her love,

More like the dove,in noiseless constancy,

Watches the nest of her affection till

Tis shed upon the tomb of him she loves.

这就是女人的爱情。那些“只为将花作为胜利者的彩冠戴在头上”的男人和有着纯洁爱情的女人相比,只能自显灵魂的渺小与肮脏。

猜你喜欢
王实甫红云崔莺莺
井冈山颂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浅谈苏州弹词改编本《西厢记》
矿女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心理描写差异探究
《西厢记》艺术管窥
生存夹缝里的躁动
——《空中飞鸟》中红云的“高飞”现象分析